□ 文/于顺安 陈志环 那淑文
信息化在石油企业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必须增加信息化权重。
“中国企业不转型,只有死亡!中国企业正在走上转型不归路。”著名管理学家佟景国对中国企业呼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的动荡。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美元汇率持续下跌,全球经济放缓,由此产生的‘蝴蝶效应’更进而引发中国企业的战略性危机,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中国企业、特别是石油企业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由于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先导性、前瞻性、渗透性,伴随着信息革命还引发出管理革命。为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国外石油化工业除不断革新管理思想、改变管理组织、完善管理方法、进行企业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外,还大量采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以最终赢得市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正在实施信息门户、办公应用、ERP、产业信息化等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可以说已经把信息化作为面对转型的重要步骤和标志。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石油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谁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信息化的规律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数据的质量(包括是否完整、准确、及时等指标)应该倍受重视,但至今仍未被提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基础数据是企业宝贵的财富。随着油田开发的继续,油田的各项指标均呈递减趋势,而唯一不断递增的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各类数据。这些数据的重要和不可替代性,在于可以用类比的原理指导其他油田的开采,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而且,信息化应该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而现在我们的信息化,很大程度上仅仅表现在管理层的计算机化。实际上,信息化基础、也是管理层工作的基础是基层的各类数据本身的采集是否真实可靠,这也是至今还没有被重视的、石油企业信息化的马略特盲点。
工作方式本身是需要效率回报的一种成本投入。在原有工作方式的效率标准下,原有工作方式假定为一个定值,而转换工作方式的目的就是提高原工作方式的效率,这种目的一般可以通过技术革新、信息化等方式得到实现。这里需要重点讨论的是,工作方式的转换所带来的效率提高,是否满足边际投入和边际效率的关系。在经济学理论中,一般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边际效率应该是300%。用这样的指标来衡量我们现有的用计算机工作方式来替代原有工作方式,则有许多的不相符。
许多软件应用后的工作效率,不能高于软件开发的成本+软件推广应用过程的成本投入,那么,这个工作环境的转换就是失败。确定这样一个符合经济学的指标,就是为了促使软件开发部门提高其软件开发水平,高出1.5倍,也许算是成功,至少高出2倍以上,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因为,我们一旦选择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提高工作的效率,就放弃了其他可能存在的方法,应该把这个机会成本加在软件开发成本中。这里排除企业为满足外部经营环境需要必须转换工作方式这类内容。
近20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最活跃的生产力,对石油产业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内部的业务流程,使之更适应市场的要求;用信息技术优化生产过程,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改进;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的精细化,支持经营决策的科学化。而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薄弱,一直是企业竞争力低下、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在70%以上,而我国石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不到40%。管理水平高低,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石油企业必须对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石油企业都是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但国有企业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方法,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如:重领导政绩、轻经济效益;重粗放式经营、轻集约式经营;重外部环境、轻内部管理;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视金融资本,忽视人力资本;重视人际关系,轻视信息网络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重视职工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忽视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培训等。
高层管理者位于金字塔的顶部,中层和低层管理者则沿着塔顶向下分布。企业内部按研发、设计、生产、财务、营销等职能进行划分,其主要特点是“工、管”分权。各部门职能往往交叉重叠,由于企业信息系统化程度低,使各职能部门构建的信息节点形成信息孤岛。
信息化可以使我们石油企业获得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高效率的管理职能,信息化环境,互联网覆盖下的石油企业之间,其外部环境的沟通已经变得频繁而更加方便。
简化上级信息传递方式。使用网络环境的信息化传递手段,既俭省成本,又提高传递效率,更重要的是剔除了由于用人层层传达的信息失真,确保被传递信息的准确、及时。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可以根除歪嘴和尚把好经念歪的可能,不论是哪个级别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环境的信息化系统直接面对受众。
简化单位之间的沟通方式。单位之间的沟通方式,在网络环境的信息化系统中,可以随时浏览对方各类信息,及时修正自己将要做且对方已经做过的事情,避免重复投入,避免重蹈覆辙,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提升、改造传统的石油勘探开发、资源配置、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运行效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在“九五”期间总投资约为20亿元,“十五”期间总投资将为35亿元。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信息的时空跨度大,结构复杂,多源分布,并且,图形是信息的常见的集合形式。考虑到石油信息平台和各种应用,包括盆地模拟、油藏描述、圈闭管理,实现图形可视化,将大大提高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范围,仿真和虚拟等展现形式必将成为油田多个专业应用发展的趋势。
石油信息的特点之一,是空间性。石油工业生产资源的主体:油井、物探测线、油气水管线、地下的构造、油气田、油田地面建筑等,都有它的空间地理属性。如果用地理属性把这些油田实体叠加到电子地图上,就可以实现地图与数据库实体的双向查询。因此,实现以地理坐标为参考的信息标定,已经成为油田信息应用越来越现实的需求。
综上所述,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科技创新,在未来的石油勘探开发进程中将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要实现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突破,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科技创新更是关键所在。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科技创新,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勘探开发基础理论创新,这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勘探开发技术的创新,这是基础理论在勘探开发实践领域的应用。
从实践看,信息化推动石油企业的创新和创新转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信息化推动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对研发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
信息化为创新提供更加高效的研发工作平台,为创新提供更加高效的技术手段,为创新提供了革命性的工作模式和条件;
信息化推动产品创新,包括采用信息技术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信息化提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企业收益”的能力,提升将“技术创新” 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