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石平
回顾中国石油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基础管理工作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又得益于中国石油整体发展,创造了许多具有石油特色的经验和典型。
中国石油确立了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必将进一步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中国石油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勇担“三大责任”的战略选择,也是对基础管理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加强基础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石油经历了10年的改制与发展,规模实力显著增强,跨入了国际大石油公司前列,形成了油气生产、炼油化工、油品销售、管道运输、海外经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矿区服务、金融业务等十大生产经营业务体系,构建了两级行政、三级业务的管理体制,综合一体化的优势日趋明显。中国石油要实现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履行好经济、政治和社会三大责任,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加强基础管理是实施三大战略的必要条件。在油气勘探开发业务领域,去年集团公司总结推广了华北油田精细管理的经验和作法。华北油田的经验之一就是细化管理单元,使管理工作从分散化、表面化向制度化、规范化深入,从地面向地下深入,从定性向定量深入,激发了管理活力。这实际上就是通过强化基础管理,重新认识老油田后期开发的客观规律,从而使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老油田,改善了资源接替状况,稳定了油气产量,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在成品油市场开发方面,油库油站合理布局,资源有序调配,客户目标市场细分,销售策略选取,都要以强化基础管理为前提,只有把经营销售各项基础管理做扎实,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在海外业务拓展方面,10多年来,从单一合作开采,到风险勘探、上下游一体化和大型跨国并购,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进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这都与基础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密不可分。
加强基础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上水平之本。管理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在有些发展阶段,科学管理甚至是更重要的生产力。大到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小到一个企业的生产要素配置、生产经营运作,无不体现出管理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有了管理,才使得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社会生产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说,科学管理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得到有序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集团公司提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这实际上也是要求在相对宏观的层面上,提升全公司的科学管理水平。
基础管理具有先行性特点。就像行军打仗,兵马未动,粮草要先行一样,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竞争战略和部门职能战略,都需要先行一步做好相应的基础管理,否则再好的战略都会变成空中楼阁。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先进适用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标准规范、消耗定额等做支撑,集团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十大业务协同作用,两级行政、三级业务管理,就不能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基础管理本身就具有科学性。科学先进的计量检测,既是保证企业生产运营稳定无误的前提,更是保护企业贸易交接合法权益的基础;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标准,既是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更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技术基础;现代化的信息采集分析,既可提高了企业信息使用的时效性,又增强了企业信息使用的前瞻性;高技能的业务培训,在整体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的同时,也使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发挥出了更大的创造力。
基础管理具有放大效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点一点的基础问题的堆积,通过层层放大,就会造成整个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和毁灭。有许多企业由“明星”变为“流星”,就是不注重基础管理所导致的。众所周知,“三鹿奶粉”质量事件,毁掉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甚至对整个奶制品行业的信誉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也警示我们必须加强企业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存在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基础管理水平集中反映企业的管控能力,直接体现企业的价值和形象。只有加强基础管理,着力改进基础管理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才能进一步做好战略管理、资源管理、经营管理等高一层次的企业管理工作,才能以科学管理上水平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优化,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