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从3月28日到4月2日,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连续6天发表6篇聚焦房价的“新华时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痛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根源所在—土地财政以及腐败所酿生的高地价高房价。系列评论刊出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重大反响。
点评:近期以来,一些城市房价飙升,市民议论纷纷。新华社的系列评论,篇篇脍炙人口,有些观点表达了广大读者的心声,可谓深刻、尖锐。我们希望揭露的问题能够引起政府重视,欢迎媒体有更多这样的报道出现。
事件:3月28日,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在建矿井发生透水事故,153名建设工人被困井下,生命危在旦夕,牵动人心。
点评: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当救援取得重大胜利之时,更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为什么总是在一些事故发生后,我们才屡屡发现,本可以避免的矿难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王家岭矿难暴露出的哪些问题应该引以为戒?官员的哪些行为应该引起警惕?我们应该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事件:3月12日,中共河北省纪委新闻发言人介绍,省纪委会同省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对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及有关人员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调查取得阶段性进展,与此相关的违纪违法官员将受到应有的纪律处分和法律制裁。
点评:仔细梳理王亚丽的“成长”之路不难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官场沉沦程度之深让人喟叹,尤其是在任命干部时只唯上不唯实,民主集中制和民主测评仅仅是“一把手说了算”的幌子。王亚丽一路通关完全得益于一把手的破格提拔。在她升官途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个个“一把手”的个人意志。
事件:今年的“3·15”晚会,对惠普笔记本电脑的质量问题以及松下、东芝电视机等售后“三包”问题进行了曝光。令人欣喜的是,国内品牌电器都能严格执行“三包”规定,产品质量也在稳定上升。
点评:多年来,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里,存在着迷信“洋品牌”、轻视国产品牌的倾向,使“洋品牌”在中国大行其道。如今,国产品牌质量在整体上升,有些品牌已经超过“洋品牌”,且在许多国家畅销不衰,尤其是在诚信、“维权”方面更值得信赖和称道。
事件:广西某市烟草局局长的日记在网上引起轰动,日记记录了该局长与多名女下属的淫乱细节。
点评:官员生活作风腐化糜烂,是一种腐败,但这显然并非全部。除了“性”之外,日记还记录了许多官场腐败场景:“工作就是请客吃饭”式的公款吃喝腐败,明目张胆地行贿受贿、权钱交易、公款考察旅游腐败等。日记中所见证的个人腐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集体、体制性的腐败。如此一幅“糜烂与美誉齐飞,腐败与升迁一体”的景象,究竟是偶然个案,还是某种体制病相?
事件: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底,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11只东北虎成批死亡。此外,其他动物亦大量死亡,仅1月份就有近20只其他动物死亡。
点评:东北虎既是全球濒危动物,更是人类的朋友。寄托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想象,是美丽的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象征之一。关注东北虎,就是关注人类自身。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百兽之王的东北虎,栖息之地越来越少,一部分走进动物园,被豢养着。可是,在沈阳,东北虎连这最后的“尊严”,也荡然无存。一位生物学家愤言:这是虐杀!是少数监管者和不法经营者良心的泯灭!
事件:3月15日,河南新密东兴煤业公司主井发生火灾,25名矿工遇难。16日,面对新华社记者关于此事故的10余个问题,新密市安监局局长大多表示“不知道”。
点评:在其位谋其政,是自古以来的做官常理,何况今日!作为政府官员,失职、失责,不作为,玩忽职守,就是不称职,多在位一天,就会多误事一天。
事件:今年春节过后,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组织大四学生进行的地沟油状况的调查,令人触目惊心:地沟油的职业回收者,只需一把铲子、几个破旧铁桶、一把手电筒,外加一辆电动车就可以满载而归。那些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低价出售。
点评:关于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调查,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再次担忧。业内人士透露,技术难题、缺乏有效监管、巨额利润、地沟油精加工产品的出路不畅等因素,导致地沟油回流餐桌风险加大。而地沟油产业链条的形成,尤为可怕。食品安全,身体健康,关乎人之生命。良心乎!责任乎!监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