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占茂,高新华,常利平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随着张家口市“4+3”产业发展定位的提出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张家口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从高职发展实际出发实现高职教育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接轨是关系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近年来,张家口高职教育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张家口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共有3所,据有关教育统计资料显示,在校生规模近2万人,高职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开设专业共计95个,其中,制造、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类大类专业共设立近20个专业。这些专业基本符合张家口提出的“4+3”产业发展定位的要求。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为加快张家口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受张家口区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地方经济欠发达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张家口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高职教育发展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
1.高职教育直接服务张家口区域经济发展效果不佳。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由于张家口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毕业生主要是在京津和南方经济发达城市就业,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成效不太明显。一是所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偏少,特别是为新型能源、食品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服务的专业几乎还是空白。二是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信息业等张家口地方优势产业中,毕业生的就业也不够充分,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的优势没有得以充分发挥。为了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张家口高职教育必须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2.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学基本建设有待加强。张家口高职院校存在着专业重复建设、资源配置不当,教学基本建设滞后,办学效率低、特色不明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张家口高职教育的发展。
3.高职院校办学与企业结合的力度小。由于张家口属经济欠发展地区,企业自身生存发展压力大,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一直不高。高职院校受传统办学理念制约,校企合作办学工作与发达地区相比严重滞后。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压力。由于高职教育自身的本质特征及功能,决定了它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高职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因此,高职教育大多以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价值取向,与地方经济建设互为条件、相互依赖,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高职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高技能人才。但是随着张家口地方经济的日益发展,尤其是张家口确立了做大做强旅游服务、新型能源、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矿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的“4+3”产业发展定位,毋庸置疑,此举必然会波及到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高职教育领域,随之而来的挑战是,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转型,人才结构需要调整。与地方经济契合最为紧密的高职院校被推到了这个关口,高职院校能否适应这个挑战,完成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二是教学改革的压力。高职教学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学科型、知识型这种理论性的教学模式。反映高职特色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尚未建立,特别是理论与实践教学1∶1比例难以很好地落实。教学内容与现代产业体系不能衔接,相对比较过时陈旧、与产业实践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体现现代产业特点的新内容难以进入课程教学之中。教材改革明显滞后,未能够形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教材体系,除少部分专业使用国家部委统编教材外,大部分专业特别是新上专业没有可使用的反映高职专业特色的教材。教学方法无法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做学交替一体化等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广泛地得到采用与推广。教学手段更新步伐缓慢,一些学校的教学手段多数还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电教方法得不到普遍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满足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学改革步伐的缓慢,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较快发展。
三是教育经费投入的压力。目前,张家口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学校学费收入,企业对职业教育基本没有任何投入,社会捐赠几乎为零,经费投入渠道过分单一。由于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主要依靠学费收入,而学校招生数量下滑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仍需改善,学校经费投入压力越来越大。经费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和办学水平提高的主要瓶颈。如何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职教的积极性是今后高职教育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充分认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立足点。一方面,高职教育专业的设置与特色优势专业的确定是由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类型引导决定的。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是由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来决定的。必须按照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体系建设接轨的办学新理念。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必须深入到行业和企业一线中去,与行业和企业建立广泛持久的紧密联系。高职院校必须走出去,要善于和行业、企业打交道,要虚心向他们学习,从对行业、企业的实际调查研究中探求办学的突破口。
近几年,随着张家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专业设置价值取向偏离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考虑不够,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和职业界的联系不够紧密。
这就需要按照“充分利用我市大专院校教育资源,增设有利于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大力开办专业学习培训班,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方面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该院经过几年的整合,顺利实现了专业设置由师范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变。在专业建设上,紧紧围绕张家口工业立市、科技强市发展战略,依托目前张家口已经形成的能源、矿产开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八大主导产业和立足区位、资源、工业基础、生态四大优势,依据“东出西联枢纽、新型能源基地、矿业经济大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学院新增设了物流管理、动漫设计、工程测量、市政工程、旅游与酒店管理、汽车整型、汽车电子、手机游戏开发等就业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停招了法律、中文、数学、音乐、计算机技术应用等专业,重点打造汽车、路桥、机电、电气等特色骨干专业,基本形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专业体系。
一是精品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上,要紧紧围绕建设示范性精品课这一中心任务来进行,通过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精品课推动课程整体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与水平。在课程改革上,全面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在课程考核上,要建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以过程考核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在整个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努力走出应试教育、学科型教学的怪圈。
二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本市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和学习。另一方面要更多聘用一线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的比例。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要实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方式。在校内建立实训车间,有的实训项目可与企业协作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有的实训项目可安排模拟性实训。如法律文秘专业可以搞模拟法庭,模拟审判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在校内得到最基本的训练。有的实训项目可以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以实现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要求。
四是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地方高职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要借鉴省内外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经验,并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组织力量编写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积极引导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进一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五是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从当代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中可以发现,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办学的伙伴关系,是高职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可供借鉴的办学模式有三:一是紧密型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合作双方共同商定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组织实习,用人单位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学校可按双方协议利用企业的资源为教学服务,企业可优先录用毕业生,实现互利共赢。二是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教学上,企业参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认定,都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在科研上,企业为学校科研活动提供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与必要的科研条件。在生产上,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参与企业项目管理,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共同享受科研成果。三是合作培训模式。一方面,学习型企业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学院可以为企业组织职业培训活动,从而为学习型企业建设提供教育支持,此外,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院校还可以通过技术服务手段,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中去顶岗实习,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京辉.第二届国际职教大会对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0,(7):5-7.
[2]李沛武,刘桂兰.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及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 中国教育报,2010-03-01.
[4]中共张家口市委关于加快现代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 张家口新闻网,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