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析

2010-02-17 01:55
关键词:管理人员管理工作高职

俞 扬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析

俞 扬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随着高职教育从规模到内涵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文章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就如何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在这种大背景下,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变革中凸现的一种文化景观。然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高职院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职教育工作重要环节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高职教育要在改革大潮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动力,就必须对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作出相应的变革,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树立新的理念,探索新的模式,进行全面创新。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

第一,高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学生人数迅猛增长,与精英教育阶段相比,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年龄层次、生源类别和社会阅历的人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接受高等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下,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成长意识以及生活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而且,当前高职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有许多特殊的心理特点,如做事以自我为圆心,以自私为半径,不考虑集体和他人等。此外,贫困学生的增多、心理健康问题的频发、就业压力的加大等一系列新情况的出现,使得原本单一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呈滞后性。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高职教育发展的初期阶段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命令式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严重滞后,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学生管理需要。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把学生看作教育管理的对象,忽视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独立性变差,个性发展遭到遏制,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这种管理人员和学生相对立的模式,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给学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第三,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不够稳定。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涵盖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项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的工作,学生一旦出事,教育管理人员总是冲在最前面的。然而,在现有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中,基本上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虽然年龄上与学生相仿,不存在代沟,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往往事倍功半。同时,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待遇并不高,是校园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内心容易失衡,许多人往往是刚熟悉工作就跳槽或转岗,从而导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大,严重影响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第一,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冲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此外,网络上各种非法、有害、不健康内容给青年学生的思想形成巨大冲击,污染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造成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滑坡,甚至出现人际交往的障碍和人格异常,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高职教育发展带来的管理困惑。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学生人数目前已经超过本科人数,但生源的平均质量却逐年下降。面对这些学习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如何进行管理,如何把握管理的尺度就成了教育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如果采用宽松的管理方式,势必会使相当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因散漫而荒废学业;如果采用严格的管理方式,又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第三,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技能培养、日常事务管理、团学活动、辅导员工作等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并不关心,只教书,不育人。而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由于专业上的差异,只强调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却不能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这种脱节现象使得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日常管理的规范性、各类活动的计划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很难形成教育与管理的合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形势下学生教育管理新理念。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尊重人的存在价值、需求价值和发展价值,以塑造自由的、完整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归宿。”[1]高职院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管理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尊重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学生”,[2]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做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和高校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也是教育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大学生是特殊的教育消费群体,高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市场化”教育理念,建立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现状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生管理机制,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向“市场化”和“服务化”的转变。

此外,随着大学生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树立维护大学生权利的“法治化”理念也将提上工作日程。学生与高校的关系是一种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方面,学生有权利接受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按照相关制度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学生有义务服从学校的管理规定。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上,双方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充分重视这层法律关系,尽可能做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第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规范学生教育管理秩序。高校的管理制度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在高校的延伸和细化。作为学校管理制度体系的一部分,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指导和规范着高校的学生工作,与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例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年来就陆续出台了《班主任考核细则》、《辅导员管理办法》、《学生工作人员值班制度》、《团学干部工作职责》、《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条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准则》等等。有了这些较完整、可操作的制度,管理人员和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了,同时还能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然而,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的,在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会逐步出现一些无章可循的空白点。有时,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也会使规章制度缺乏相应的权威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例如,我们可以建立学生信息反馈制度,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同时,我们也可以出台一些临时性的“条例”或“办法”来弥补现有制度的不足。彭柏林、皮毅华还建议,“凡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务和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一定要有学生参与”,认为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大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大增强学生管理的效果。”[3]这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衡量一个制度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各方面兴趣的培养和积极性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常规考核、学生干部的日常检查以及各类竞赛活动的评比,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物资奖励或精神奖励。例如,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就可以根据学生在教学区和生活区的表现,出台《优秀班级评比制度》、《红旗团支部评比制度》、《早晚自习考核方案》、《各类竞赛计分制度》、《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度》、《星级寝室、社区之星评比方案》、《党员示范岗制度》等评比制度,通过这些评价制度,将会有效地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学风校风的明显好转。

第三,以机构整合为手段,不断完善院、系(分院)两级教育管理模式。院、系 (分院)两级教育管理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在学生管理中,学院一级负责学生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服务,系(分院)一级负责本系 (分院)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在涉及一些具体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时,往往采用某一主管部门牵头,其它部门协助的方式来完成,但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独特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时,就需要各部门的紧密合作,以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优势互补。比如在学院层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就将学生处、团委以及人文学院的“两课”教研组整合为学工部,由学工部统一负责全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统筹全院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协调“两课”教研组的教学工作,同时增设创新项目管理,推进“名片工程”和班级特色项目建设。在系 (分院)层面,可设立“专业辅导员—指导老师(班主任)—助理班主任”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所谓专业辅导员就是同专业学生,从大一到毕业都由相同的辅导员来管理,这就要求辅导员对所带专业有所了解,通过专业平台,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交流,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管理关系。指导老师指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其作用在于配合专业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业,解决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遇到的困难,通过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充分挖掘专业教师的育人潜能,调动其对学生学业指导的积极性。助理班主任则由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担任,是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向导,也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既可分担专业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又能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四,以班级、寝室为阵地,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更是教育的主体,所以要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就必须把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班级,作为学校工作的基层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也可以通过座谈会、茶话会、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学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直接介入学校事务的管理。寝室,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主要场所,有其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自主性。在心理上,寝室成员都会认为自己是寝室的主人,都会参与寝室的活动。为此,我们可选用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寝室长、层长、楼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协助学校、服务同学”的学生自主管理机构——寝室自治委员会,由学生自己来管理寝室的卫生、纪律和安全,并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寝室文化活动,为学生营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寝室环境。此外,我们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力量,在每幢楼设立党员服务岗,对有党员的寝室进行挂牌,让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在寝室文化建设上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以职业化发展为视角,建立一支稳定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构建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模式是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工作的必然趋势。这支队伍的素质是否优良、作风是否过硬、工作成效是否显著,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首先,高职院校应按照“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鼓励学生教育管理人员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升学历层次;积极组织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参加各类研讨会或论坛,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其次,提高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通过增加津贴、提高薪水等办法,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加盟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对工作能力强的管理人员要作为党政干部培养对象,安排到党政管理岗位上;对专业素质好的管理人员要分流到教学工作岗位上从事教学工作。再次,按照“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在履行工作情况、实际工作成效等方面做出真实地评估,在职称的评定上对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列出单项指标,给予一定名额,在其职业成长上给予组织上的关怀和政策上的支持。

第六,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平台,实现学生教育管理网络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实现了异时异地人员的无障碍交流。作为传播新知识、新技术的高校,网络更是为学校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便利。近年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网络开放性和广泛参与性的特点,建立专门的学生教育管理网站,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与网络有效地结合了起来。但是,目前学生工作的网络化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深化,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可利用QQ群或者论坛等网上在线交流平台,直接面对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QQ群召开网络会议,这种“一对多”的通讯模式,让群里所有人都能畅所欲言且不受干扰;通过QQ群还能开展网上组织生活,这是党建工作的一种创新,有助于学生党员交流理论学习心得,既提高了党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党员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网络在线交流的另一种形式——论坛,则有助于教育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增进理解、自由讨论的双向互动关系。学生若想与老师交流,只需在论坛发贴即可,不一定要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其次,利用E-mail开展学生工作,可以凸现大学生的主体心态。大学生通过撰写电子邮件,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带来的紧张不安,有利于双方能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再次,博客、微博作为新型教育管理工具,在学生的思想导向、日常管理等方面也具有突出的优势。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可以在其博客、微博上宣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以发布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此外,博客交流的实时性和平等性也拉近了交流双方的心理距离,为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研究教育管理对策提供了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学生教育管理,是时代的特点,也是时代的需要,运用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刘红英 .论科学发展观的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表现 [J].云梦学刊,2009(3):80-82.

[2]章小朝,何增光 .关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部分高校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2):115-121.

[3]彭柏林,皮毅华 .论高教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与内容[J].云梦学刊,2009(1):123-126.

(责任编辑 吴月芽)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Student EducationalManagementMode in HigherVocational Colleges

YU Yang

(Business School,Zhejiang Textile&Fashion College,N ingbo315211,China)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scale-to-connotation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 educational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facing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Based on this situation,this paper hasmade an exploration of how to innovate student educationalmanagementmod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educationalmanagementmode;innovation

G40-058

A

1001-5035(2010)04-0108-04

2010-04-10

俞 扬(1984-),男,浙江临安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管理工作高职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