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10-02-16 23:19薛毅敏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14期
关键词:动手数学教师

薛毅敏

河北省河间市西村乡半截河小学 河北河间 062450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薛毅敏

河北省河间市西村乡半截河小学 河北河间 062450

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搭一搭活动,看起来很简单,却深含着学生质疑、猜想、实验、验证、体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是一种很可贵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氛围,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创设和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行为最直接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亲身感受,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有兴趣地去发现事物的奥秘,从而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钟表是学生不陌生的物件,在教学《时、分、秒的初步认识》一课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制钟表,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尽管有的同学制作得不是很精致,但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动了脑子,想了办法,从中知道了一天24个小时,知道了时针、分针、秒针;学会了钟表的面上有12个小时,时针转一圈是12个小时,分针转一圈是一个小时,秒针转一圈是一分钟,表示几点的两个格里有5个小格等等,这样,每个学生通过操作,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主动性

好动、好奇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教学时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去动手操作,使他们主动地在学习中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求知,验证猜想,培养创新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自行车是非常熟悉的,那么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课前让学生用软尺、纸条、绳子、直尺等学习材料,在家动手动脑想办法测量一下自行车其中一个轮子的周长和车轮的半径。学生感觉既好奇,又好玩,想出了很多种办法。有的把绳子直接缠绕在自行车轮上,然后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有的干脆直接用软尺缠到车轮上;还有的在车轮上记个记号,量车辙的长度等,他们的测量结果虽然不精确,但是这一活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大胆猜想,亲手验证,实际测量,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思维激活了,学习情绪也随之高涨,从中也得到了动手实践的快乐。在这一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再研究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就轻松多了。

三、教师要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办法,同时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并不是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前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可操作性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如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明确所要操作的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数学语言概括并表述。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办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善于用不同点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作精要的评价。在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于实际,形成能力。例如教师经常让学生说说动手操作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思维向另一种思维转化的过程。不要只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不要只为操作而操作,动手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

book=107,ebook=222

2010-03-06

薛毅敏,大专,小教一级。

猜你喜欢
动手数学教师
我也来动手
最美教师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教师如何说课
动手画一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