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建,李晖
(肇庆学院教育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池田大作“伊甸园”中的人本教育观
胡海建,李晖
(肇庆学院教育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池田大作是一位宗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作为虔诚的佛家弟子的他所生活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与生存的危机,所以池田大作希望找到一个寄托他精神世界的“伊甸园”。其思想内核包括人格的形成,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生命至上观,保护环境的自然生态观。他希望以此来拯救当今面临危机与威胁的人类命运。
池田大作;“伊甸园”;人本教育观
池田大作是一位宗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但他主要是一位教育家。他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创立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创价教育体系,我们认为这就是池田大作在东方创立的“伊甸园”。
池田大作作为一位宗教思想家,他的思想必然打上宗教的烙印;同时他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又必然与人本主义思想密切相关,并以人本主义思想去指导他的社会与教育实践活动。所以池田大作“伊甸园”的理论内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类通过“天人感应”的思想去寄托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然而不管是西方的基督教,还是东方的佛教都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用“天人感应”的思想去布撒去恶行善、大爱无垠的人本教义。作为虔诚的佛家弟子的池田大作也提出了与“权利欲念所驱使,生命内在之‘恶’”作斗争的人间革命思想。
二是大爱的人本教育观。池田大作所生活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与生存的危机,所以池田大作希望找到一个寄托他精神世界的“伊甸园”,而“伊甸园”的主旨就是用大爱的人本教育观拯救当今面临危机与威胁的人类命运。
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说上帝在创世的第6天,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土造了一个人——亚当,接着在东方的伊甸建了个园子,让他所造的人住在里面。园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美丽的果树,果子可作为人的食物,园子正当中是生命树与分辨善恶的智慧树,园子里有一条河及其分出的4条支流,园子里有各种飞禽走兽,后来上帝为了让亚当摆脱独居的孤独又用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造了个女人。在这个园子里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的动植物之间和谐相处,没有滥采滥伐,没有环境污染,没有战争厮杀,充满宁静与详和,人类在自然的原生态中生活与生存[1]。可见《圣经》的“伊甸园”只是一种写在经典中的理想教义,是基督信徒们对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国家关系的一种理想与追求,还属于人类精神的归属与理想家园。
而池田的“伊甸园”却是现实与理想的结晶。池田面临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的时代,但这种进步一方面引发的军备扩张给国家、民族与人类带来严重的战争威胁与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是自然环境日益恶劣,人类面临失去美丽与祥和的家园。池田面对人类的危机希望用他的社会与教育行动和“慈悲”、“利他”的佛性思想保卫和平、保护环境,重构和平与和谐的理想与现实家园。
池田大作的大爱人本教育观的形成与他自身的实践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紧密相关,这一主旨贯穿于他的宗教思想、国家思想、环境保护思想及其实践活动,主要源于他的宗教人本思想。
作为佛家弟子的池田大作的宗教思想应是他所有思想的出发点及前提,即思想源。池田为日本宗教界的领袖,其宗教思想对一个国度及其社会思潮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他的与众不同却是不单纯地拘泥于宗教教条,而是创造性地把宗教思想与人本教育观有机结合,在日本社会产生了积极意义。池田的宗教人本观集中体现在他的人间革命思想。关于什么是人间革命,池田有一段很精采的论述。他说:“以自律之精神与之(之为生命内在之恶)斗争,凭借利他与慈悲的双翼,向善的天空飞翔,以自我完善为终极目标的研磨,这,我称之为人间革命”[2]156。池田的人间革命观反映了他的生命观与人类观,而要实现这一“自我完善的终极目标”,就要根据人的“自律精神”用“利他与慈悲”去与恶斗争。池田所斗争的恶就是“为不信与自私所愚弄,为权利欲念所驱使,生命内在之‘恶’”[2]156。
正如《圣经》所说人类的堕落是因蛇的引诱、女人的贪欲、男人的轻信而偷吃禁果,最终被上帝赶出宁静的家园——伊甸园。在池田的佛教思想中典型地体现出人类因为不诚信、自私自利与权利欲而在人自身就产生了恶的邪念,而恶的邪念导致战争、凶杀、环境恶劣,最后人类被赶出了自己宁静和谐的家园。池田出于一个信佛之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力图通过自己的宗教思想与社会活动重构人类的精神家园,所以他号召“向善的天空飞翔”。
池田的思想己经完全超出了宗教的范畴,而是在谱写大爱人本教育观的精采乐章,这一思想包括人格的形成,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生命至上观,保护环境的自然生态观。这些观念对人类尤其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与道德重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保卫世界和平、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构建人类和谐安宁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学会做一个“利他”与“慈悲”的人,学会做一个明辨善恶的人,学会做一个诚信、无私的人,重构人与人之间和善的社会家园。中日两国都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的国度,池田也不例外地受到孔子和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池田的思想深处无不闪烁孔子的智慧与光芒。孔子的思想历经2 000多年时代的磨炼,历经风雨的洗礼,还如一棵常青树,充满生机与活力,是因为他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强调做人这个根本,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性的工作,基础就树立了,道就产生了。君子专心致力于做人这一道德修养之根本,以孝悌作为仁之根本就确立和产生了。这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根本?一是孝,二是悌,三是忠,四是信,五是礼,六是义。
这些思想与池田的做“利他”与“慈悲”的人,做一个明辨善恶的人,做一个诚信、无私的人都是一致的,都有利于构建和善与和谐的社会家园。
二是以慈悲之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生命至上之大爱人本教育观重构和谐宁静的家园。池田的这一思想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是浓墨重彩的着笔,他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扩大升华为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大爱。他坚决反对那种“不爱骨肉双亲、兄弟的人”,更反对“不爱自己子女的人”。他认为这种风气会导致“轻视自己的生命,自杀或者发展到自杀暴力的倾向”[3]180。在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上他非常担心军备扩张与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他认为“受到担心和恐惧的驱使而加强军备”,会因为“一次小小的事件”,“而引起一场大战”[4]180。他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巨大力量表示极其忧虑。如果人类“不想把这种力量用于谋取全人类的幸福和维护作为人的尊严”,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确保对他人的优越感这一竞争心理来利用这一力量”[4]174,后果将是很可怕的,以致造成人类的生存出现危机,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命权受到空前的挑战与威胁。
因此他意识到“战争与和平问题”“是目前最重要的课题”,为此他大声疾呼“排除战争,选择和平,从未像现代这样具有如此的重要性”[5]54,“放弃战争对于人类核时代的生存是绝对必要的”[5]125。可见池田的“慈悲”、“利他”的佛性思想延伸到家庭就是对家庭骨肉双亲、兄弟、子女的爱,延伸到国家与民族就是放弃战争,保卫和平,从而捍卫人类的生存权、生命权,彰显大爱无垠的人本教育观。
三是保护环境,重构自然生态的家园。池田生活的时代是自然环境日益恶劣,人类濒临失去家园的危险的时代:河流干涸、森林滥采、大气污染、沙漠化加剧、动物绝种、全球变暖……所以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构自然生态的家园是全球人类面临的当务之急。池田为此倡导“人间革命”以解决人类面临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问题。“人间革命”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宗教来发展和改善最深层次的意识。”二是“实际社会内的接触和活动。”最终的结果是“当越来越多人做到内在和外在的人类革命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会变得和谐。”
总之,池田从他的宗教观出发,引发他的人生观、生命观、环境观,进而形成他的大爱人本教育观。也就是以人为本,爱和平、爱人类、爱环境、爱双亲、爱兄弟、爱子女、爱国家、爱民族、爱正义、爱诚信、爱“慈悲”、爱“利他”,大爱无垠。而大爱的落脚点就是教育,只有教育才能解决人类深层次的问题,才能实现人类之间、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以池田从教师观、教育目的、教育的地位、教育的内容、学生观等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大爱人本教育观。他认为教师应该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要热爱教育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所有从事教育的一切机关和教师都应当具有饱满的热情和牢固的教育理念”,“我觉得再没有比能遇上充满热情的良师的青年更幸福的了”[6]。又如他在论述教育为了什么时又指出“教育的根本课题是在于回答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人生应该怎样度过这些人类最重要的问题”[3]149。
[1]唐诗忠,张楚梅.圣经故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
[2]创价学会及其历任会长.关爱人性善待生命[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2003.
[3]阿·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4]池田大作,奥锐里欧·贝恰.21世纪的警钟[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88.
[5]池田大作.池田大作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6]池田大作.人生箴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138.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al Outlook in Daisaku Ikeda’s“Garden of Eden”
HU Haijian,LI Hui
(School of Education,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526061,China)
Daisaku Ikeda is a religious thinker,social activist and an educator.As a devout Buddhist disciple he lives in an era of highly-develop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bring endless disasters and survival crisis to human beings.So Daisaku Ikeda hopes to find a“Garden of Eden”for his spiritual world,which centres around the thoughts of personality formation,life loving,respecting human rights,prioritizing life,an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naturalism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rder to save mankind from the current crisis and the threats.
Ikeda Daisuke;“Garden of Eden”;humanistic educational outlook
G40-09
A
1009-8445(2010)03-0018-03
(责任编辑:杨杰)
2010-01-06;修改日期:2010-03-18
胡海建(1964-),男,湖南宁乡人,肇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