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曲式结构思维

2010-09-12 01:04陈国庆
肇庆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格里格曲式大调

陈国庆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曲式结构思维

陈国庆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格里格的10集66首钢琴《抒情小品》作为小型乐曲,采用了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每首乐曲的结构都很清晰。而在主题发展上,主要采用了模进和重复的手法,尤其是重复手法的运用。就是这些普通的作曲手法,运用挪威民族音乐素材,配合探索性的和声技术,完成了乐曲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的塑造,使其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钢琴文献。

格里格;抒情小品;曲式结构

格里格于1867-1901年创作出版的10集66首钢琴《抒情小品》,创作持续了34年,就像作曲家本人的音乐日记,贯穿作曲家整个创作生涯。在中国具有一定影响,已成为音乐学院学生学习钢琴和作曲的教材。

格里格主要的创作年代在19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这是一个在音乐创作风格上五彩纷呈的时期,随着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东欧、北欧的各民族乐派也逐渐形成。格里格便是北欧民族乐派的一个代表。

对格里格一生的创作产生影响的有三个人:尼尔斯·加德(Gade)、里查德·诺德罗克(Rikard Nordraak)、亨利·易卜生(Henrik Ibsen)。受其影响,格里格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道路,他从挪威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传说故事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根据民间音乐的调式、旋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的和声语言。“他的乐曲的独特的魅力就在于:他把从德国学到的浪漫主义音乐要素,融入他的民族的音乐语言,并进而在和声和调性上加以发展。”[1]

挪威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家乡卑尔根的美景,激发了格里格的创作灵感。他在给美国传记作家芬克(Finck)的信中曾写到:“挪威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挪威的传说和历史及其自然景观,从早年起就在我的创作想象中留下了烙印。”[2]9

格里格的作品大多是小型作品,仅有一部交响乐,再没有歌剧等大型作品,而正是这些小型作品让世界乐坛了解了格里格以及挪威音乐。

格里格的作品,从体裁上看,数量最多的是钢琴作品,其次是歌曲,再次是管弦乐作品。而奠定格里格乐坛地位的正是他的钢琴《抒情小品》以及《培尔·金特》组曲。1867年出版钢琴《抒情小品》的第一集(op.12),其它各册的创作时间分别是:第二集(op.38)1883年,第三集(op.43)1886年,第四集(op.47)1886年,第五集(op.54)1891年,第六集(op.57)1891年,第七集(op.62)1894-5年,第八集(op.65)1896-7年,第九集(op.68)1898年第十集(op.71)1901年。

各册的作品数和各首作品的篇幅各有区别,具体情况列表见表1:

表1 《抒情小品》的篇幅统计表①以下的统计数据根据许奎福译释《格里格钢琴抒情小曲66首》,(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各册的作品数为6~8首,篇幅从23小节(op. 12 nr.1,四二拍)到180小节(op.65 nr6,四四拍)。演奏时间从1分多钟到6分多钟。

《抒情小品》虽然多数都是乐段或三部结构的小曲,而且多数都在2~4分钟之内,但却体现了格里格精巧的构思,表现出了高超的作曲技术,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音乐美学观念。

本文主要对其曲式结构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两种主题发展手法

格里格的《抒情小品》都是小型作品,大多数乐曲的主题都没有很大的发展、变化,而更多的运用的是主题并置或对置的方式。他为他的每一首乐曲都精心设计了一个和乐曲的标题内容十分吻合的音乐主题。《抒情小品》主题发展主要采用如下手法:

(一)模进

模进是《抒情小品》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发展的手法。通常有三度模进、四、五度模进等。

如op.47中7首乐曲中有5首的第一乐段的主题都用了模进的手法。

第一首,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第一乐句8小节,e小调;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上方纯五度的严格模进,故在调性上感觉是上方五度的转调,生花的妙笔是半终止的和弦是B大三和弦。小调乐曲终止在同主音调的大三和弦上,是格里格作为大小调式交替的一种惯用手法。本例开头第一个和弦因旋律中出现了#C,其实际效果也是大小下属和弦在交替运用。

第二首,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第一乐句4小节,可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乐节有第一个乐节的动机的模进;第二个乐句头是第一乐句上方三度的自由模进,并扩展到6小节。

第三首,第一乐段两个乐句。第一乐句6小节,a小调;第二乐句是上方七度的自由模进,扩展了8小节,具有转向下属调倾向,但d小调并未真正建立,按照格里格的习惯用法,可以认为是终止在同主音A大调上,其终止式为降三音和五音含有增六度音程的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

第四首,整首乐曲为6个乐句加尾声构成的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4小节,第二乐句是上方五度的严格模进。

第五首、第六首,主题旋律无模进。乐句内部有动机的模进。

第七首,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第一乐句4小节,旋律在左手;第二乐句头是下方大三度的模进。

以上情况说明,模进是格里格主题发展的常用手法。其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使用模进手法的乐段,通常都不是并列结构的乐段。

(二)重复

由于《抒情小品》中的乐曲都是短小的乐曲,塑造的都是单一的音乐形象,故重复手法的运用成了该作品的一大特点。《抒情小品》中乐曲的主题,通常是一个乐段。这些乐段可能由二句(如《小精灵的舞蹈》op.12 nr4)、三句(如《蝴蝶》op.43 nr.1)、四句(如《摇篮曲》op.38 nr.1)或多句(如《回乡途中》op.62 nr.6)构成。主题呈示完之后,有时,会加以重复。《抒情小品》66首乐曲中,使用重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原样重复(使用或不使用反复记号),另一种是程度不同的变化重复。突出的重复方式是整个乐段的原样重复。

使用反复记号将整个乐段作原样重复的乐曲如表2:

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其前期和中后期的作品中原样反复不是特别突出,最集中的使用是在op. 43、op.47和op.54中,特别是op.47,7首作品中就有5首使用了原样反复。

从曲式结构上看,《抒情小品》中的重复通常是以以下方式出现的:一是乐句的重复,重复时或有或没有变化。二是乐段的重复,原样重复或变化重复某一乐段。

从以上的统计表上看,op.62是唯一没有使用反复记号的一部曲集。但并非说其中就没有重复,除了没有使用反复记号以外,其重复的手法与其它各集基本一样。重复的具体用法如下:

第一首,单三部曲式,再现段为变化再现。

第二首,三部五部曲式,A第一次呈示时是由12小节的乐段原样重复一次,调性布局是G大调——D大调——b小调——D大调。A'省略了12小节的重复,调性布局为G大调——C大调——G大调——e小调——G大调,在调性上有对比。A''重复A'。B'重复B。

第三首,单三部曲式,A、B各原样重复一次。

第四首,三部五部曲式,重复的方式基本上与同第二首。

第五首,单二部曲式,无重复。

第六首,单三部曲式,再现段为原样再现。

由于《抒情小品》中过多的运用重复,有评论家对此提出了批评。

二、六类小型曲式

《抒情小品》所有的曲目都是小型曲式。

《抒情小品》曲式结构统计表(见表3):

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抒情小品》使用了6种中小型曲式,使用得最多的是三部性结构的曲式,其中单三部24首,复三部21首,分别占该作品乐曲总数的34.8%和33.3%。使用得最少的是复二部曲式和回旋曲式。个别曲式也有一些小奏鸣曲式的因素,但没有普遍性。

(一)一部曲式

《抒情小品》中仅有一个独立的乐段构成的乐曲共有11首,这些乐曲多数都由4个乐句构成,也有多句的乐曲。这些乐曲或为平行乐段结构或为重复性的乐段。

如《春之舞》op.38 nr.5,由引子+各4小节的6个乐句+尾声构成。主题句在G大调上陈述,第二句转到b小调上,第三、四句又转回G大调,第五、六句中间有向C大调的离调。乐曲短小,是一首真正的小品。

再如《小精灵的舞蹈》op.12 nr4,是一个重复性的乐段结构,由a+a'+b三个乐句构成A乐段,重复了两次。b乐句是一个扩充了的乐句,有#Ⅳ级的e小调,引入了#Ⅳ级的变音和弦,那波里六和弦,和声的进行是色彩性的。尾声有三个模进,是连续三个三度下行的分解的大七和弦。

(二)单二部曲式

《抒情小品》中单二部的重复方法比较特别。该曲式共有8首,其中《忧郁》op.47 nr.5、《少女之舞》op.57 nr.5、《忧郁》op.65 nr.3、《民谣》op.65 nr. 5、《船夫曲》op.68 nr.1共5首使用了重复B乐段的方式。

(三)单三部曲式(再现)

《抒情小品》中的单三部曲式通常都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如《致春天》op.43 nr.6,是一首有引子和尾声的单三部曲式。A乐段的旋律在低声部上陈述,重复了一次。B乐段是A乐段主题旋律的发展,左右手相隔八度叠加,伴奏在中声部。再现段的旋律由低声部移到了高声部,并被八度加强,伴奏由呈示段的柱式和弦变成了左手的分解和弦加右手的和音,声部变厚。格里格在处理再现段的时候,通常都非原样重复,而是比呈示段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旋律、和声、织体等方面。上例即在再现时旋律、和声、织体都有变化。在调性布局上,A乐段从主调#F大调开始,然后转入#C大调结束。B乐段从#F大调开始,中间转入#f小调,结束在#F大调上。再现段统一在#F大调上。从调性布局上看,该曲并不是一首典型的单三部曲式,而像是一首浓缩的奏鸣曲式,因调性布局与奏鸣曲式完全吻合,音乐发展同样具有呈示、展开、再现的特点,特别是再现段的调性统一,这种调性处理在《抒情小品》的其它乐曲中不是很常见。

(四)复二部曲式

《抒情小品》中的复二部曲式仅有一首,即《卡农》op.38 nr.8。

使用“卡农”手法的乐曲,在《抒情小品》中,这是唯一的一首。A乐段是单二部。A部分的a乐段是相距一小节的卡农,b乐段是相距一拍的卡农,反复一次。B部分是由6句构成的乐段结构,5、6乐句重复3、4乐句。都是相距一小节的卡农。调性的布局较单纯,A部分是bb小调,B部分是bB大调,和声的布局却较复杂,运用了属九和弦、副属七和弦、离调和弦和复合和弦。

(五)复三部曲式

该曲式在《抒情小品》中共有21首,其中有16首是三部五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如《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op. 65 nr.6,在《抒情小品》中这是一首较长的乐曲。A部分是一个单三部,a移高八度重复一次,b的规模较大,后半部难以分句,是一个改变了节拍重音位置的有着打击乐效果的乐段,再现是简化的,只是再现a的后半部。B部分仍然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是三个方整的4+4的结构,变化再现。再现部分是原样的再现。调性布局a是D里底亚调式,b的调性较不稳定,从A大调开始,很快转入C大调,以下的调性布局具有功能性的意义:bE大调—bA大调—bD大调,以下是三度下行的和弦直到再现的属准备。B部分从G里底亚调式开始,中段是一个半音下行的旋律,调性是B大调转G大调。

因重复手法的较多运用使一部分乐曲构成了三部五部曲式。如:《蝴蝶》op.43 nr.1、《小鸟》op.43 nr.4、《即兴圆舞曲》op.47 nr.1、《纪念册的一页》op.47 nr.2、《旋律》op.47 nr.3、《悲歌》op.47 nr.7、《挪威农民进行曲》op.54 nr.2、《尼尔斯·加德》op.57 nr.2、《幻想》op.57 nr.3、《秘密》op.57 nr. 4、《感谢》op.62 nr.2、《小溪》op.62 nr.4、《沙龙》op.65 nr.4、《祖母小步舞曲》op.68 nr.2、《忧郁圆舞曲》op.68 nr.6、《夏日黄昏》op.71 nr.2等。

如《蝴蝶》op.43 nr.1,A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二乐句重复第一乐句的开头,然后是移高五度的模进形成的乐句的扩充。B乐段也是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四小节,第二乐句是上四度的模进,并扩充了两小节。A在第二次出现时扩充了一小节,A第三次出现时与第二次相似。最后加了两小节的尾声。A、B乐段的调性布局是:A乐段的a是A大调,b是E大调,B乐段的c是#f小调,d是b小调转B大调。

(六)回旋曲式

该曲式仅有一首,即《寂静的森林》op.74 nr.4.

三、小结

《抒情小品》66首乐曲都是属于小型作品,没有大、中型的结构,主要是二部、三部性的结构。也有几首乐曲体现了一些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但只算是作曲家在小型乐曲中实验大型曲式结构的一种尝试。重复是《抒情小品》运用得较广的一种手段。不少评论家曾批评格里格滥用重复,因而削弱了作品的艺术价值。(英)什洛特尔(Brian schlotel)著、高群译的《格里格》中就曾说:“令人遗憾的是,格里格没有进一步运用这前三首乐曲的发展手法。第一册中其余五首以及后来的大部分乐曲过于依赖于重复。这是格里格音乐创作中的弱点之一,尤其在他的晚年。作曲家有时认为这是由于他在挪威音乐艺术中独一无二的境地使然,因为没有能与之交往的优秀同行进行探讨,或从他们的实践中得到启发。”[2]25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艺术价值是体现在多方面的,除了和声、调式(这些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等方面以外,曲式结构运用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诚然,《抒情小品》没有复杂的曲式结构,然而这也在另一方面表明,作曲家正是运用普通的作曲技术创作出了一部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对其曲式的研究无论对钢琴演奏教学,还是对作曲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1]张洪模.格里格[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25.

[2]什洛特尔.格里格[M].高群,译.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禤展图)

J614.3

A

1009-8445(2010)03-0071-04

2010-03-13

陈国庆(1968-),男,湖南长沙人,肇庆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格里格曲式大调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格里格格巫婆和一张银色碟片
G大调随想曲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爱德华·格里格:北欧音乐巨匠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格里格·维勒与他的全球互联梦想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