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物流人才错 位现象

2010-02-16 04:35
中国储运 2010年6期
关键词:片面文凭用人

春秋时期,齐桓公为实现称霸,广招天下贤才,甚至不忌“一箭之仇”前嫌,采纳鲍叔牙的建议,运用“猎头”手段委以曾经身为敌方的管仲大任,得以成就霸业。可见人才对于事业成败之作用。

追溯历朝历代,此类事例不胜枚举。而进入现代社会,是否就能像那些成功的古人一样使得人尽其才了呢?

就时下的物流领域来说,由于行业的快速增长和相关培训机构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从事物流的人才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都只是适合传统物流行业,普遍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需求。物流人才的需求与就业之间似形成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是物流教育、培训机构的毕业生捧着毕业证报效无门,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依然难解人才缺失之困。供需两高,但是成交不高,形成表象上的人才不足。

有专家对这种明显的人才错位现象表示担忧。人才短板问题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所有的美好,都在适度中呈现。本期“特别策划”栏目推出了“解析物流人才错位现象”这一主题。旨在呼唤政策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这一与时俱进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并吁请相关管理部门、具体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努力探索,同时也提示需求单位要切实转变人才观念,高瞻远瞩,重视人才的正确培养与合理使用。充满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误区三:过分看重学历和文凭

在我国一些企业,用人看学历和文凭几乎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其实这也是用人中一大误区。企业用人主要是看其能力,但学历、文凭并不等于才能。几年的大学或研究生教育,只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和体验。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不是能力的通行证;再说目前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从高校毕业的人才普遍与实践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学过了不等于会用,会用也不等于能用好。尤其是学历越高的人如果有一种优越的心态,把自己看成时代的宠儿,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没有从基层做起的决心和精神,会严重制约其发展。

误区四: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片面理解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一条千年古训。可是有一些企业片面认为,“用人不疑”就是要绝对相信所用之人的德与才;把某个人当“救星”,充分授权,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她)来处理,老板自己就什么都不管了,用与被用两放心,否则他就不可能放胆实干。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片面、错误的认识。结果只能是缺少必要的“疑”,即考察、监督。甚至还会导致检查、监督机构形同虚设,使纪律、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另外,随着环境的变化,工作的情况和难度都在发生变化,加上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的个体,用人不可能不“疑”,否则就会出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现象。如果加强监督,就可以有效地遏制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而“疑人不用”的误区,则好像非用之人就一无是处。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正确和错误的综合体。不过在不同的人身上,这些优点和缺点或多或少且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误区五:人才培养模式的僵化

中国的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传统的储存、运输基础上,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物流技术,自我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决策领导对人才标准的理解更是千差万别,若想按照“统一教材、统一教务、统一标准、统一考试、培养出同一的人才”以供物流企业“千差万别”的人才需要,其可能性不大。因此,物流人才培养应该按照:“院校为主、企业为辅、注重能力、分层培训、制定政策、不断提升”的原则进行。

误区六:用人观念的滞后

因为我国物流业占绝大多数的是中小型企业,他们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大而集中,而只具有一般作业经验的操作人员则需求不足。而对于既懂管理、又懂策划还精通业务的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则主要集中在大型的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这种人才的需求量有限,因为国内大型物流企业毕竟很少,即使是在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内这种岗位数量也非常有限,更何况目前很多制造企业并未意识到这种需求,重视更无从谈起,因此造成人才的浪费。

猜你喜欢
片面文凭用人
不单纯以“文凭证书”识才——营造“高可成低可就”的人才聚集磁场
破除“五唯顽疾”:要教育评价的“转”,也要用人导向的“变”
文凭能代表知识水平VS文凭不能代表知识水平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论片面共同犯罪
巴西要发电子文凭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
片面共同正犯的成立及其范围
论片面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