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本刊编辑 陈祥森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作为企业发展基本要素的人才已经成为了最具活力的重要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能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的往往是因为拥有了人才,人才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关键。然而,不少企业困惑人才难觅,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也觉得无用武之地。那么,此间有关物流人才的错位与纠结应该怎样认识、怎样破解呢?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专栏小编:专家好。两会后约请你们谈了改革与企业转型的问题,各位所见略同,中国已经到了改革的拐点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然就会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现在大家已明白了这个道理,接下来的企业转型升级除了需要政策、资金等扶持之外,我想还有一点需要提及,那就是企业的人才能否支撑起这个改革重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个物流企业的老总与我谈企业状况时感叹人才匮乏,尤其是近两年来招聘的那些大学生,企业觉得他们并不是所需要的人才,而大学生又觉得无用武之地也很苦恼。对于这种“人才错位”现象你们是怎样看的?
把酒临风:其实这种“人才错位”的看法具有普遍性,许多企业人士和大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我就曾听说有位物流企业的老总讲人才难觅,尤其是外向型高端人才很少。这样就会阻碍企业转型升级,向高端物流领域发展。尽管有些企业可以招聘到“海归”,但他们“水土不服”,让老总们很无奈;再有就是招进来能顶岗干活的技能型人才也不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时两眼茫然,学校学的东西用不上,若是不在基层锻炼两三年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所以老总们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我国的学校培养不出物流人才?
金玉其中:存在这种困惑很正常,现代物流概念进入中国才多少年?我们社会认识现代物流的作用还是在本世纪初的事嘛,物流人才怎会这么快就培养出来呢?在这方面企业的人士看法有些片面。不是我国学校培养不出物流人才,而是教育与企业的需求有些脱节;学校注重的是理论知识,企业注重的是实践经验。我去企业做过这方面的调研,现在大部分企业要的是能顶岗干活的人,学校讲授给学生的是理论知识,学生们不在企业里消化他所学到的知识,怎么能适应企业需求呢?所以我说,老总们不必着急,放在基层锻炼两年就成人才了。
夜雨观澜:我看未必如此。高校出来的本科生,他学的是专业知识,应该是搞管理或是技术工作的;然而,我们的大部分物流企业还处在低端,需要的是“万金油”型的人才。况且物流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学生不可能马上适应企业,而企业又不愿意担负培训的职能,于是才出现了所谓“人才错位”现象。你们看,现在企业招聘时愿意招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他觉得用这样的大学生才顺手。那些招进来的刚毕业大学生要是放到基层干粗话,他觉得学非所用不开心,马上就会跳槽,绝不会再等两年你把他培养成人才。
专栏小编:从你们所说来看,人才的瓶颈一是在学校,二是在学生,三是在企业。现在我们先说学校吧,你们说,是否我们的教育体制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如果是的话这里的症结在哪里?
金玉其中:我看是教育体制问题。现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书本知识与实践脱节,学校与学生看重的是分数,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体制能培养出物流企业需要的学生吗?我认为不能!
夜雨观澜:我觉得,我国的学生与欧美国家学生相比,所差的就是创新理念;人家是创新型的,我们是应试型的。为什么会这样?根源在社会。目前就我国的社会状况来讲,不公平现象太多了,学校以分数作为评判标准还算是块净土,比较公平;若是搞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标准是什么?没有嘛。没有标准就会给暗箱操作、腐败留下机会,这就会使社会出现不公平。所以把分数作为标准考核学生,即使培养不出来创新型学生,但能维护相对的公平。若是以素质、创新来评判学生,恐怕学校会乱套的;评判者手握权力,谁能保证在公平上不出问题?所以,社会不改革,政治不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只是隔靴搔痒,培养不出来创新型人才。
把酒临风:说到公平,两会上温总理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我觉得这句话太好了。目前不公平的现象很多,就以大学生毕业就业来讲,现在报考公务员热得烫手,为什么?“金饭碗”待遇好,用老百姓的话就是“旱涝保收”。物流企业与公务员相比,从收入、福利、社会地位上说根本无法相比。出现这种状况,也是我们有关部门制定公务员待遇标准造成的。记得当初给公务员制定工资标准时,规定可以比当地平均工资稍高些,然而实际情况比那“稍高些”却大相径庭。因为待遇太好了,所以考公务员才成了热门,而这热门背后说明了社会的不公平。
夜雨观澜:有些报考公务员落榜的大学生也有怨言,他们说,“最后的面试关谁能保证没有暗箱操作成分?看看那些有背景的都录用了,将来岂不成了‘九品中正制’?我们这些落榜的觉得不公平,但也很无奈。”其实我觉得为了体现公平,录考公务员程序可以改一改嘛,先面试、先体检,合格者再考试,分数高的录用,这样就给那些递条子、暗箱操作的堵死了路,公平问题也解决了。
金玉其中: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你们这样认为公平问题,我觉得有失偏颇。其实对于消除社会不公平,两会上已提出来了,现在国家也有了举措来营造公平。你们看,上期做节目时我们还在谈高房价,盼望政策尽快出台,前些日子国务院就出重拳遏制高房价了,“国十条”是迄今为止打击炒房投机最严厉的政策。中国本来就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资源紧张,贫富不均。有钱的人几十套、几百套的买房套利,一方面占有了大量紧缺的资源;一方面哄抬房价,致使市场出现恐慌性抢购,危及了国家经济稳定,也让全社会认识到了这就是一种侵占资源的不公平。
把酒临风:治理这种资源侵占的不公平如何才能尽快见成效?我认为,仅在房贷上做限制是舍本逐末,国家应该在税收上推出房产新税种来打击套利投机。
夜雨观澜:出现高房价完全是政策出了偏差造成的。自从停止单位集资建房、政府微利房后,市场就变成了由开发商垄断的市场;所以才形成今天的高房价,绑架了中国经济,绑架了全国老百姓。从经济规律来说,房地产市场所形成的不正常供求关系,破坏了市场的供需平衡,导致了资源的严重错位,需要住房的人买不起住房,买得起住房的人可以不受约束囤积大量住房,这是地方财政政策和人们对财富欲望追求的后果。有人说,过去是全民炒股,现在是全民炒房;说明这些年来整个社会的心态比较浮躁,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已到了疯狂程度,致使我们道德底线降至到了最低点,于是社会上出现种种不公平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把酒临风:虽然我希望在税收上推出房产新税种,其实推出这个税收新政很难。谁是多套房产的拥有人?富人、贵人,富人有钱,贵人掌权,他们愿意房产新税种出台吗?显然不愿意,他们才是阻力呐,利益攸关嘛。就像官员公布财产提了多少年啦,实施起来很难啊,不是有人在接受采访时反问记者,老百姓为什么不公布财产?抵触情绪很大呀。由此看来,解决公平问题牵涉的方面太多了,但是不解决不行。就说税收吧,税收是二次分配社会财富的手段,也体现了公平,我希望借重税收杠杆作用,实现社会财富分配公平;可是开征遗产税、物业税、所得税,说了半天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不就是因为征收的对象是富人、贵人吗?在这方面欧美那些国家都能征收并且制度很成熟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再有调整物流税负,我们喊得喉咙都哑了,可至今还没有动作。你物流企业收入上不去人才能来吗?这就是政策因素造成的不公平,与公务员、垄断国企待遇相比物流企业处在劣势,怎能把人才吸引过来呢。
专栏小编:说到底还是收入问题。收入高的工作肯定是热门职业,物流企业收入不高,若不是朝阳产业,若不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物流业能把大学生吸引过来吗?我看很难。从高校设置物流专业看,上世纪90年代有过,到后来情况不理想有的高校砍掉了。进入本世纪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物流火了起来,于是各高校纷纷设置了物流专业以应对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目前的供需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你们认为问题在哪里?
金玉其中:刚才你们说某些社会原因给物流企业吸引人才增加了难度,我与你们的观点有所不同,我认为主要还是学校没能培养出企业需求的人才。这方面的原因从师资上说,老师很多是半路改行的;对现代物流理解认识不是很深刻,更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恐怕也是纸上谈兵的东西多。再说教材吧,有授课老师编的;也有照搬国外学校的教材,理论比较超前,可是与我们那些低端物流企业需求显然不能融汇结合,所以企业才困惑嘛。我认为,物流企业其实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那是高职、中专学校就能培养的人才。你们看,高职、中专生对企业来说很实用嘛,他动手能力强,企业就需要这样能干话的技能型物流人才。
专栏小编:这么说来处在低端的大部分物流企业,招聘本科生是大材小用?
金玉其中:可以这么说。百万家物流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以公路运输业为主,他们招聘本科生难道是像银行那样摆样子?银行招聘研究生做前台柜员,还美名其曰:提高员工素质。我看是浪费人才,中专生都能完全胜任的工作,你让研究生去干,不是浪费是什么?银行不差钱所以能装门面,干一般活的岗非要高学历的人去干,这也是人才的悲哀啊。而物流企业差钱,没有资本装门面,要招聘人才自己先定好位,是招聘战略型物流人才,还是管理型物流人才,还是技能型物流人才?不解决这方面的认知,人才错位问题解决不了。
专栏小编:由此说来人才错位的原因也有企业的因素,那么,你们说物流企业应该如何认知、如何去做呢?
夜雨观澜:去年网络有句流行语: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我看对待物流人才的认识上也是如此,企业有企业的看法,毕业生们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难于解开或厘清;你非要解开缠结,岂不是找苦头吗?要我说,不管是企业还是学生,都要有“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的洒脱精神,别把“人才”太当回事了,从陷入的人才困惑中解脱出来。
金玉其中:用句时髦的话说,这叫“纠结”,多种因素、几个问题缠绕在一起了,反而搞不清“人才”为何物了。对于人才的纠结破解之策,我看要对我国物流业所处的阶段有个清醒认识。我国尽管是物流大国,但不是物流强国,大家都说现代物流概念对我国物流业发展促进如何如何了,其实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方面学校物流专业教育还在摸索阶段,没有完备成型的体系,学校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很薄弱;缺乏实践经验,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从而导致了物流人才供需的矛盾。另一方面走向国际高端物流领域的只是少数企业,大部分企业不具备进入高端物流领域的能力;因此现阶段对人才的渴求不是非常强烈。他们给国内企业做物流还可以,若是给外资跨国企业做外包,没有人才做支撑是不行的;可是现在给外资跨国企业做外包的物流企业毕竟是少数。
把酒临风:去年初《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后,国家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所以我觉得,我国物流业进入全方位调整期,企业转型升级将成为物流业今后的战略发展方向;因此人才需求会大有增加,不存在现阶段对人才的渴求不非常强烈的情况。
金玉其中:我国的现代物流业还处于成长初期。尽管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国家又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但总体水平仍很落后,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是必然的;一些小物流企业将会被整合或倒闭,你说像这类小企业有人才需求吗?这类小企业为数不少,他们需要的是技能型物流人才,所谓战略型物流人才、管理型物流人才的需求绝不会多的。
夜雨观澜:无论何种物流人才企业都是需要的。小企业也可以做大做强,关键就看人的因素了;若是一个小企业里都是精英,都是各类人才的集萃,我看它一定能发展起来。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只不过有些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甚至在打压人才,所以才出现对人才的渴求不是非常强烈的想法。
专栏小编:那也就是说企业某些人认识有问题了。其实,那些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同样也有困惑;有一些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大学生给编辑部来信说,在学校的时候就听说物流是一个朝阳行业,人才缺口很大,所以在学校的时候就对工作充满着憧憬,甚至有了自己美妙的蓝图。当进入企业后,他们渐渐地从激情、豪情走入到困扰、疑惑,激情消失,苦恼增多,感到前途暗淡,最终跳槽。对于这类人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走好职业生涯呢?
金玉其中:这类大学生我也曾接触过,刚毕业时激情万丈,豪情满怀,对职业生涯期待值很高。可是现实与理想差距很大啊,工作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自己天天周而复始干着单调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空间并不大,发展似乎突然停滞了,困扰自己的事情也在增加,于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疑惑,甚至不知道何去何从,最后在内心挣扎中寻求解脱:跳槽。
夜雨观澜:这种困惑、挣扎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尤其是他们发现工作中没有更多要学习的东西,公司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时,变换工作寻求新发展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有位物流企业的人说,“找份甲方的工作,似乎是很多第三方物流人的梦想;因为甲方很“牛”嘛,出问题了会把你叫过去不由分说的臭骂一顿。”其实我看,甲方物流部门只不过是一个后勤服务部门,在企业内部地位不高,经常被销售指挥得团团转也不敢吭声。所以说,即使你跳槽到甲方也未必如意,可能频繁跳槽反而会失去职业发展机会。认清自己的长处,找准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为之不懈努力,那样才会很快驶入职业发展的快车道。很多物流企业的高管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坚韧的性格,善于在工作中总结,所以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
把酒临风:任何行业都不可能绝对好或绝对差,如果没人做自然就不会有发展;所以看待企业的发展需要放长远些,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比较,包括考虑自身能力的一些问题。另外,人生总会有起伏嘛,职业生涯有起伏很正常,只要自己能及时调整心态、踏实工作、善于总结、努力发挥个人的优势,也许成功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专栏小编:物流业其实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学习物流工程或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更需要广泛的专业人才;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英语、法律、交通运输、计算机等人才,若是复合型物流人才可能更受欢迎,他的成功概率也会更大些。从人才供给角度看,许多高校都设置了物流相关专业,但能培养出复合型物流人才的没有。现实中,一方面物流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真正愿意做物流工作的人还不多。因为物流是一个很重视实际操作的职业,只有踏踏实实积累好经验,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不管是在大型物流企业,还是中小物流企业,不管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是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只有努力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事业才可能有发展。
金玉其中:前些日子,我参加了一个研讨会,很多人的共识是: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管理方面,它要求从业人员知识面要广,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高校毕业生是物流管理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能把大学生培养成这样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那真是物流业之幸、国家之幸啊。所以,高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设置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才会高,也能让我们看到复合人才的希望。
夜雨观澜:物流业辛苦是出了名的,不光工作时间长、环境条件差,而且一般工作人员收入也不高;一个物流专业的本科生,从底层做起,做到能独当一面成为人才,必须能吃得了这份苦。尽管物流业是个“苦行当”,却是既需要人才,又挑剔人才的行当,很让人纠结啊。然而从发展上看,物流业在振兴规划的推动下,今后几年内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黄金期,届时急需一大批有抱负、有热情、有能力的大学生投身其中;那些脚踏实地,熟知业务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物流业的中坚。
把酒临风:人才错位与纠结,其实是企业对毕业生期望值太高的缘故。我以为人才是在工作岗位上锻炼出来的,岗位成才才是真人才,因此培养造就物流人才的重头戏应该在企业。鉴于此,我看企业内部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建立选才机制,通过破格选聘,择优上岗等方式,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再有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招聘、引进企业急需的人才,并予以一定的优惠待遇。二是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对专业技术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创造锻炼的机会,注重在使用中培养。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要给他们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用事业留人。三是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注重人才的二次开发,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专业技术人才聘任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奖励制度,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要给予相应的物质鼓励。
专栏小编:三位专家谈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社会、学校、企业以及毕业生本身做了错位的分析,支招破解纠结,希望有关人士能够受益得到启发。最后感谢三位专家参与今天的谈话,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