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0-02-15 03:23:36湖北行政学院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邹德文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 湖北行政学院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 邹德文 姜 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湖北行政学院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 邹德文 姜 涛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具有经济的未来支柱性、产业的辐射带动性、发展的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重要特征,因而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有重要作用。随着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式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在我国各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理清和解决。本文将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和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产业发展规划导致雷同式布局和“遍地开花”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很好,但是如果各地一哄而上,不加选择地规划地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能与自身资源禀赋相结合,仅仅是想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拉动投资创造“升级版”GDP,很有可能会导致雷同式布局和低层次竞争。有资料显示,全国已有近20个省市将“光伏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支柱型产业,很多县级市也提出要打造物联网产业。概念性炒作使政府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产生很多误区,其结果是使产业发展缺乏主线。产业形成产能之后又会陷入低层次竞争,不是靠技术赢得市场,仍然是靠价格占据市场。因此,各地不能搞“一窝蜂”,否则就会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浪费。

2.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不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核心技术的竞争。但是从目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看,对于技术源的培育工作重视不够,在核心关键技术上缺乏前瞻部署和长期积累,政策的着力点未能聚焦到支持技术源培育、支持前端产品研发上来。直接后果就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根基,在最关键的技术源上受制于他国。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未来支柱产业的特性,所以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不充分,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做大做强,更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产业发展初期的产品市场培育不足

如何培育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由于产品的成本较传统产品更高,导致产品价格偏高,且市场对新兴产业产品的认知度缺乏,使得新兴产业产品的市场如何培育显得很棘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不少产品也都成功生产。例如,我国已经具备生产4 G手机的技术,但4 G手机市场难以拓展;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都没有问题,但是由于产品价格高,导致经济性较差,使得市场推广很难。这就必须由政府强力启动,或者采取补贴形式培育市场。因此,如何有效地培育市场、壮大市场,这也是目前一个很大的难题。

4.科技金融落后使得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科技金融则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科技金融是催化创新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并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但是,从目前的产业发展看,科技金融创新和发展普遍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再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很多环节最紧缺的都是资金。比如研发资金的投入、银行资金如何引向这些需要成果转化的企业、如何把民间资金吸引到新兴产业和重大战略性产业上等。只有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有机结合,科技金融创新才能融为一体,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5.产业相关的体制机制与产业发展不适应

产业能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体制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体制也存在不匹配、扭曲和不协调。有些部门随意地圈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长期跟踪所选产业的发展,这就存在很大的隐患。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引导机制也有所欠缺,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的选择,应该主要由市场来判断和选择,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但是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中,政府部门容易急于求成,容易带来决策失误和损失。再者,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规划时易脱离实际,全面出击,缺乏重点,力所不能及。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适应经济科技变革、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1.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抓紧编制国家规划。在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划的情况下,抓紧研究编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提出有关政策措施,作为指导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要做好规划衔接。既要注重上下衔接,使各地服从服务于全国大局,又要注重横向衔接,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衔接。三要严格规划执行。进一步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准入门槛,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

2.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科学地选好产业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把科学确立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为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注重“战略性”和“新兴性”的统一;其次,要立足各地优势和特色,在准确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对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布局的同时,充分考虑现有产业、技术、人才等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资源在有基础、有条件的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推动拥有自主知识、市场前景广阔的核心技术加快产业化步伐;最后,要做到当前与长远的结合,按照有利于当前巩固经济回升基础、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好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3.以强化技术源培育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某些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为此,我国需要加快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源培育,即围绕重点领域,研究制订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发展路径,着力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要采取政策引导和培育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要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快制定包括财税、采购、科技创新、资源环境、重大项目建设、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等在内的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实现“以政府投资为主”向“以社会投资为主”的有序衔接,逐步形成成熟的市场化盈利模式。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育国内市场。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并采取价格补贴、推动产品应用示范等形式,刺激消费需求。二是拓展国外市场。支持创新产品出口,实行出口贴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政策,或通过政府间援助项目帮助企业拓展境外市场。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必须高度重视标准制定工作,以标准保护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

5.通过完善科技金融机制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融合

完善的科技金融机制,是从根本上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和团队,打造全球财富高地、人才高地的根本措施。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加强金融管理机构的力量。要加强金融机构的力量,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门的主要组成人员应当重点招聘那些高端金融专业人才。二是要突出打造金融人才高地,引进国际一流的金融人才。三是保险护航,发挥科技保险的支持保障作用。鼓励保险公司根据科技企业保险需求,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不断完善和健全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切实发挥保险在科技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保障作用。

6.加快完善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发展的前瞻性、较强的社会性、生产要素的先进性等特点,对体制机制的改革要求相对更高,因此要高度重视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首先,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次,要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以市场引导需求、以市场规范竞争。再次,要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最后,要调动企业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构建多元化投入的长效机制。

book=64,ebook=142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河北地质(2017年1期)2017-07-18 11:08:09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生活用纸(2016年5期)2017-01-19 07:36:10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6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新兴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0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