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谢兰凤
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献策献力
■ 本刊记者 谢兰凤
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将在京举行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紧紧把握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合作在创新资源整合上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首都创新型城市和世界城市建设,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暨201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将于12月2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主题是“产学研合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并得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环保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的大力支持。
会议将邀请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及会议支持单位的相关领导和嘉宾;北京市及各省、市、自治区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产学研界代表;大中型企业(国企、民企)、国家创新型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高新区、经开区、金融机构、社会团体负责人;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与促进奖的单位和个人,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单位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负责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理事及会员代表。
12月21日晚,将召开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首届四次理事会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有:审议促进会2010年工作报告和2011年工作计划;增补理事和常务理事;汇报组织建设工作;汇报创新与促进奖评审情况;审议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办法和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认定与指导办法等事项。
12月22日上午,将举行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暨201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开幕式及表彰大会。届时,将邀请国家领导人、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将颁发第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成果奖和突出贡献奖;为第三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单位授牌;为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宣读通过《中关村宣言》。
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将由北京市有关领导同志主持,政产学研金介各界高层代表将发表精彩演讲。“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园区”、“产学研合作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与环境建设”、“产学研合作与金融创新”、“产学研合作与知识产权保护”5个富有时代特点和现实应用价值的分论坛,作为本次高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同期举行。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面向国内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所颁发的年度荣誉奖,由科技部批准设立,是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第一个全国性奖项。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奖项下设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促进奖、创新成果奖及突出贡献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的重大使命,是推动区域经济振兴和协同创新发展。通过基地建设,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聚集与带动作用。自2008年以来,通过地方与有关部门推荐,组织专家评审,先后确认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天津滨海高新区、上海杨浦区等两批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试点单位。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一项重要载体。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为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完善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同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多方整合创新资源,支持和参与建立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的是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
本次论坛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举行,并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对于北京市深入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特殊的意义。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创新经济体。截至目前,中关村已成立50家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的产业技术联盟和企业共同参与、承担了3大类146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中关村拥有国内乃至全球最密集的高端科技研发创新资源,是我国重大科技专项攻关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聚集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和100多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中关村正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为轴线辐射周边区域,打造中关村科学城,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将打造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我们相信,本届论坛和促进会年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成功举办,一定能够有力地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步伐,有效地整合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资源,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提供新思路、新对策。
book=46,ebook=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