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形成规律和政策选择

2010-09-06 11:14:30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郭铁成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超级计算机新兴产业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郭铁成

新兴产业形成规律和政策选择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郭铁成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展新兴产业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潮流,我国在2009年也提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从新兴产业的性质、特点和形成规律出发,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政策。

一、新兴产业的性质和特点

什么是新兴产业?有两种说法值得注意。一种是说由新兴技术形成的产业,就是新兴产业。第二种说法是,新兴产业就是高技术产业。这两个说法都是从技术角度说的,没有涉及新兴产业的经济性质。

我们认为,新兴产业是同传统产业相比较而言的,它不是在传统产业的经济形态下新出现的若干产业,而是指一批具有全新经济形态的产业群,或者说是后传统产业。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新兴产业就是以新能源为动力,以新材料为原料,使用智能技术或生物技术的产业。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新兴产业的主要特点。

1.生态性

传统产业是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动力的,农业是机械化和化学化的,高排放、高污染。新兴产业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动力,农业也是生态农业。

2.循环性

传统产业大量消耗土地、森林、水、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资源,存在系统性、机制性浪费;新兴产业是循环经济,简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智能性

传统产业是自动化的,而新兴产业则以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为支撑,人、物、机相结合,生产智能化。

4.福利性

传统产业是过度消费性产业,提倡奢侈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追求产值最大化;而新兴产业则把生产规模维持在合理的水平,追求福利最大化。

这四个特点构成了新兴产业的战略性的主要内容。新兴产业的性质和特点,说明它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很可能孕育新的产业革命。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其战略性必将表现为广泛的带动性和市场空间。因此,培育新兴产业对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具有战略意义。

这也就把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区别开来了。高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在技术上有很大重合,但在产业上,高技术产业没有完全超出传统经济形态,或者说它在传统经济形态下,表现为技术的高端化和研发投入的密集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主要是用研发投入强度来确定高技术产业的标准的,我国也是参照这个标准来确定五大类高技术产业的。

二、新兴产业的经济社会来源

新兴产业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是一场革命,但它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我国的经验来看,新兴产业主要有四种来源。

1.科研成果产业化

这是新兴产业最基本的来源。当新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通过小试、中试而变成工艺和产品,并进而建立产业链,形成稳定的市场,新兴产业就形成了。我国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不断提高,但尚没有通过科研成果首先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

2.从传统产业分化

这是新兴产业形成的又一基本来源。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改变原有动力、材料、结构、工艺,采取新的技术路线,形成新兴产业。从马车到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从玻壳电视到平板电视等等,都不只是突破一两项技术,而是整个技术路线的创新。

3.从发达国家引进

新兴产业在国外已经有了,但我国尚不存在,通过引进外国资本、外国技术建立我国新兴产业。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不少都是这样出现的。时至今日,外资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主导。

4.社会事业产业化

原来是社会公益事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大量社会事业变成公益型产业,由政府规划,交由企业经营,从而形成新兴产业,如城市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

三、新兴产业形成的技术经济规律

新兴产业的形成,有自己的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条。

1.新兴产业只能发生于原始创新

原始创新是新兴产业形成之源,离开原始创新,就没有新兴产业。无论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产业化,还是产业技术路线的创新,都涉及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新解释,对科学和技术原理的新回答。迄今为止,以重大原始创新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都发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面临的绝大多数情况是:新兴产业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但核心技术无法引进,因此要建立这种新兴产业,必须依靠自己重新进行原始创新。即使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新兴产业,不依靠原始创新也无法实现高端化;由社会事业转化而来的新兴产业,没有原始创新支撑也发展不起来。

2.新兴产业多出现于科技型小企业或科研生产综合体

大企业具有成熟的技术轨道,下陷成本巨大,垄断利润丰厚,因而对采用新技术往往迟疑,对“毁灭性创新”大多予以封杀。而科技型小企业一般是通过“毁灭性创新”创业的,机制灵活,创新活跃,具有高成长性,往往是新兴产业的摇篮。IBM、谷歌,包括中国的百度、搜狐等等,都是从小企业发展而来的,而正是这些小企业成就了新兴的信息网络产业。正在形成的中国陶瓷太阳能产业,就发端于山东省科学院的一个科技型小企业,而不是传统能源巨头。

还有一种情况,企业化的科研院所或者研发型的企业,即我国自1999年后改制的开发类院所,以及在市场经济中新出现的多种所有制的研究院所、研发集团,都具有研发生产一体化的特点,既搞基础研究,也搞生产;同时研发又有硬性的财务约束,容易形成新兴产业。大飞机产业的形成,目前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航天工业、核工业的形成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

3.新兴产业形成初期具有较高的风险

新兴产业由于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萌芽期,技术不成熟,产业不配套,设施不同步,市场不稳定,政策不明确;同时由于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实际是对传统产业的毁灭,必然受到传统产业的打压,这给新兴产业带来较高的风险。特别是由于下陷成本和研发成本巨大,使得新兴产业在萌芽期并不经济,因此萌芽期往往也是死亡谷。

4.新兴产业形成过程也是商业模式创新过程

新兴产业形成的过程,既是研发过程,也是产业化过程和市场化过程。如果没有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创新,形不成热销产品和持续市场,新兴产业也难以形成。改革开放初期苹果电脑最早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其僵化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已很少看到其产品了。万燕公司最早开发出V C D播放机,但由于市场开发不当,败走麦城。

四、培育新兴产业的战略选择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培育新兴产业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必须解放思想,采取先发战略。

1.采取先发战略造成局部绝对强势

后发国家的工业化,一般从后发优势出发,采取后发战略。后发战略有两个基本要点,在技术上是跟踪模仿,在产业上是承接转移。所谓技术上的跟踪模仿,表现在技术选择上,就是以先发国家的选择为选择,先发国家干什么,后发国家就干什么;表现在技术路线上,就是以先发国家的技术框架解决问题,面向外需,顺轨创新。所谓承接产业转移,就是按照先发国家主导的国际产业分工,按照技术和市场两头在外、加工环节在内的模式承接国际加工制造业,同时也承接高消耗和高排放。后发战略有其历史贡献,但今天的情况变了,仍然采取后发战略培育新兴产业,那是无法成功的。

我们主张采取先发战略。什么是先发战略?就是在后发国家的某些方面出现重大的积极的变化以后,集中优势打歼灭战,在一些地区、一些产业、一些领域跳跃发展,造成局部的绝对强势,进而带动全局跃升。先发战略就是毛泽东说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战略,也是科学发展观中应有之义。

先发战略是面向内需的战略。在技术选择和技术路线上,不是跟着先发国家的外需走,而是根据中国的内需走,在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中选择技术,在人民的衣食住行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在产业选择上,也不是为先发国家的新兴产业配套,而是立足优势,扬长避短,形成高端产业。面向内需与面向未来并不矛盾,未来不在别的地方,就在内需里,离开内需没有未来。我们说,前瞻如果不向内需瞻,结果肯定是后瞻。在中国看来是前瞻,其实早被外国人瞻过了。

先发战略与超前部署不同。超前部署是说在还没发展的时候,科学研究就先布局;先发战略不是说先布局,而是先发展,先占实地。超前部署很重要,先发展也很重要,布局最后总得变现才行。

2.我国正处于先发创新的历史节点

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我们今天已经开始自主创新,应该让一些地区、一些产业、一些领域先强起来。

首先,作为后发国家,我国已经具备了局部先发优势。最重要的积极变化是制度方面的,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科技体制也基本完成了市场化改革。

其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已有14个省市GDP总量突破万亿,在世界国家排名中有的已接近前十位。中国还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科研体系,国家创新体系正在形成,科技人力资源世界第一。

再有,我国对新兴产业具有强烈的需求。我们正处于传统工业化的中期,同时也处于资源、环境可能性边缘,高消耗、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持续。特别是,我们虽然与发达国家的新兴产业技术有很大差距,但与传统产业技术相比,这个差距要小得多。大家都起步不久,距离尚在可及范围。技术创新有两种,一种是常规创新,或顺轨创新,有突破,但没有超出老的技术框架;第二种创新是毁灭性创新,或变轨创新,完全改变了技术路线,所用材料、结构、工艺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新兴产业的创新属于后一种,所有的企业,所有的经济体在这种技术面前都是从头开始。

我们正处于历史的重要节点,已经到了在部分地区、部分产业、部分领域先发创新的伟大时刻。从历史上看,美国超过英国,欧洲国家超过近代中国,都是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开始的。

五、培育新兴产业的政策选择

1.制定挑战性的新兴产业目标

要制定产业目标,而不是技术目标。技术本身没有方向,只有确定了具体的产业目标,技术才能获得明晰的研发定位。没有产业目标,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无法突破的。目标的设定还必须有挑战性,向上位竞争,即根据我们自己的优势设定一些切实而顶尖的目标,争取在某些产业,或者产业的某些环节高端化,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就像德国、日本在光伏发电产业链上,把硅提纯环节做到世界第一;韩国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把电池环节做到世界第一一样。

2.制定三位一体的新兴产业创新政策

新兴产业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研发能力,而且取决于产业化能力和市场化能力。我国的太阳能产业,两头在外,高端技术在国外,市场在国外,基本没有内需;风能资源较好,但高端设备靠进口,这使产业难以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制定研发、生产、市场联动发展的一揽子政策,边研发、边生产、边使用,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复合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3.制定面向小企业的新兴产业创业政策

从全世界来看,科技型小企业都是新兴产业的生力军,应该制定面向科技型小企业的创业政策,鼓励民间资金通过多种形式进入新兴产业创业领域;配套资助科技型小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创业。

4.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政府专项研发机制

把市场机制引入政府重大科技专项,政府规划招标、配套资助,以企业为主体运营。引导企业把国家目标、公共目标分解转化为企业目标,吸引各级各类企业加入国家目标、公共目标的研发,通过企业创新活动培育新兴产业。

5.依托企业化研究院所建立新兴产业孵化基地

鼓励多种所有制的企业化研究院所开展竞争前技术研究,在细分市场、特定领域建立新兴产业,进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化研究院所建立新兴产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器。促进科技与资本相结合,鼓励企业化研究院所局部上市或总体上市,培育新兴产业。

6.以新兴产业为依托启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

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基本是靠传统工业化支撑的,目前城镇化率达到46.6%,成绩巨大。但是,这是候鸟式的城镇化。因为1亿左右的农民工虽然被算作城镇人口,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城市吸收,十多年来往返于城乡之间。而农村地区十多年来非农产业就业人数一直保持在1.3亿人左右,就业弹性系数为零。这表明,传统工业化支撑的城镇化遇到了严重困难。克服困难的一个办法,就是在继续推动传统城镇化的同时,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即政府统一规划,由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或者由政府成立专门公司在农村地区建立新兴产业园区和生态社区(城镇),与中心城市配套确定功能定位,对山河、田野、草地、道路、民居点等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生态民居,居住区与生产区分开,集中使用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

“四个结合”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经过长期的总结提炼,并在实践中不断变革、创新和发展,不断进行升华和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传播、整合与变革的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需要明确指导思想,理清工作思路,把握科学方法,实现以下“四个结合”:

一、与企业经营战略制定与实施相结合。在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竞争取胜,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强战略管理,按照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公司愿景、使命与“稳健创新、竞合共赢”的发展理念,专注核心业务,培育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学发展,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各个时期的经营目标,并把经营目标逐步分解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任务和业务指标,贯彻落实到日常的生产经营中,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走上一条永续经营、追求卓越的成功之路。

二、与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相结合。制度创新与管理变革,就是要用文化引导制度建设,以企业先进的理念,整合、修订、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制度,剔除现有制度中不合理的成分,使整个文化理念和制度体系主次得当、系统协调、结构清晰、条例清楚,保持集团上下文化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规范企业行为,理顺管理秩序,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通过培育良好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和谐。

四、与人才强企和队伍建设相结合。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这样一种氛围:由知识的积累和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来决定员工的发展,让员工能够靠知识、技术和业绩来获得报酬、地位与尊重,使拥有知识和技术的员工与拥有职位和权力的管理者同样获得应有的尊严和价值。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和管理机制,着力培养善于领导企业科学发展的经营管理人员和精通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提高企业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水平。

领导人应具备的素质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可以总结为4 E+1 P:

Energy——积极向上的活力,即有所作为的精神。渴望行动,喜欢变革,对于行动有强烈的偏爱,干劲十足。不屈服于逆境,不惧怕变化,不断学习,积极挑战新事物,充满活力。

Energize——激励别人的鼓动力,即激励和激发他人的能力。懂得激励别人的人能够鼓舞自己的团队,活跃周围的人,善于表达自己的构想与主意,让其他人加速行动起来,承担看起来不能完成的任务,并享受战胜困难的喜悦。鼓动力并不是只会作慷慨激昂的演讲,而是需要对业务有精深的了解,并且掌握出色的说服技巧,创造能够唤醒他人的氛围。

Edge——决断力或称锐力,即对麻烦的是非问题作出决定的勇气。有决断力的人富有竞争精神、自发的驱动力、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力,坚定的意志和注意力,有时还有清除障碍人物的勇气,知道什么时候应停止评论,即使他没有得到全部的信息,也可以作出明确的决定。

Execute——落实工作任务的执行力。它是一种独特的、专门的技能,意味着一个人知道怎样把决定付诸行动,并继续向前推进,经历阻力和意外干扰,最终完成目标。

Passion——激情。富有激情的人的血管里奔流着旺盛的生命力,特别在乎——发自内心地在乎——同事、员工和朋友们是否取得了成功。

“天河一号”: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中国“速度”震惊中外

11月14日,世界最权威的超级计算机排名榜“国际TOP500组织”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国“天河一号”二期系统(天河—1 A)成为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结果一出,全球震惊,尤其是美国。

“天河一号”是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2009年10月底研制,2010年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安装部署,升级后的“天河—1 A”实测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570万亿次。此前排名第一的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美洲虎”超级计算机在新榜单中排名下滑一位,其实测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750万亿次。排名第三的是中国曙光公司研制的“星云”高性能计算机,其实测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270万亿次。其他排名前十的超级计算机分别在日本、法国、德国和美国。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中国首次在强手如林的国际计算机业界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殊荣,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超级计算机领域长期垄断“第一”的局面,标志着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快速提升。“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每秒、持续速度(LINPACK实测值)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双双打破超级计算机运算性能世界纪录,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天河一号”在异构整合体系结构、基于高阶路由的高速互连通信、多级并行编译优化、高性能虚拟计算域、软硬一体的低功耗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技术突破,为提高国家科技核心影响力、引导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国家计算机事业的飞跃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超级计算机研制领域,中国的发展速度给世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编撰人之一、美国田纳西大学计算机学教授唐加拉说,中国“天河一号”将一度位列第一的“美洲虎”超级计算机远远地甩在身后。虽然“天河一号”主要采用了美国公司生产的处理器,但其内部互联技术是中国超级计算机系统独到的成功之处。这一互联技术较其他超级计算机速度快两倍,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一位计算机专家称,这意味着美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支配权已经动摇。这甚至可能会对美国经济前景产生冲击性影响。

我国首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近日,在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第二十七届农业科研成果及科教电影评奖大会上,我国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参评的151项科技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国际评委最高奖,标志着我国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山东省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世明研究员是这项技术的发明人。评委会一致认为,此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内在生命规律,证实了二氧化碳气体、水、光三要素是合成植物产量的主要原料,而不是肥料。其中,二氧化碳是植物的主要“食粮”,没有它植物就会饥饿而死。多种农作物二氧化碳饱和点需求浓度值为10000PPM以上,而大气可供的二氧化碳浓度值仅为330PPM,亏缺甚多,因此大多植物在严重饥饿的状态下生存。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此研究具有世界前沿性和独创性,属世界首创。

该技术将丰富的秸秆资源定向转化成植物生长需要的二氧化碳气体、热量、活性酶、抗病孢子、有机和无机养料,进而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无污染。该技术在增加植物光合效率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水、光等自然资源利用率,使二氧化碳变成了合成植物产量的原料,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据张世明介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综合作用多,便于全球普及推广;二是增产、增质、增效幅度大,平均增产30%以上,标准化应用增产50%以上;三是秸秆替代化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实现多资源循环增值利用的新突破,生态效益显著。

book=60,ebook=122

猜你喜欢
超级计算机新兴产业
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6
美国制造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每秒100亿亿次 中国超级计算机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中国开研新一代自主超算:性能是目前200倍
电子世界(2016年16期)2016-03-14 09:27:49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6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实证研究
3.25亿美研发全球最快计算机
CHIP新电脑(2014年12期)2014-12-12 18: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