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宋波
2009年徐州市城市防洪报汛站24个,主要集中在市区故黄河、奎河以及云龙湖畔。按主管部门分:水文自管4个、水利工管单位和市县水利局20个;按报汛站类别分:雨量站2个、蒸发站1个、水库站3个、水文站1个、闸坝站15个、排灌站3个;按报汛项目分:雨量点20处、蒸发站1处、水位断面40处、流量22处。除蒸发站外,水雨情信息采集均采用遥测设备,市级报汛站网实现了遥测自动化报汛。水文实时信息收集、处理实现自动化并能在20分钟内报送完毕。20个雨量点实现了雨量信息遥测和数据自动存储。现有城市防洪报汛站网基本能满足城市防洪需要,布局基本较为合理。
2009年徐州市城市防洪报汛站中雨量点20处,平均站网密度为25.9 km2/站;水文站、水库站、闸坝站、排灌站22处,平均站网密度为23.55km2/站;蒸发站1处,平均站网密度为518 km2/站。
目前,徐州市防洪规划站网雨量站站网密度较大,且分布较均匀,能控制暴雨中心,真实反映水雨情信息,排灌站能及时开机,为城市排涝做好准备;水文站、闸坝站、水库站能及时反映城市河库水情信息,为防汛调度提供依据。
报汛站网符合徐州市市情,基本适应目前城市防洪的需要。但随着城市防洪要求的提高,城市防洪站网布设有待进一步调整。
1.新建及将要兴建的排灌站较多。如故黄河、奎河、运河沿线,现有排灌站只能基本满足城市防洪要求。
2.云龙湖水库的预报依据站点不足,给水库运行、调度带来不便。
3.水利工程建管信息服务较弱,要求水情站网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
4.旱情站网比较薄弱。墒情、蒸发信息较缺乏,水源区等重点水功能区的水量水质等监测信息需加强。
针对报汛站网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全市及省防报汛站网系统的发展趋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徐州市区报汛站网系统能力建设提出构想。
从报汛站总体分布上看,站点的布设基本按照流域及水利工程两方面的水情控制需要进行。各主要河流干流、较大的一级支流、部分二级支流及所有的小(一)以上的水库等水利工程均纳入了报汛站网的覆盖范围,已建成报汛站平均每站21.6km2。
从城市防汛工作需要上看,随着中小型水库、中小河流及中小城镇等“三小”防汛被列入防汛重点工作之一,市区大龙湖、双山等一批小水库未设立报汛站的现状已逐渐成为报汛站网布设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高报汛站网的汛情、旱情监控能力,有必要对报汛站网的分布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按照工作需要与经济效益相平衡的原则,适当增加站点覆盖密度,重点加强尤其是有病险隐患的小型水库、市区无报汛站地区以及土壤墒情监测空白地区的站点布设,最终达到完善站网功能,提高防汛抗旱减灾效率的目的。
雨情、水情自动遥测系统在徐州已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形成了以自动遥测为主、人工为辅的汛情信息监测传输体系。近年来随着极端性天气事件及突发性局部暴雨洪水出现频率的增加,偏远地区报汛站的报汛设备设施遭受非人为因素受损乃至毁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保证报汛的时效性,水情人员需及时对通讯设备设施进行维护。
报汛应急系统是为完成特殊情况下报汛站网内的报汛站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对其进行抢修与恢复,以及非报汛站网覆盖区域出现突发汛情时设立临时报汛站点等紧急任务而建立的,应包括人员构成、备用报汛设备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几部分。
1.人员构成:由市防办水情组及开发科组成,负责完成主要的设备设施抢修维护、临时站点设立等任务。
2.备用报汛设备设施:备用一些报汛设备设施,包括雨量、水位等水情信息监测设备等。
3.交通工具:在汛期尤其是主汛期,应预备车辆,以便紧急情况时随时应对。
城市报汛站网的建设与发展既具有紧迫性,又具有长期性。随着防洪减灾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要求为防汛抗旱部门及时提出准确的水文情报预报信息,需要水情报汛站网持续建设和不断优化、完善,报汛站网的建设既要满足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又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在不断更新与完善中,为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