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淮水利科技推广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0-02-13 21:11薛亚锋
治淮 2010年5期
关键词:科技推广科技成果水利

薛亚锋 赵 萍

治淮在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作用。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治淮提出了新要求。做好新时期治淮工作离不开科技工作,科技推广是水利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也是促进行业科技进步的有效手段和必要途径。多年来,淮委高度重视水利应用技术的推广转化工作,积极争取水利部科技成果扶持计划,多方筹措转化资金,创造条件支持对科研成果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同时,通过出版淮委获奖科技成果汇编,加强科研成果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运用、推广和转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淮委近年来主要科技成果推广情况

1.大力推广治淮工程先进施工技术

2003年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后,治淮工程建设全面加快。淮委十分重视工程与科研的结合,坚持“工程带科研、科研促工程”,成功解决了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一批技术成果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社会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治淮骨干工程护坡质量,淮委从德国玛莎公司引进了混凝土防护砌块生产设备、模具和生产技术,开展了调查及试验研究,经消化、吸收和改进,先后研究、开发、生产出多种水利工程适用的新型开孔垂直联锁护堤混凝土砌块,并在淮河干流淮北大堤蚌埠段加固工程、蚌埠闸扩建工程、入海水道二河枢纽工程、淮安枢纽工程以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护坡中得到应用,累计超过30万m2,不仅使护坡工程的质量得到了保证,而且美化了护坡工程的外观,大大提升了水利工程景点化的程度。针对临淮岗49孔闸加固改造施工中新浇外包混凝土开裂和限裂的难题,研究形成了老闸加固外包薄壁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效果显著。在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枢纽工程建设中,研究形成的混凝土防裂技术,成功解决了混凝土施工防裂的难题,实际应用效果明显。此外,结合治淮工程加固工作,研究形成的水工混凝土SBR砂浆防碳化处理技术,在嶂山闸、蚌埠闸、江风口闸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2.推广应用水利信息化技术成果

近年来,淮委相继开发了实时水情传输系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水情查询系统、防汛会商系统、仿真调度系统、台风监视系统、天气云图接收系统、测雨雷达系统等十几个防汛应用系统,成果颇多。特别是研制成功的水文统一分析平台系统,该系统已推广到国家水利部和全国部分流域机构、省水利厅、地市水利局,实现了行业内的大比例应用覆盖率。除淮委成功应用外,软件基础版本已经推广应用到安徽水文局、山东水文局、北京水文局等十几家兄弟单位,为流域防汛抗旱减灾决策与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防汛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重大。

3.加强水土保持经济林建设标准化示范

山东省山地、丘陵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3,山丘区的造林绿化、水土保持和经济发展一直是该区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鉴于山丘区立地条件差、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剧烈等现状和山丘区现有水土保持经济林发展的势头,淮委选择沂蒙山区费县作为水土保持经济林建设标准化示范区,该项目以沂蒙山区费县为示范区,以其砂石山区特色水土保持经济林板栗为主导产品,进行了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通过大力加强板栗水土保持经济林标准化工作,保证了“中国板栗之乡”费县的经济林产业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确保了林产品质量,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推进了林、科、贸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林产业化发展的步伐。此外,淮委还组织开展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为流域水利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可持续提供了有效服务和有力支撑,取得了显著效益。

4.推动农业生产种植结构优化

为优化淮河流域农业生产种植结构,建设高效、优质、节水的农业生产方式,淮委在安徽省的怀远、固镇,江苏省的宝应、丰县以及山东省的济宁、平邑等地建立了以优化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为重点的新型节水灌溉实验基地。淮委科技人员与聘请的中国科学院专家一起,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实验和推广工作,如推广麦茬水稻旱种技术、开展一麦一稻种植结构试验、进行水稻高产节水灌溉试验研究、开展砂姜黑土地区水稻节水灌溉试验等,经济效益明显,为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在流域范围内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二、体会和启示

首先,实践证明,面向生产、面向市场、满足水利生产实际需要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高。因此,提高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应从课题立项开始把关。

其次,领导重视是提高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动力。近年来,淮委非常重视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争取水利部科技成果扶持计划,多方筹措转化资金,为流域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增添了动力。

第三,抓好基地建设,强化成果示范,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捷径。通过建立各种示范开发基地,通过现场会等形式,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基地为中心加强辐射功能,能够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最后,实施水利科技成果产业化战略是加速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必然选择。

三、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淮委水利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依然稍显薄弱,仍有相当一批实用价值很高的科技成果未能得到开发、利用,尚不能充分满足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科技推广投入不足

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要进行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的攻关等,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是难以进行的。这方面总体投入不够,缺乏专门经费,更多的是依托科技成果申请部级推广项目从而获得经费,造成一些好的成果难以得到推广。

2.科技成果缺乏总结

多年来,淮委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了许多科研成果,其中有不少成果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但往往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原因,一些科技成果并没有受到重视,缺乏总结和思考,没有能够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

3.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一是缺乏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配套政策。二是科技成果推广的组织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是缺乏必要的风险投资扶持。

四、意见和建议

1.加大投入

2009年以来,水利部科技推广经费大幅增加,凸显国家对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客观上也为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广提供了良好机遇。淮委应及时总结已经形成的科技成果,充分评估其推广效益和作用,积极参与水利部科技推广项目申报,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应想方设法拓宽经费渠道,尤其是积极争取专门的推广经费,因为获得水利部批准的推广项目毕竟有限。

2.加强队伍建设

针对推广机构科技力量薄弱的现状,要运用新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重视对技术骨干的培养和使用,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竞争、善于经营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水利科技推广人才。

3.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在水土保持、防洪减灾、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水利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力度,建立一批示范基地,推动水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促进水利科技产业化

加快水利科技创新和实现产业化的进程,对易于推广的产品设备进行系列化开发及生产,形成一批拳头产品。

五、结语

治淮水利科技推广工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水利投入不断加大,水利科技的经费也在逐年增加,为广大技术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良好机遇。同时,淮河流域四省的科技力量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支柱作用。因此,发挥四省的科技优势,把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水灌溉技术、中低产田改造、施工建设技术等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是当前淮河流域水利科技工作的当务之急。“十二五”期间,淮委将继续加大科技成果推广的力度,在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两大支撑条件上进一步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治淮科技的整体水平和应用范围,为实现淮河流域水利现代化服务贡献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科技推广科技成果水利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龙杞3号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建设示范效果显著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
高集成多光谱在线水质快速监测系统的应用获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推荐函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