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正脊联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0-02-12 15:20:55朱庆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2期
关键词:缓激肽正脊骶管

朱庆萍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2001)

笔者应用三维正脊联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9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9例,为洞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98至2009年收治的患者,其中男77例,女52例;年龄18~55岁,平均40.1岁;病程最短者1d,最长者2年,平均9.5个月。均因腰腿痛就诊于本中心,经病史、体格检查和X线平片、腰椎间盘CT或MRT检查,肌电图检查等,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症状与体征

所有患者均有腰部活动受限,79例有明显的腰部疼痛,95例坐骨神经痛。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者23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95例。

1.3 影像学检查

12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其中膨出的椎间盘共102个,突出的椎间盘共27个;其中单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者52例(L3~4突出6例,L4~5突出28例,L5~S1突出18例);多节段突出者77例(L3~4并L4~5突出32例,L4~5并L5~S1突出42例,L3~4并L5~S1突出1例,三节段突出者2例)。

1.4 治疗方法

1.4.1 三维正脊

采用三维正脊仪(北京中天普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ZJY-A型),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体质量、身高、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状态等确定成角方向(一般向下20°至向上14°)、牵引距离(一般在55~60mm)、旋转度数(一般为左右各12°~21°)等数据指令输入计算机(牵引力是一固定的>300N的力,不须另外输入)、旋转方向(交替旋转,第一次转向患侧)。患者卧位,固定胸背及骨盆,检查无误后启动正脊仪,臀腿板沿其横轴按照输入微机的指令形成指定角度,医者之手置于病变椎间,嘱患者放松,不要屏气,不要对抗,脚踏开关,正脊仪就会按照指令自动完成定距离快速牵引与角度旋转同步动作。同时医师辅以手法顶推或按压。每次动作1~3下,三维正脊后保持卧位3~6h。3d内限制活动,尤其不能弯腰和扭腰。

1.4.2 骶管封闭术治疗前排空膀胱,三维正脊后取俯卧位,予骶管注射

注射用液体配方如下:0.9%氯化钠注射液200~250mL,维生素B10.1g,维生素B120.5mg,2%利多卡因5mL,泼尼松龙125mg。配好药液后,于骶角骶管裂孔处以7号注射针头与冠状面成30°~40°角穿刺,确定穿刺准确后接液体骶管滴注。 以上治疗均以1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内可进行1~3次三维正脊,每次正脊间隔1周;如未痊愈间隔1个月可进行下1个疗程,一般以不超过3个疗程为宜。

1.5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采用Hijikata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1]。显效:恢复正常工作,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有效:偶有腰背痛但不影响工作,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变不明显或加重。

2 结 果

治疗1~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本组129例患者分别经3、6、12、18个月的门诊随访,其中显效110例(85.3%),有效17例(13.2%),无效2例(1.5%),总有效率为98.5%。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三维正脊联合骶管封闭是临床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2,3],能快速而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坐骨神经根性痛病因复杂,其机制尚不清楚,原因有:①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增加水肿;②受压的神经根缺血,加速水肿及变性;③破裂的椎间盘组织产生化学物质,如髓核中的糖蛋白、β-蛋白直接化学刺激损伤的神经根,以及一些抗原物质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对神经根的损伤是腰腿痛的重要因素[4]。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沿椎间盘与神经根之间的通道扩散,髓核从破裂口溢出,糖蛋白、β-蛋白对神经根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同时大量组织胺释放,从而产生化学性神经根炎[5]。在组织发生炎性反应时,局部产生与释放缓激肽、前列腺素(protaglandin,PG)等致痛化学物质。缓激肽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PG则可使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提高。

三维正脊的特点是三维牵引、应力集中、快速牵引,其所产生的负压力可向内吸引突出物,旋转时其扭力和剪切力作用于病变椎间隙,可纠正椎体的旋转错位,同时亦起到松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的作用[6]。突然拉紧的后纵韧带所产生的弹挤力迫使突出物向内移位,使椎间软组织发生伸长形变,松解粘连,缓解神经根的张力。后腹侧成角,使病变间隙后部张大,为突出物留出退路,利于突出物还纳。牵引的同时医师对患椎施加顶推力,可纠正侧向位移及纠正旋转位移[7]。以上多种力量同时作用于病变椎间隙可达到纠正其三维方向改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骶管裂孔注入利多卡因等麻醉药物及泼尼松龙类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神经末梢的兴奋,同时改善局部血循环,使局部代谢产物易于从血循环中被带走,减轻局部酸中毒,从而起到消炎作用,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达到止痛的目的[8]。糖皮质激素还对PG、缓激肽等炎性物质起到抑制作用;对糖蛋白、β-蛋白等抗原性物质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起到免疫抑制作用,减轻炎性水肿及渗出。直接注入维生素B1、维生素B12则起到直接营养神经的作用,使受损变性的神经根迅速修复。本研究表明,采用三维正脊联合封闭骶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孙钢,王晨光.脊柱非血管介入治疗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1..

[2] 任东材,何健强,陆海峰.骶管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体会[J].颈腰痛杂志,2001,22(2):155-156.

[3] 冯敬,范斌,陈良.电脑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J].中国骨伤,2002,15(4):227-228.

[4] 赵定麟.脊柱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534.

[5]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10.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7] 顾云伍,韩慧,韦以宗等.牵引斜扳整脊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力学测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1):13-16.

[8] 欧阳颀,白跃宏.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1999,20(1):20-21.

猜你喜欢
缓激肽正脊骶管
人字形屋顶上的艺术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骶管注射疗法治疗腰腿疼痛临床应用分析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脊髓电刺激对缓激肽诱发的心脏伤害性感受的抑制作用
正脊调曲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缓激肽对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影响的临床研究
医学综述(2015年3期)2015-03-09 02:40:34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