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偏头痛48例临床体会

2010-02-11 10:48李建武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期
关键词:风池穴少阳偏头痛

李建武 廖 曼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血管神经性头痛,偏侧或双侧发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壮年,尤其是青年女性为多见。本病常伴恶心、呕吐、声光敏感等症状,常经一段时间间歇后再次发病,病因可能多与遗传、饮食、内分泌紊乱及紧张、饥饿、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办法,针灸治疗此病有独特的疗效,现将近年来针刺治疗偏头痛48例之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8例为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门诊患者,男性9例,女性39例;年龄18~63岁;病程3个月至20年;其中40例以颞部疼痛为主,7例以前额疼痛为主,2例以枕部头痛为主。所有病例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IHS)1988年制定的标准。根据头痛发作类型、颅脑CT 或MRI检查及体格检查均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而确诊。

1.2 治疗方法 取穴:单侧发病取患侧太阳、风池、头维、率谷、足临泣、足三里,双侧发病则取双侧穴位。操作方法:针具用1.5~2.5寸毫针,穴位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太阳直刺1.0寸左右;风池穴针尖向对侧鼻尖方向直刺1.5~2.0寸;头维、率谷平刺1.0寸左右;足临泣直刺0.3~0.5寸,足三里直刺2.0寸左右。以上诸穴均用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min,每隔10min 行针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满4个疗程者,进行疗效评定。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制定。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好转:头痛的程度、范围、次数及时间均有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 48例中,治愈33例(68.75%),显效10例(20.83%),有效3例(6.25%),无效2例(4.17%),总有效率95.83%。

3 讨论

偏头痛属中医学“偏头风”、“少阳头痛”范畴,为气血阻痹所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亏虚,肝阳上亢,痰浊瘀阻致经脉阻滞,气血不畅,经气不利而发病[2]。医者多责于少阳经失调,所以治疗时选择少阳经穴为主。风池穴为少阳胆之要穴,又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针之使气血循于脉道,胆经属木,其气升发,故针刺风池穴以升发阳经之气,气行则血行上注于脑,脑脉得养则头痛消失[3]。率谷为少阳经穴,太阳虽属经外奇穴,但仍属少阳胆经循行所过,针刺该穴能达到调节局部经气的作用。对风邪袭络所致的偏头痛加用阿是穴,旨在加强疏经通络行气的功能。局部取太阳、头维、率谷,使针感直达病所,可起到调节神经紧张状态、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使局部组织血液供应恢复正常,微循环获得改善,从而缓解病情。针刺足三里可益气养血,补虚通络止痛;足临泣为胆经的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为治疗偏头痛的效穴。经针刺止痛后,还应进一步调整失调的脏腑,以防复发。头痛经久不愈,“久病入络”而成瘀血阻滞脉络型头痛,其表现为患处刺痛、固定不移,除采用上述治法之外,还可采用三梭针局部放血;并应戒酒,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受凉或日光持续曝晒,以提高疗效,并避免诱发偏头痛。

[1]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441.

[2]杨俊龙,杨远文.中医治疗偏头痛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11(4):32.

[3]张颖新.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513~1514.

猜你喜欢
风池穴少阳偏头痛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童心童画
《三千年》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风池穴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