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绍敏 贾元斌
湖南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臀上皮神经在走行中受到牵拉、压迫等损伤而造成的疼痛综合征。自2006年1月~2009年5月,笔者运用推拿配合循经排针法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观察病例共30例,分别来自本院针灸推拿门诊部及家庭病床,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在20岁~50岁之间。
2.1 臀上皮神经损伤主要的症状为患侧腰臀部疼痛,以臀外上方疼痛为主,或者表现沿坐骨神经走向的不适,呈刺痛、痛、撕裂样疼痛,大腿后侧膝以上部位可有牵扯痛,但不过膝。急性期疼痛较剧烈,特别是低坐起立疼痛加重,弯腰受限,由坐位改站位时需攀扶他人或物体,病人常诉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的分布界限。
2.2 检查方法 患侧臀上部及下腰区皮肤及肌肉呈板状,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压痛明显。在髂嵴最高处内侧3~4厘米处下方的皮下可触及滑动的、高起的条索状物体,触压时感到酸痛、麻、胀、刺痛难忍。对侧或同侧下肢直腿抬高受限但神经根无刺激征。
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取穴:肾俞、白环俞、秩边、环跳、居髎、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等。
手法:滚、按、揉、点压、弹拨、擦等。
操作:
3.1 松解手法 用柔和的滚、按、揉在患侧腰臀部及大腿后外侧施术3~5分钟。
3.2 解痉止痛法 在髂嵴最高处内侧2~3厘米处触寻条索状肌筋施弹拨法,方向与之相垂直,注意力度不宜太大。此法可与上法交替施术数次。
3.3 舒筋活血法 沿神经、血管束行走方向以及要臀部施擦法,以透热为度。
4.1 患者取站立位,双手俯掌平放于诊断桌或诊断床上,术者选用2寸毫针刺腰痛穴 (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左右共4个穴位)。直刺,反复捻转,强刺激,持续2~4分钟,不留针。
4.2 循经排针法组:在腰臀部及大腿后外侧部压痛点、条索状物、硬结处,按足太阳膀胱经内、外经线、督脉经线和华佗夹脊穴线上,按常规消毒后,选用2寸毫针在其经络线上每1公分处扎一针,每排5~10枚,得气后接上电针仪、采用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20次为1疗程。
5.1 疗效标准痊愈:腰腿部疼痛、麻木等症状完全消失,无压痛,指下条索状物消失,腰部各方位活动自如。显效:疼痛明显缓解,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无效:疼痛未减轻,腰部功能未改善,指下条索状无改变。
5.2 治疗结果痊愈13例,1次治愈6例,2次治愈5例,3次治愈2例。显效17例,无效2例 (在治疗时难以忍受针刺疼痛,放弃治疗)。总有效率93.75%。
臀上皮神经由腰1~3的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合而成,经骶棘肌外缘穿出腰背筋膜,穿出后的各支行于腰背脊筋膜的表面,向外下方形成臀上皮神经血管束,越过髂嵴,进入臀上部分叶状结缔组织中,至臀大肌肌腹缘处,随着分层结缔组织变成分叶状结构,臀上皮神经也相应分成许多细支进入其中,支配相应部位的臀筋膜和皮肤组织的感觉。该神经经解剖证实没有沟槽结构,当突然腰骶部扭转,屈伸或局部受到直接暴力的撞击可引起筋膜撕裂损伤,可致经脉瘀滞,气血不通,津液渗出,以致腰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其病理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炎症渗出增多,刺激臀上皮神经而出现分布区域疼痛。损伤不愈或反复损伤则出现局部组织粘连、变性、机化、肥厚或瘢痕挛缩,压迫周围血管,神经,使疼痛缠绵难愈。推拿治疗主要为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缓解腰臀部及大腿后外侧部的肌肉痉挛,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受损组织的修复,恢复臀上皮神经支配的臀筋膜和皮肤组织功能活动。采用柔和的滚、按、揉在患侧腰臀部及大腿后外侧为主,待病情好转后方可用较为刚劲的弹拨手法,旨在止痛。总之,推拿治疗时要体现出先柔后刚的施术原则。本法的循经排针法作用机理可能为:排针针数多,针感强,刺激量大,用泻法意在祛瘀通滞,从而改善了腰臀部及大腿后外侧部肌肉的内、外环境,增加肌肉的血运,减少乳酸等代谢产物的堆积,并增强了肌力使之进入良性循环,达到解除症状的目的。且本法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经济实惠,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故介绍给同仁,以备参考。
[1]严隽陶.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吴先国.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