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原饮防治传染性疾病展望

2010-02-11 03:01:09包琳马健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2期
关键词:温病中医学禽流感

包琳马健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46)

传染病的流行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如2002~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及2004~2007年的人禽流感的发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截止2007年4月11日,据WHO提供的数据显示已有29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其中172人死亡,死亡率高达59.11%,其高致死率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给世人以极大的震惊与恐慌。

1 SARS的临床表现和对中医学的意义

SARS以高热、咳嗽、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1)从发病情况来看,非常符合中医学“戾气”的致病特点,90%以上的患者通过接触已感染者而被传染。(2)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即口鼻而入。(3)中医药在抗击SARS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讲,SARS为中医药发展、创新提供了机遇。因此,如何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外感疾病有重要的意义。

2 达原饮防治SARS的机理

著名中医学家任继学教授就SARS提出过“毒疫之邪侵伏膜原”的病机学说。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在其著作《温疫论》首先提出邪伏“膜原”学说,并创达原饮,至今广为运用,特别在2002年抗击SARS中,邪伏“膜原”的发病学说及达原饮运用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1)SARS症见寒热起伏,或壮热不退,身痛,肢体沉重,脘腹呕恶,舌红降,苔白厚腻或自如积粉,脉濡缓。辨证为邪在半表半里,湿浊偏盛,湿热遏阻。选用吴又可创制达原饮治疗,其组方为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主药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要药;厚朴破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3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气,则加白芍以和营活血,黄芩以清燥热,甘草以和中。药理实验已证明达原饮具有促进肠蠕动、促进肺炎吸收、抗病原微生物、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抗炎、利胆保肝护胃作用,对血液系统及肺损害亦有修复作用。

3 如何预防传染病在我国的流行

当前人禽流感有持续蔓延的趋势,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已成为国际上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从1959年至今共爆发了数十次高致病性禽流感,总的趋势是爆发越来越频繁,范围越来越广。故加强中医药对人禽流感病毒感染防治的深入研究已刻不容缓。人禽流感的发生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上述分析,要解决人禽流感对人类的危害,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以预防为主。中医药防治传染性疾病应以继承传统,拓展思路,提高疗效为宗旨,尽快从防治SARS的经验中找出对防治人禽流感有效的方药。

4 中医温病学在防治传染病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及深远意义

中医温病学对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与认识有其独到之处。在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亦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人类面临细菌耐药性及抗生素不良反应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发展中医温病学,在人民群众中大力提倡中医药“治未病”思想是极为重要的。“治未病”思想起源于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内经》,并逐渐成为人们防治疾病的指导原则。《内经》曰“上工救其萌芽”,率先提出了治温病贵在早期截断的观点,开创了温病治疗的新途径。此后张仲景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主张,体现了中医温病治疗中居安思危,未病先防,防微杜渐的思想。

温病学理论体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思想之一,如何采用温病学思想研究疾病已成为温病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如何建立温病学研究与内科疾病研究的结合点亦是如此。笔者认为温病学是一门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重要学科。温病学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具有指导临床工作的实际意义。(1)温病学作为临床基础学科的组成部分,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其内容是中医学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辨证论治能力的重要课程。(2)温病学虽是以外感温热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但历史上的温病学家,如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等,在内科杂病、儿科、妇科等其他各科的证治方面均有许多建树,后世以及近几十年来运用温病学理论治法治疗临床各科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温病学中常用治则治法的研究更是广泛应用于各科临床。这说明掌握好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中医师临床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使得理论研究必将进入一个多学科的协作阶段,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可能依靠单一学科的研究而取得重大突破,各有关学科之间的相关依赖性明显加强,多学科的协作研究势在必行。因此,加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临床各科运用的研究,开拓临床各科诊疗思路,将成为新学科发展的重要领域。

5 传染病研究的趋势

现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许多成果将对温病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产生深远影响,从而使温病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使中医药研究手段不断更新,中医药工作者必须掌握现代医药学知识、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知识及发展,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计算机和基因组学等。这为研究温病学立法方药在患者体内作用的物质基础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尤其采用生物芯片技术 (包括DNA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等)深层次研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机制更未见报道。因此通过文献的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来揭示其治疗机理,对促进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进而有效指导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温病中医学禽流感
浅谈温病特色诊法之舌诊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参与式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留学生温病学教学体会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