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敏 韩寿英 徐永忠
老年痴呆属于中医“老年呆病”的范畴,是较常见的老年常见病。甘南县中兴乡卫生院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老年性痴呆患者35例,均采用补肾活血化瘀法,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组35例,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6l岁,平均71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9个月,平均为3年5个月。
《老年期痴呆诊断评定标准》为依据,凡60岁以上,具有典型的痴呆症状,记忆力、计算力、或定向力障碍,出现明显的情绪变化,病程在6个月以上者均可诊断为本病。
基本方:益智仁20g,黄芪30g,熟地黄、山茱萸各20g,枸杞子、川芎各15g,石菖蒲合欢各20g、加减,肾阳虚者加肉桂、附子;阴虚阳亢者去黄芪,龟版、鳖甲、麦冬;瘀血重者加水蛭、桃仁、红花:气虚明显者加人参。每日一剂,水煎服,4周为一疗程。
《老年期痴呆疗效评定标准》执行显效23例(主要症状基本恢复,神志清醒,定向健全,回答问题正确,生活自理)有效7例(主要精神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反应迟钝):无效5例(主要症状无改变,生活不能自理,回答问题不正确,神志痴呆)。总有效率85.4%。
患者男性,66岁,2008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开始出现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生活不能自理。 BP 20/12kPa,表情呆滞、记忆力减退、理解判断力下降、不能计算100以内的简单加减法,心、肺、肝、脾检查均正常,舌质紫暗,苔白,脉沉细,颅CT扫描示:脑萎缩,中医诊断为老年呆病,症乃肾虚血瘀型,治宜补肾活血化瘀。处方:黄芪30g,益智仁20g,熟地黄、山茱萸各20g,鳖甲、枸杞子、川芎各15g,丹参20g,红花15g,服药20剂后,神志呆滞、记忆力减退、理解判断力下降等症减轻,失眠、头晕症状未减轻,于原方加石菖蒲、合欢各20g,续服15剂,患者记忆力基本恢复正常,基本能对答交谈,生活能自理,继服上方加减3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现代医学认为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脑组织弥漫性萎缩和退行性改变,大脑萎缩,脑回变狭,脑沟深而宽,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减少,变性及神经胶质细胞增多,导致人脑智能进行性减退。随着病程进展,痴呆的症状逐渐明显,其典型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能回忆不久前发生的事情,经常会遗失东西,忘记东西放在何处,忘记赴约,忘记片刻前与别人谈话的内容,均提示近记忆力损害。学习新事物能力也大为降低。有些患者用加强笔记的方法以弥补缺陷,但也收效甚微。到后期,远期记忆也逐渐减退。严重的记忆减退可造成定向障碍,常发生外出迷路走失。
患者开始时不能掌握技术上或一般学识上新发展要点,其后对原有的认识也模糊不清。如果未发生特殊语言障碍,在长时期内言语功能似乎完整,但在谈话中可以发现对抽象名词的概念已经含糊。至后期,一般常识也呈现衰退。说话时常重复一个音节,模仿言语,赘语,最后丧失所有的语言能力。
大多数患者呈现原有性格特点的病态演变。性格开朗者趋向浮夸,谨慎者变得退缩,勤俭者成为吝啬。少数患者呈现和原有性格相反的现象。一般说,兴趣和社会活动范围趋向缩小。
轻度忧郁比较多见,常表现为呆滞、退缩,不胜任感,有一些模糊的躯体不适感觉。相反,情绪也可能高涨,表现为一种盲目的欣快感。有些患者易受激惹,可有发作性暴怒和冲动行为。
当疾病更进一步发展时,患者精神淡漠,行动呆滞,衣着不洁,不能履行日常简单的家务与自理生活。患者可能会重复一些陈旧的,熟悉的语句,而思维活动实际上很贫乏,错构与虚构越来越显著。最严重者,长期卧床,丧失言语和行动的能力,甚至陷入昏睡和昏迷。
老年痴呆属中医“老年呆病”范畴,人类生命的起源本之于肾,生长发育的动力来源于肾衰老的成因归宿于肾,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脑为元阳之府,是体精髓和神明高度凝聚之所,人的视、听、嗅、感觉及思维记忆等皆出于脑。《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指出:“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则迷惑善忘也”。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肾精衰败,则脑髓不通,精神思维活动失敏捷。肾气充盛,脑络畅通,元神得养,而体健神强。可见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确有了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