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平生 张华锋
(甘肃省灵台县皇甫谧中医医院,744400)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本组260例,男138例,女 122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68岁,平均46岁。病程1周以内者48例,1周~2个月者81例,3~5个月者60例,6~12个月者49例,1~3年者22例,平均病程118天。左右侧大致相等。病理分型膨出型121例,突出型110例,脱出型29例;单纯腰痛者62例,腰腿均痛者198例。
临床表现:198例有典型的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5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192例为单侧下肢痛,6例为双下肢痛。其中疼痛剧烈,影响睡眠及行走困难者206例,因咳嗽、喷嚏、大便而疼痛加剧者218例,有排尿困难、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及会阴部麻痛者16例;急性发病者138例,慢性发病者 122例;有明显的扭伤史者96例。全部病例腰部活动范围受限,椎旁有广泛性压痛,压痛剧烈且伴有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45°者 189例,50°及以上者61例,屈颈试验阳性者101例,出现受压神经根相应支配区的感觉和肌力改变者72例。
影像学检查:本组260例病人均作常规X线腰椎正侧位片并进行CT或M RI扫描检查。腰椎X线片显示所有病人出现腰椎间盘的间隙改变,192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骨质增生,32例老年病人出现2个节段以上的骨桥形成。CT扫描显示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其中有21例突出间盘钙化合侧隐窝狭窄者97例,突出合并椎管狭窄者62例。单节段 L3~4突出者 8例,L4~5突出者17例,L5~ S1突出者 28例。双节段 L2~3、L3~4突出者23 例,L3~4、L4~5突出者 89 例;L4~5、L5~ S1突出者 69例。多节段L3~4、L4~5、L5~ S1突出者 26 例。中央型突出者54例,侧旁型突出206例,
牵引疗法: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ZJG-1型全自动牵引床牵引,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50%~60%,选用持续牵引挡,由小到大逐渐适应,每天1次,每次50min。牵引结束后按摩。
针灸治疗:通过调整督脉和足太阳、足少阳经脉,而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以华佗夹脊穴,督脉的腰阳关、命门、悬枢,膀胱经的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 、小肠俞 、秩边 、承扶 、委中、承山 、昆仑、申脉,胆经的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等穴位,根据症型,随证加减应用。选用华佗牌0.35mm×40mm毫针施以不同的补泻手法,得气后留针40min左右,配合腰部红外线照射或神灯照射,1日1次。
骶管注射疗法:也叫液体刀疗法,通过骶管裂孔经硬膜外腔注入药物,直接作用于突出的椎间盘和受压的神经根,分解粘连,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利于致痛物质的排出,营养神经,具有物理的液体松解作用,又有药物的化学作用。
静脉输液:根据患者素体及综合情况,选用广谱抗生素,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及脱水剂、神经营养剂、激素等。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中药疗法: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将临床常见的症型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阻络型、肾虚型。基本方药是:制马钱子3~6g,狗脊20~30g,制乳香、没药各 10~ 15g,人参 6~10g,三七6~10g,防己15~20g,白芍20~30g。气滞血瘀型加五灵脂15~20g,桃仁10~12g,红花 10~12g,地龙 10~15g,土鳖虫10~15g,青皮12~15g,丹参 10~15g。寒湿阻络型加独活15~18g,威灵仙15~20g,制川乌头、草乌头各6~10g,秦艽12~15g,白术 15~18g,川续断12~15g,红花 10~12g。肾虚型加黄芪15~20g,山茱萸15~20g,枸杞子 15~20g,杜仲 15~20g,桑寄生15~20g,生地黄15~20g,土鳖虫 12~15g,地龙12~15g,炙麻黄6~9g。水煎服,每日1剂,另外在服上方的同时,每次冲服全蝎0.5g,蜈蚣半条,白花蛇2g。
疗效标准:治愈:腰腿疼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达70°以上,病变部位活动功能正常,恢复正常工作。好转:腰腿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直接抬高试验达60°以上,病变部位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1个疗程(连续15天)治疗,治愈136例,好转10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4.2%。
分型与疗效的比较:膨出型121例,治愈73例,好转46例,无效 2例,有效率98.3%;突出型110例,治愈55例,好转51例,无效4例,有效率96.3%;脱出型29例,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有效率69.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主因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跌仆损伤,以致脉络闭阻,气血不和,不通则痛。从本症的疼痛部位来看,多属膀胱经的循行部位。《素问◦刺腰痛》:“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如重状”。明确了该病主要与足太阳、足少阳经脉气血运行失调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的原因是机械压迫和慢性无菌性炎症共同作用所致。突出物的机械压迫致神经根缺血;破裂组织产生的化学性刺激和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神经根炎症;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引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加重神经根炎性水肿、渗出,导致局部组织粘连、增生、瘢痕等,引起脊神经根微循环和营养障碍而导致腰腿病。
利用腰椎牵引增宽椎间隙,回纳突出物;按摩能使痉挛的肌肉松弛,减轻椎间盘的压力;针刺舒经通络,行气止痛;液体刀疗法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及致病物质的排出。辨证使用中药,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肾壮骨,共同作用于椎间盘、突出物、神经根,达到回纳突出物,松解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受压状态,使腰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减轻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