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强 韦 玲 张 捷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太原 030006)
面肌痉挛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阵发性收缩,属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近年来,我科应用吊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门诊与住院病例 54例,男 17例,女3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6岁,平均48.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7天,平均11个月;局限于眼部抽搐者 10例,整个偏侧面部抽搐者44例;继发于面神经麻痹者9例;发病部位左侧25例,右侧29例,均为单侧发病。
吊针取穴:阿是穴,即局部痉挛跳动处。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取1.5寸毫针3支为一簇,直刺浅刺入皮内,进针后松手使针体悬吊而不脱落,每穴3支针,根据痉挛跳动情况,取6~8个穴。留针1h,每周治疗6次,2周为1个疗程。
穴位埋线取穴:双侧合谷、太冲、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方法:2个0号可吸收性羊肠线,剪成1cm长,75%酒精浸泡待用,穴位碘酒消毒,酒精脱碘,使用一次性埋线针纳入羊肠线直接刺入穴位,一边向外拔埋线针,一边向内推针芯,把羊肠线植入穴位。2周埋线1次。
所有病人治疗1~3个疗程,并进行随访。
疗效标准[1]:痊愈:面部无牵拉、抽动之象,沉紧感完全消失,计21例,占38.89%;显效:面部牵拉、抽动、麻木及沉紧感基本消失,仅在情绪激动或疲劳时有轻微抽动,计 20例,占 37.04%;好转:面部牵拉、抽动次数减少,或程度减弱,或发作时间缩短,或间隔时间延长,计10例,18.52%;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中断治疗3例。总有效率94.44%。
患者,女,70岁,主因“左侧口眼抽搐13个月,加重2周”于2009年2月21日入院。2周来左侧面颊阵发性抽搐严重,白日每小时发作7~13次,每次发作持续1~2min,尤与人说话时抽搐更甚,因抽搐心烦而不得眠,痛苦面容,面色黑,纳呆,神疲,乏力,舌质黯,苔白,脉细。询及既往有冠心病5年。给予吊针配合埋线治疗2周后,左侧面颊抽搐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纳呆、神疲、失眠症状亦好转。治疗1个月后,面肌抽搐停止发作,自觉症状消失。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1]李仲廉,安建雄.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