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02例

2010-02-10 20:23赵传印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9期
关键词:下腹部下腹包块

赵传印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周口466000)

阑尾周围脓肿的形成,多因阑尾腔内粪石等异物阻塞,血液循环不良使阑尾发生炎性水肿和腔内积脓,因治疗不规范、不及时造成阑尾坏疽、穿孔后自体大网膜及邻近肠袢包裹局限形成的右下腹包块,为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2005年3月-2009年1月收治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02例,根据当时病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保组的治疗方法,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观察共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手术治疗组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7~52岁,平均25.6岁;病程3~5d。保守组76例,男性51例,女性25;年龄12~79岁,平均53.7岁;病程5~7d。全部病例均具有下腹部或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病史;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8℃以上,右下腹部疼痛,局部压痛 (+),反跳痛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10×109/L,中性粒细胞>80%,B超检查可发现右下腹阑尾区炎性包块,其内有液性暗区。

1.2 诊断标准参照《外科疾病诊断标准》[1]:(1)有下腹部或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和阑尾炎病史,兼有气滞血瘀与发热症状;(2)发病时间>3d,有全身中毒及胃肠道反应症状;(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10~20×109/L,中性粒细胞 >80%。(4)炎性包块局限于右下腹部并可触及较明显的疼痛性包块,有局限性压痛及腹肌紧张体征,无明显弥漫性腹膜炎表现;(5)B超检查证实回盲部及阑尾周围炎性包块其内有液性暗区。(6)并能排除回盲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局限性肿块。

1.3 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麻醉下取右下腹探查切口入腹,护皮显露包块,分离粘连,敞开脓肿,吸净脓液,常规切除阑尾,结扎荷包或“∞”字包埋阑尾残端冲洗腹腔,阑尾残端安放引流管,切口逐层冲洗消毒,关闭切口各层术终。术后应用三联抗生素防治腹腔及切口感染。(2)中西医结合治疗:保守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治则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并分期论治。组方为红藤30g,蒲公英 30g,败酱草 30g,牡丹皮 15g,连翘 15g,金银花 30g,赤芍 15g,当归 30g,桃仁 15g,丹参 30g,乳香 15g,没药 12g,川楝子 15g,黄芪30g,党参15g,甘草12g。水煎早晚分服。早期重用清热解毒之红藤、败酱草、连翘、金银花等药;热盛便秘加芒硝6g,大黄10g(后下)。中期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兼用,原方中加红花15g等。后期常为阑尾周围肿块,治宜破瘀散结,原方可减乳香,没药,加三棱、莪术;辅以扶正可加党参、黄芪;腹胀气滞明显者加柴胡、枳壳;湿热者可加黄柏等。辅以补液、补充电解质,应用头孢类、喹诺酮类、甲硝唑类抗感染治疗。(3)外敷药物治疗:取芒硝 60g,黄柏 60g,黄连 60g,大黄 60g,生姜 60g,冰片 30g,捣烂如泥用适量蜂密调膏,在右下腹包块处外敷,每日2次。

1.4 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拟定。痊愈:经非手术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等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右下腹局部压痛,反跳痛消失,右下腹或近髂窝处包块消失。好转:自觉症状和疼痛体征明显减轻。无效:右下腹脓肿及包块范围扩大并出现明显波动感,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热不退,全身状况衰竭。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手术组Ⅰ期阑尾切除并腹腔冲洗引流术26例,治愈21例,出现阑尾残端瘘1例,经修补后愈合;4例出现切口感染Ⅱ期缝合丙级愈合,有效率80.77%。住院天数8~25d,平均18d。保守治疗组76例,治愈73例,好转1例,无效2例,有效率97.37%。住院天数12~19d,平均15d。保守组治愈好转率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随访100例,随访率98%,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期间手术组无复发,保守组复发32例(占42%)。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优势本病属中医学“肠痈”范畴。苏法青等[3]认为,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蕴,肠道运化失司,而肠道气血瘀滞,蕴湿生热,热积不散,热盛内腐,败血浊气壅遏酝而成痈。在其演变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正邪相争,决定着热毒的局限与扩展,吸入与蔓延。故“气”为肠痈的病理基础;“瘀滞化热”为其主要的病理环节;“热邪轻重与正气盛衰”为其病变化的关键。病位在“肠”;病机为“气滞血瘀,郁久化热,热腐成脓”,热腐相搏致阳明大肠血运障碍而形成包块。因此治宜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化瘀三法并举。黄国林[4]研究认为,大黄、牡丹皮、金银花、连翘、红藤等清热解毒药物均有抑菌或杀菌作用;桃仁、红花、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有助于炎症消散与吸收;黄芪、党参等扶正药物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芒硝有泻下作用。生姜、芒硝、黄芪、黄芩、大黄粉及冰片以蜂蜜调成膏状,局部外敷,有泄热软坚,通滞逐瘀,促透并增加肠蠕动有利于炎症消退等作用。因此,外敷中药,具有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促进脓肿吸收消散,改变病灶部位的病原菌生长繁殖有间接的抑菌作用。黄军平等[5]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治愈率90%。因此我们认为,采用中西药同用,内外兼治,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保持肠道通畅等方法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疾病的有效措施。

3.1 外科治疗的观点传统观点认为,阑尾周围脓肿形成的病程长,手术有风险、肠瘘、残端瘘、切口感染率高等而禁忌Ⅰ期手术,应在炎症消退后3~6个月再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逐步提升;高效能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也使一部分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采用了手术治疗的方法,从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Karaea等[6]研究认为:(1)腹痛剧烈有弥漫性腹膜炎、中毒症状严重者;(2)保守治疗病情加重者;(3)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4)阑尾腔内有粪石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仍然主张Ⅰ期手术治疗。刘西江[7]在2000-2008年间对128例尾周围脓肿患者施行Ⅰ期手术治疗,结果治愈123例,5例出现切口问题,治愈率96%。吴博等[8]运用腹腔镜Ⅰ期手术切除阑尾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125例,结果疗效满意。从而使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彻底治愈成为现实。手术并切除阑尾在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时,只要仔细操作,是比较安全的,对患者是有利的[9]。阑尾周围脓肿的早期治疗,在补液、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对于发病时间短,体征明显,病情进展快,中毒症状重,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的,保守治疗短期内效果不佳的患者应手术治疗。但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术中认真操作,注意保护正常组织,各个环节处理得当,打开脓腔时要充分吸净脓液,以防脓液流出污染腹腔和切口,同时切除包裹附着脓苔之大网膜,以消除感染源,防止残余脓肿的发生;能从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更是避免复发或延期再手术的主要措施。总之,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因人施治,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主张在急性阑尾炎早期应及时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后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方法更为安全有效。

[1]何继和.外科疾病诊断标准 [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l:72.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58.

[3]苏法春,麻百家,柴振显,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体会[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8(2):107-108.

[4]黄国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30例 [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114.

[5]黄军平,陈健忠,孙志龙,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9):2990-2991.

[6]Karaca I,Altintoprak Z,Karkiner,et al.The management of appendiceal mass in children:is interval appendectomy neccessary[J].Surg Today,2001,31(8):675-677.

[7]刘西江.阑尾脓肿128例一次性手术治疗体会中 [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82-83.

[8]吴博,崔华雷.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临[J].小儿外科杂志,2007,6(2):40-41.

[9]何鹏飞.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体会实 [J].实用外科学杂志,1992,12(4):181.

猜你喜欢
下腹部下腹包块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应用分析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