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其 初翠英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人民医院(264100)
抗菌药物作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类型之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治愈并挽救了无数患者的宝贵生命,但也出现了由于临床医师在给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时的不合理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如此,不但给患者健康造成了损害,而且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浪费了宝贵的医药资源。从2008年开始,烟台市牟平人民医院临床药师与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定期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进行抽查、监督,现就具体工作中发现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典型病例分析如下。
患者男性,73岁,于2008年9月12日入院治疗,临床诊断为结肠癌术后肝腹膜淋巴结转移,用药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g 2次/d。疗程为8d。
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每日足量用药1次即可,而临床一日给予2次用药不符合药物药理作用特点。
患者女性,32岁,因车祸于2008年7月14日入院治疗,临床诊断为趾骨粉碎性骨折,于7月15日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25g预防感染,疗程为5d。
趾骨粉碎性骨折属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前0.5~2h或麻醉开始时用药,以预防手术期可能造成的感染,该患者的预防用药是在术后,违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而且选用了三代头孢复合制剂,用药选择不合理,应选择一代或二代头孢即可,并且,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应不超过48h,而这位患者用了5d,用药疗程过长。
患者男性,83岁,于2009年2月18日入院治疗,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100/175mmHg),用药为头孢噻肟钠2.0g 2次/d,疗程为6d。
患者所患病症并无感染性症状,临床给予头孢噻肟钠预防性用药属于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不但造成宝贵医药资源的浪费并且可能引起患者多重感染,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患者女性,78岁,于2009年3月7日入院治疗,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用药为头孢唑林钠2.0g,依替米星0.2g,用药疗程3d。
患者78岁,属于高龄患者,本身的肾功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退,此时抗菌药物的选用应尽量选择无肾毒性或低肾毒性的抗菌药物来进行抗感染治疗。而头孢唑林钠作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具有一定的肾毒性,依替米星作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肾毒性,二者联合应用必将产生不良反应的叠加,对患者的肾功能可能造成大的损害。
患者男性,3岁,于2009年6月16日入儿科病房接受治疗,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用药为头孢噻肟钠 1.0g,双黄连粉针0.6g,用药疗程为5d。
患儿病症既已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在用药选择上应给予抗病毒治疗即可,头孢噻肟钠无需使用。属于抗菌药物的滥用。
以上所列情况虽然不是很普遍,但也足应引起各级临床医师德注意。强化相关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合理用药水平。
关于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问题,各级主管部门都相当重视。卫生部、国家药监局都先后多次制定和下发有关文件,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也将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作为十分重要的检查考核项目。在各医疗机构的相关职能和专业科室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也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和实施了本单位相关的规定、办法。希望在广大临床医护人员、药学专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努力为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