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思光
(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558004)
本组62例患者,男40例,女22例;年龄20~7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0天。全部病例都经CT检查排除中枢性面瘫。临床表现为眼裂增宽,流泪,口唇不正,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乳突后疼痛,腮漏,眼闭合不全等。
方法一:针刺治疗:取面部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病侧),远近配穴、表里配穴相结合。
治疗原则:疏风通络,活血通经。
处方 :风池 、翳风 、颊车 、地仓 、合谷 、太冲 、牵正 、列缺、四白。
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禾髎。鼻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目不能合加阳白、攒竹、申脉。面颊板滞加四白、巨髎。头顶痛加百会、四神聪、行间。偏头痛加率谷、太阳、侠溪。前头痛加前庭、印堂、头维。后头痛加后顶、风府。
针刺手法:入针后平补平泻,可四白透迎香、地仓透颊车,留针30min,太冲、合谷用泻法。
方义:本病为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故取风池、翳风,有疏散风邪之效,翳风可祛风止痛,适用于初病耳后乳突痛。颊车、地仓同属阳明经,平刺透穴以推动经气。合谷、太冲为循经远取法,合谷善治头面诸疾。太冲用泻法治口斜最为有效。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列缺为肺经络穴,合谷配列缺是原络配穴,也是表里配穴法,具有祛风解表、通络、解经的功能。太冲与合谷为“四关”,泻之专治痉挛并祛风。牵正为奇穴,专治面部歪斜。
方法二:中药方剂:参三七 150g,天麻50g,僵蚕15g,蜈蚣3条,全蝎20g,白花蛇舌草20g。把该药制成散剂,每天口服3次,每次9g。三七活血化瘀,天麻祛风,僵蚕、蜈蚣、全蝎、白花蛇舌草祛风解痉、祛风通络。
方法三:西药:0.9%生理盐水250ml+胞二磷胆碱0.75g,静脉滴注,每天1次。10%生理盐水250ml+川芎嗪120mg,每天静滴1次。维生素B120mg,每天3次,口服。强的松10mg,每天3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胞二磷胆碱激活被抑制的神经纤维细胞功能,促进面神经的恢复。川芎嗪扩张血管,降低血浆黏度及全身黏度,改善微循环,加强面部静脉血的流动,与强的松共同减轻面神经水肿,增强肌肉收缩功能,帮助神经恢复。
患者,男,50岁。患病7天。初诊症状:左眼裂增宽,鼻唇沟不正,口向右歪斜,左额纹消失,喝水漏出,不能鼓腮。检查:四肢肌力正常,颅脑CT无异常。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经用以上3种方法治疗,10天完全恢复,观察2年无异常。
面神经麻痹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症状方面有很大不同,诊治时要鉴别。中医认为,正气不足,其气必虚,风中经络,最终气血两虚,风邪乘虚入侵经络,经络感受风寒而致。手足阳明经分布面部,经络所在主治所及,针刺时要有得气感,发病20天内为最佳治疗时机。西医认为,面神经麻痹为面神经受急性病毒感染,产生水肿,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流障碍而致,故用激素短期内消炎,减轻水肿。川芎嗪活血化瘀,胞二磷胆碱促进神经恢复,加上中药白花蛇舌草、僵蚕、蜈蚣祛风通络、解痉散结。三种方法齐下,药力强大,可以缩短治疗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