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华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5)
小儿烧伤是临床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严重影响小儿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52例28d~6岁的重度烧伤患儿,现将我们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本组5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2例,<1岁9例,1~3岁28例,4~6岁15例;致伤原因:热烫伤46例,火焰烧伤3例,化学烧伤2例,电烧伤1例;居家受伤47例,户外受伤5例;在农村受伤38例,城市受伤14例。按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制定的儿童烧伤严重程度诊断标准[1],重度烧伤49例;特重度烧伤3例,治愈42例,好转8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日(37.33±21.05)d。
2.1.1 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 患儿入院后应迅速判断烧伤面积和深度,安置于监护病室,快速建立1~2条静脉通路,重度、特重度烧伤后由于创面液体大量外渗,有效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建立静脉通路无疑是建立了一条生命线[2]。对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应立即行深静脉穿刺置管,保证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同时应给予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留置尿管,根据医嘱留取各种检验标本等。
2.1.2 创面处理 首先剔除创面及其附近的毛发,剪除指(趾)甲,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洁,对污染严重的创面可加入等量的3%双氧水,以利于去污。创面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洁净,除去脱落的表皮及坏死组织,然后创面涂上磺胺嘧碇银乳膏,用烧伤敷料包扎。清创时注意保留残留的上皮组织,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根据渗液情况2~3d换药,经常更换体位,减少创面受压,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2.1.3 有计划地输入晶体和胶体液,迅速纠正休克 大面积烧伤后6~8h是机体病理变化最集中最突出的时期,也是液体复苏最为关键的时期,补液不足或过多都会产生严重后果[3]。应根据小儿体重、烧伤面积、程度和年龄计算液体输入量,第1个24h,液体总量的1/2在前8h输入,后16h输入总量的1/2。交替均匀地输入胶体、电解质与水分,第2个24h输入胶体,电解质第1个24h总量1/2,早期补液应注意使用平衡液,补液应遵从先快后慢,先晶后胶的原则。补液量不能受限于补液公式,应依据患儿休克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以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护理人员应动态调整和安排输液内容。
2.1.4 注重常规监护项目的变化 (1)神志和精神状态:如患儿神志清、安静,表示脑组织灌注良好;如患儿烦躁不安,排除气道梗阻所致的缺氧外,则表示循环血量不足,需要加快输液速度,增加输液量。(2)口渴:是低血容量的早期症状,但不能作为指导补液的指标,可以少量多次口服烧伤饮料。(3)心率:小儿维持心率在140次/min以下,是病情稳定或补液适量的重要指标。疼痛、补液量不足、高热及哭闹都可导致脉搏快速,使用持续心电监护连续观察其心率变化规律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4)尿量:尿量是判断血容量是否足够的一个简便、敏感、可靠的重要指标,输液过程中要求在未使用利尿剂的情况下维持尿量在每小时1~2mL/kg,若低于此值,护士应首先检查尿管有无堵塞、脱出、尿液是否从尿道口漏出。当排除以上情况后,可考虑补液不足,应加快补液,同时注意晶体、胶体、水分的交替输入,尤其是胶体的补足。同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出现血尿、酱油样尿,及时处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床旁备好急救用品;保持呼吸道通畅,予氧气吸入,注意保暖,镇静;除密切观察T、P、R、BP外还要注意患儿神志、胃肠道症状(食欲、恶心、呕吐、腹胀、呕血、便秘等)全身和局部是否水肿,尿量,中心静脉压以及肢端的循环状态。
2.2.2 创面护理 病室的室内温度保持为冬天32~34℃,夏天28~32℃,相对湿度为40%。做好消毒隔离,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患儿要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翻身,避免创面受压,如腋窝、腹股沟等处的创面应外展充分暴露;做好大小便护理,防止污染创面,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2.3 对症护理 (1)高热:常见原因创面感染、坏死组织的毒素吸收、创面包扎过厚、环境温度过高、输液输血反应等。小儿高热容易引起惊厥,应严密观察。遵医嘱应用退热镇静药物并结合物理降温。(2)疼痛:尽量用护理技巧解决,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止痛剂。
2.2.4 饮食护理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代谢率高,烧伤后分解代谢更加旺盛,需要量增加,应给予高蛋白、高营养、富含维生素饮食,并根据小儿消化吸收情况,开始进食流质,逐渐半流质饮食,饮食上尽量做到多样化,做到细、精、色香味俱佳,以增加患儿食欲,促进创面愈合。
2.2.5 心理护理 小儿伤后表现烦躁、哭闹、恐惧等心理变化。尤其害怕换药、输液等治疗。护士首先要关心、爱护患儿,护理操作熟练,动作轻柔。查房交接班时,呼唤患儿名字,逗逗他们,并可提供一些小玩具。
(1)小儿烧伤的发病率较高,其致伤原因与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1~3岁幼儿为烧伤高风险人群。
(2)小儿皮肤娇嫩,各组织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烧伤的耐受力差,烧伤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致残率高,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理、心理健康。我们认为:烧伤早期的积极治疗与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作用。本组有5例患儿由于早期在基层医院处理不当,导致休克及全身性感染并发症的发生,2例抢救无效而死亡。
(3)加强卫生宣教,可预防小儿烧伤的发生。政府及医疗单位必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积极广泛开展小儿烧伤相关知识宣教,帮助人群提高对小儿烧伤的防范意识,根据不同的居住条件,从生活习惯和生活设施方面加强防范,可有效避免和减少小儿烧伤的发生。一旦烧伤发生,家长要沉着冷静,立即离开热源,脱下衣裤,实施冷疗,可用清洁冷开水冲洗或冷毛巾湿敷受伤创面15min,以减轻创面组织损伤程度和疼痛;大面积烧伤应用干净床单包裹及时送正规医院抢救处理,将危害降到最低程度。避免处理不当造成感染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1]黎鳌.烧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
[2]许石伟.现代烧伤治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
[3]刘洪.烧伤补液公式应包含创面深度因素[J].中华烧伤杂志,2008,2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