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珍 葛 彤
山东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脑电图室 聊城 252000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1],其病源以柯萨奇病毒16型(Cox A 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2],其主要症状有头痛、发热、口腔内小疱疹和(或)溃疡,手掌、脚掌部有皮疹或疱疹。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症状较重,除了引起HFMD以外,更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其中以脑损害表现最常见[3],如无菌性脑炎、脑膜炎、脊髓灰质样麻痹等。我院2008-06~2009-06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25例,对其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改变进行随机动态观察,以探讨脑电图对手足口病脑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应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其中1~2岁15例(60%),3~4岁6例(24%),5~8岁4例(16%)。全部患儿于起病后2~5 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全部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关于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诊断标准[4],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参照第1版《小儿内科学》[5]。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症状,热型不规则,多在皮疹前1~2 d发热,有口腔疱疹和(或)溃疡,全部病例均有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烦躁等,其中伴肢体震颤 8例,脑膜刺激症5例,惊厥及昏迷3例,呼吸困难、发绀3例。
1.3 脑电图检查 采用日本1A-92型8导和7314型14导脑电图机,按国际10/20系统安置头皮电极,常规做单双极描记,记录10~30 min,不少于10 min。全部病例首次记录在发病后3 d完成。脑电图标准按谭郁玲专著[6]。
2.1 首次脑电图表现 25例中脑电图全部异常,异常率100%,其中表现为轻度异常7例(28%),与正常儿童比较,波率慢化,表现为背景节律为α波,其中夹杂大量散在的低中波幅的θ波及少量δ波。中度异常12例(48%),与同龄儿童比较,脑电图主要表现为基本节律慢化,α节律减弱或消失,低中波幅的θ波及δ波约占50%,呈阵发或成群出现,后头部可见阵发性中高波幅的4~7 Hz的θ波。重度异常6例(24%),主要表现为广泛性异常,基本节律为高波幅或极高波幅的θ波和δ波,呈节律性出现,或以低至中波幅θ波、少量δ波为背景,θ波或δ波在某一部位局限活动,α波少量散在或消失,在弥漫性异常基础上可见棘波、尖波和(或)棘(尖)慢综合波发放。
2.2 脑电图转归情况 患儿首次检查脑电图时异常率100%。观察显示,临床症状越重,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高,临床症状越轻,脑电图异常程度越低。2周后复查脑电图时,轻度异常7例全部转为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中度异常12例中8例脑电图转为轻度异常,4例无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均好转。重度异常6例中4例转为中度异常,2例无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均较前好转。4周复查脑电图,中度异常12例中,脑电图正常10例,转轻度异常2例,所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重度异常6例中转轻度异常5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1例脑电图转中度异常,在阵发性慢活动基础上夹杂棘、尖波及棘(尖)慢综合波,患儿表现头痛,不定期抽搐。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在短期内可造成大流行。患者发病后1~2周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极少数人可出现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脑电图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能早期较准确地反映高峰期脑功能状态[7-8],是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一种检查手段。因病毒性脑炎早期累及中枢神经系统[9],造成大脑皮层缺血缺氧,使脑细胞在机能和形态结构上发生变化,脑电图表现为正常节律消失,慢活动增多,病情严重时出现高波幅、节律性θ波和δ波。脑电图有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时说明脑细胞高度放电,脑受损严重。本组25例病例,由于脑电图及早介入,使病毒性脑炎及早发现,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无1例死亡病例。本组有6例脑电图异常表现在典型脑炎症状体征出现以前,说明脑电图对脑炎早期诊断有意义。
本研究显示脑电图异常程度轻者,恢复快,预后好,脑电图异常程度重者,恢复慢,预后差。有学者认为脑白质被累及时,脑电图可能出现多形型慢波,呈弥漫性出现,而出现阵发性、节律性慢波时可能累及了皮质下灰质。慢波的程度取决于感染的轻重、脑累及的严重程度。本研究中1例4周复查脑电图时仍有阵发性慢活动并夹杂棘、尖波及棘(尖)慢综合波,说明癫后遗症可能性大,说明脑受损严重,预后差,而其余病例脑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临床症状消失,说明脑受损较轻。
本研究显示,临床症状消失后,脑电图仍有θ节律,说明脑电图异常比临床症状消失较慢,故临床症状消失脑电图异常不等于临床治愈,故脑电图的好转情况可作为衡量疗效的指标之一,脑电图可作为病毒性脑炎病变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客观依据。
手足口病脑炎病情复杂多变,早期脑电图描记均为弥漫性异常,虽然脑电图对诊断病毒性脑炎无特异性,但其敏感性强,异常率高,是一项无创伤、无痛苦、较经济的检查手段,对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和预后估计均有较高价值[10],故临床上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筛查脑炎的主要检查手段。
[1]梁煊艺,王清学.重症手足口病23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2):116.
[2]刘静炎.35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57-58.
[3]李琳琳,何雅晴,朱俊平,等.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中国分离珠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J].病毒学报,2005,21(3):217-222.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810.
[5]吴梓梁.小儿内科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 239-2 240.
[6]谭郁玲.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1-55.
[7]Gulting E,Gconser A,Imbof HG,etal.EEG yeactivity in the p rognosis of severe head injury[J].Neurology,1995,45(5):915-918.
[8]Rae-Grant AD,Eckert N,Barbout PJ,et al.Outcome of severe brain injury:A multimodality neurophysiologic study[J].J Tranma,1996,40(3):401-407.
[9]李晓玲,应少华,袁丽君,等.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51-52.
[10]王亚春.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