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齐升 杨廷贝 (浙江省宁海县第一医院 315600)
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外科门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病例6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急性乳腺炎初期患者共68例,系我院外科门诊收集的病例,均为产后哺乳期产妇,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8例;年龄20~35岁,平均27岁。病变左侧38例(55.9%),右侧30例(44.1%);病变范围2~4cm2,平均3cm2。病程1~5天;体温37.8~39.5℃,平均38.8℃。发病时间:产后≤1个月50例(73.5%),<1个月~10例(14.7%),>3个月8例(11.8%)。发病3天就诊断48例(70.6%),其中最长7天。体温升高11例(1 6.2%),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1 5例(2 2.1%)。B超显示患乳为不规则低回声,考虑初期为炎性团块形成。
1.2 诊断标准 ①患者多为产后哺乳的产妇;②临床上以乳房肿胀、疼痛发热等为主要症状;③乳房患处可扪及炎性包块,压痛明显,皮肤稍红并灼热;④血常规、B超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1.3 治疗方法 内服取丝瓜络20g、蒲公英20g煎汤分早晚各两次温服;外用取仙人掌去刺洗净后捣烂外敷每日一次。3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对中毒症状较重者,体温超过38℃的患者,适当加用抗生素,以静脉滴注青霉素为首选,其次头孢类或磷霉素等;只要乳汁不变质,均鼓励哺乳。
1.4 治愈标准 局部红肿热痛消除,肿块消除,患者体温正常,血象正常。
本组共治疗68例,第一疗程治愈50例(73.5%),第二疗程治愈18例(26.5%),总有效率100%。全部病例均能保持继续哺乳,门诊随访3~6个月无复发。
3.1 急性乳腺炎发病机制 急性乳腺炎是在乳汁瘀积的基础上细菌经过乳头进入乳腺引起的急性化脓感染,病原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以单纯的炎症发病为主,严重时出现乳腺蜂窝织炎,最后形成乳腺脓肿[1]。中医认为,情绪郁闷,气机不畅,产后气血虚弱、脾胃未复,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致湿热内蕴,抵抗力低等原因导致的乳汁失于疏泄是急性乳腺炎发病的基础,也是早期的主要发病机制。
3.2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 西医认为急性乳腺炎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宜大剂量应用抗生素,但临床上见部分病例应用抗生素后,炎症表现虽然消失,但有囊肿产生。考虑为乳汁瘀积的基本病因没有去除,致使乳汁郁积的导管扩张形成囊肿,随时间的延长囊内水分被吸收,内容物变稠而使囊肿变硬,形成积乳囊肿。中医则认为,抗生素类药物属寒凉之品,寒性收引凝滞,用后导致气血凝滞,炎症组织机化,欲消不消,欲脓不脓,形成“僵块”。产后乳腺炎患者有些只见单纯的乳汁郁积,并非皆由感染引起,而是由于多量的乳汁排泄不畅,瘀积在乳腺导管内引起组织反应,因此急性乳腺炎必须及早治疗。中医运用中医药内服和外敷相结合,可促进乳腺炎症消散;西医药治疗急性乳腺炎,特点是运用抗生素综合治疗,可及早控制乳腺炎症扩散[2]。本文组方中丝瓜络,有通络驱风解毒散结的作用;蒲公英是清热解毒散结的良药,兼有通乳之功效[3],两者合用更能增强药效。外用仙人掌使药效直达病所,具有化瘀止痛、消肿散结的功效[4]。急性乳腺炎若感染不严重可选用口服抗生素,如广谱的阿莫西林或头孢拉定、红霉素等;若感染较重,则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3.3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 急性乳腺炎贵在预防,特别是妊娠后期要保持乳头的清洁,产前经常用温水、肥皂水或者酒精洗擦乳头及乳晕,乳头内陷者,应向外牵拉,使其突出。哺乳期要定时哺乳,每日哺乳约5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并使乳汁吸尽,不能吸尽时,应挤尽乳汁。哺乳前后,用清水清洗乳头,保持清洁。乳头有皲裂或破损时,应停止哺乳,并用吸乳器吸尽乳汁,皲裂处用抗生素软膏涂抹,待伤口愈合后,再行哺乳。
综上,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是充分发挥中西医学体系长处,优势互补,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1.
[2]詹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J].四川中医,2004,7:68.
[3]张宝华.单味大剂量蒲公英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杂志,2004,7:420.
[4]凌元仁.仙人掌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瘀乳期8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