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波 (浙江仙居县人民医院 317300)
土三七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福建和江浙等地,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吐血及产后血痛等病症。因使用土三七导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病,是目前临床报道最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笔者总结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救治的14例土三七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4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岁;患者原患疾病中外伤11例(11/14),关节痛3例(3/14)。14例均未提供是否有过敏史。1例合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既往无肝功能异常史。14例入院时均有腹胀、腹水、肝脏肿大、体重增加。均有服用土三七史(为水煎内服,以新鲜土三七根50~100g/d),服药时间最短2d,最长19d;服用土三七总量100~1000g;服药后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间为15~180d。
1.2 检查结果 B超提示肝大,肝脏弥漫性病变;CT提示肝脏增大,肝内密度不均匀减低,肝实质强化不均,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无狭窄。生化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速率法)190~650U/L 9例(9/14),>650U/L 5例(5/14);总胆红素 51.3~85.5μmol/L 10例(10/14),>85.5μmol/L 4例(4/14);白蛋白25~32g/L 8例(8/14),<25g/L 4例(4/1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40% 9 例(9/14),<40% 5 例(5/14)。腹水感染2例(2/14)。
1.3 诊断标准 ①有明确服用土三七草药史;②有肝增大、肝区触痛,体重增加,周围组织水肿、腹水、黄疸等典型的临床表现;③影像学检查:肝大,肝脏弥漫性病变;④病理学诊断:肝小静脉阻塞,肝小静脉腔偏心性狭窄或硬化,第3带肝细胞坏死,肝窦纤维化。
1.4 治疗方法 ①控制腹水:限盐、利尿、纠正低蛋白血症;腹水感染者给予抗感染;顽固性腹水予放腹水。②门静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4/14):予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药。③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2次/d。④护肝、降酶、退黄: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还原型谷胱苷肽、前列地尔等。⑤2例(2/14)用糖皮质激素短期冲击。予甲基强的松针40mg 2次/d,2~3d后改泼尼松片30mg/d,口服,每周减量5~10mg,总疗程时间4~6周。
1.5 结果 3例(3/14)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并出院,其中1例出院3年后因消化道出血再次入院,B超提示肝硬化,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2例(2/14)治疗无明显效果,因经济原因出院而失访。2例(2/14)分别因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而死亡。7例(7/14)转省级医院继续治疗,其中2例在省级医院治疗4~8周后转回我院,后分别因继发肺部霉菌感染、肝性脑病而死亡;另5例电话随访,其中2例出院后无明显自觉症状,3例出院后因消化道出血死亡。
土三七是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及骨折的土草药,其所含的吡咯生物碱是引起肝小静脉闭塞病的重要因素。服用土三七的人群中有20%~30%会出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腹水等肝脏损害症状。患者若缺乏有效的治疗,其病死率高。我院收治土三七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14例,多有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主要是由于土三七所含的吡咯生物碱可致血管内皮损伤,造成终末肝小静脉和肝窦内皮细胞及位于肝腺胞第3带细胞的损伤,导致免疫功能和凝血机制异常,最终使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管腔狭窄或闭塞,产生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1]。肝小静脉闭塞病目前尚无特殊疗法,以护肝支持及对症处理为主[2]。有报道发现用去纤苷治疗肝小静脉闭塞病100天存活率为35%[3]。
通过对14例土三七所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病的治疗笔者认为,土三七的毒副反应程度与患者服药量、就诊时间和患者对土三七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为了减少土三七所致的肝小静脉闭塞病,应加强人群对土三七毒性作用的宣教,一旦出现反应要及时就诊,避免盲目使用土三七带来的严重后果。
[1]黄焕军,刘瑶,林菊生,等.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诊断及治疗体会[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8,20(1):28.
[2]贾占民,贾继东.肝小静脉闭塞病诊治新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8(1):51.
[3]陈卫星,杨铭,虞朝辉,等.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2例[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