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晔锋 李江云 顾奇芳(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医院影像科,外科,江苏江阴 214405)
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该病起病隐匿,早期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即属中晚期,因此开展早期、微创和(或)无创性诊断乳腺癌乳腺普查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摄影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1.1 一般资料 1015例女性受检者,2例男性受检者,其中门诊患者621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3.5岁。健康体检者396例,年龄 23~58岁,平均年龄38.7岁。
1.2 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研制的Senographe 2000D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摄影机。它采用19cmx23cm DR碘化铯数字平板探测器,真正实现了全乳检查数字化。钼铑双靶面球管能穿透致密乳腺组织,同时铑靶可降低40%的放射剂量,缩短25%的曝光时间。另外,可应用自动参数选择(AOP)技术根据乳腺厚度、密度自动确定阳极靶面(钼或铑)、滤波片、KV和MAS,避免暴光不足(致密型乳腺)和过度暴光(退化型乳腺),可在尽可能小的曝光剂量条件下得到最清晰的图像,其配备的高分辨率显示器和丰富的后处理软件,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窗宽、窗位,使所摄乳房的各个部位都能清楚地显示。摄影条件:管电压25~35 KV,50~60毫安秒(mAs),常规头尾位(CC)和内外斜位(MLO)进行双乳摄影,乳房加压厚度为30~50 mm。同时,对微小病灶还可作局部点压摄影和放大处理,减少了漏诊。
门诊患者中发现乳腺癌10例,其中早期乳腺癌(病灶小于5 mm)1例;在健康体检者发现乳腺癌6例,其中早期乳腺癌3例。7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病理组织学报告:7例均为乳腺癌,其中早期浸润癌4例,导管浸润癌1例,黏液癌1例,髓样癌1例。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能清晰显示乳房的皮肤(厚度一般为 0.5~ 1.5 mm)、乳头、乳晕、腺体、导管(导管扩张时易显示)、脂肪、纤维组织、淋巴和血管、Cooper's韧带(中青年妇女较有可能显示)、乳后脂肪线、部分胸大肌和腋前部份结构。其中腺体、导管和脂肪结构变化的临床意义较大。一般情况下,双侧乳腺的X线表现大致对称。
乳腺癌的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表现可分为主要征象和次要征象[1],主要征象有:(1)肿块、局限致密浸润和毛刺。摄影所显示的肿块大小往往比临床扪及的肿块要小,肿块呈局限致密浸润,其边缘常可见细毛刺样和长毛刷样阴影,特别是早期病例,毛刺十分细小,需放大摄影才能辨认出来;(2)钙化。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有时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惟一阳性依据。在所谓临床“隐性”的乳腺癌中,至少有50%~60%是单独凭借钙化而作出诊断的,并且其中大约30%是原位癌,钙化以泥沙样、针尖样、短棒样多见,而成簇钙化及铸形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次要征象有:局部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乳头内陷和漏斗征,乳腺局部致密影、结构紊乱,双乳不对称的血管增粗,腋下淋巴结肿大、致密、变形、瘤周“水肿环”以及彗星尾征等。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发现无症状患者和临床扪诊阴性的肿瘤。尤其对后者,乳腺摄影可在乳腺癌发展成为扪诊阳性的肿块之前2年显示病变,如此早期的发现可明显减少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提高长期生存率。我们应用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摄影技术检出16例乳腺癌,有4例符合现代早期乳腺癌诊断概念[1],其中3例属健康体检人群,乳房均未扪及肿块。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以脂肪组织为主的乳腺,较易发现病变;而对较致密的乳腺,病变的漏诊率相对要高些。我们体会对致密乳腺的可疑病灶作局部点压或放大摄影(可采用1 mm微焦点的点压放大摄影显示乳腺的微结构),可减少漏诊。
国际抗癌联盟曾经指出,“与其在不定期的等待中期待肿瘤研究的突破,还不如积极应用已经掌握的防治方法来挽救患者的生命。”Senographe 2000 D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摄影机的临床应用为乳腺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技术保证,也为进一步开展保乳手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奠定了基础。
1 李树龄,主编.乳腺肿瘤学[M].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