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夹脊穴治疗雷诺病20例

2010-02-09 06:22严雪芹李令根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年5期
关键词:循行脊膜膀胱经

高 杰,严雪芹,李令根

雷诺病是由于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肢端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肢端皮肤出现由苍白—紫绀—潮红三色变化,呈对称性。常为情绪激动和感受寒冷所诱发。多发于女性,尤其是神经过敏者,男女比例为1∶10,发病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其发病原因现代医学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遗传、免疫和结缔组织病等有关[1],故无特殊治疗方法。自2008年3月—2009年4月,我们对20名患者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19~48岁,平均35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1.1年。原发性雷诺病12例,继发性雷诺病8例。均为上肢。

2 治疗方法

主穴:取颈髓段C5~C6夹脊穴,配合合谷、外关。取俯卧位,常规消毒,使用28号1~1.5寸毫针,分别斜刺颈髓C5~C6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要求酸麻向患肢放射为宜。予平补平泻手法。接通G-6805型电针仪,夹住针柄,频率用疏密波,强度4 mA。电针1次/d,40 min/次。15 d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疗程间隔5 d。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可以配服中药汤剂(当归、桂枝、白芍、炒赤芍、细辛、吴茱萸、干姜、附子、鹿角胶、川芎、大枣、甘草,水煎,1剂/d,早晚分服,30 d为1疗程)及外洗中药(苏子、细辛、生川乌、红花、伸筋草、透骨草,1剂/d,水煎后温热浸泡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15 d为1疗程),治以疏肝理气,温经通阳,活血化瘀。

3 结果

治愈14例,症状消失且半年内未发作。好转4例,症状消失,在特殊情况下仍发作,但能自行缓解。无效2例,症状减轻,时而发作但不能自行缓解。

4 讨论

雷诺病属中医学“血痹”、“四肢逆冷”等范畴,以青壮年女性多见,好发于手指,常为双侧,偶可累及趾,近年来临床观察和研究结果证实,大多数病人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我们统称雷诺综合征。现代医学病因的不明确,影响了治疗的探索与进展。中医从辨证论治入手,疗效确切,电针治疗更突显其独特、灵活、简便以及方法的多种多样。经脉循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末,故四肢逆冷,电针刺激以散寒助阳,行气活血,温通经络,调节血管神经功能紊乱。

华佗夹脊穴简称夹脊穴,从古至今备受历代医家重视,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疗效显著。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与此二经最为相关,而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统属“背为阳”之列。督脉有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行者,其经脉深入在脊柱的两旁(即夹脊穴的深部定位应在硬脊膜,而以不刺破硬脊膜为限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相贯通。足太阳膀胱经即经脉的核心,督脉总督诸阳经,足阳经统领二脉,又同络于脑,行于人体阳中之阳背部。二脉在循行上密切联系,在生理上息息相通。夹脊穴所在恰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气外延重迭覆盖之处,夹脊穴与此联络沟通二脉,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电针夹脊穴能起到调节两经的整合作用。现代生理解剖也证实,夹脊穴分布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电针低颈髓节段C5~C6,可以治疗上肢缺血性疾病[2],不但可以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涉及前支,前支与交感干相联系,能影响交感神经。电针夹脊穴时,针尖经竖脊肌沿棘突两侧进入,可刺激脊神经前支、后支及交感神经干。我们实验表明,电针夹脊穴时刺激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去甲肾上腺素就释放到周围组织和靶器官中,从而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电针夹脊穴影响交感神经末梢多种化学递质的释放,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从而扩张血管。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 1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516-1519.

[2]王玉明,李生棣,李勃.华佗夹脊穴与硬脊膜关系初探[J].甘肃中医,2001,14(5):60.

猜你喜欢
循行脊膜膀胱经
脊柱手术并发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的研究进展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任督脉循行刍议*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只要3个动作,解决身体90%的疾病
产科患者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
督脉循行考
从西汉出土经穴髹漆人像看手厥阴经脉的循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