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万荣花鼓的文化特征考略

2010-02-07 06:07
统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万荣花鼓文化

赵 霖

(山西歌舞剧院,山西太原030001)

舞蹈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文化,它以独特的手段解读着人的情感世界。特别是传承千年生命力极强的民间舞文化,由于植根于不同的地域和土壤,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致人们在表达劳动和生活给人带来愉悦的情感时,展示出异彩纷呈的舞蹈符号样式,传递着独特的地域风情,反映出独有的社会意义。山西万荣花鼓舞就是流传久远活跃于晋南一代民间一支绚丽的艺术奇葩,不仅花鼓舞者的组合及用软、硬鼓槌击鼓而舞时,展示出一种独特的舞蹈样式符号文化,而且让人清晰地看到这种舞蹈符号内隐着积淀悠远今犹在“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淳朴民风,这就是其行千年而不老的文化价值所在,更是这一地域人们生存和发展方式的艺术写照。

一、万荣花鼓展演的舞蹈语言符号

符号是人们创造的能够传递事物信息的一种标志,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使用符号的能力。万荣花鼓以其特有的鼓制、鼓槌、演奏技艺、鼓与舞相结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符号,广为流传在晋南一代,成为这一区域人们抒发情感,寄托希望的重要方式。

(一)花鼓制作的工艺特点

万荣花鼓的道具主要由花鼓和鼓槌所组成,辅之大锣和铜钹。花鼓(见图1)的鼓长约22~25cm,鼓面直径为12cm,花鼓的鼓腔用枣木、槐木或是桑木等木料制成,鼓腔内紧靠两面蒙皮处各拉三条钢丝传声簧,鼓面用上好的牛皮(专用牛的腹部或后腿部的皮)制成,前面蒙皮稍紧,后面稍松,这样敲击鼓面,鼓声清脆悦耳,阴阳分明。鼓槌用枣木或楠木等硬木制成,长约17cm,软槌则更长些。

(图1)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制鼓方法,使万荣花鼓具有清脆的鼓声。

(二)独特的展演形态

人们根据所戴花鼓的位置和多寡,分为低鼓和高鼓,单鼓与多鼓。

低鼓:腰间挂鼓,形似腰鼓的背法,这被叫作低鼓。低鼓最讲究的是鼓槌功夫,表演者双手持木制硬槌,右手握槌中部,使槌的两头都可击鼓,由此形成撇、挑、绕、搂、戳等十余种击鼓手法,然后通过击鼓后手臂顺势划弧线的连接产生了多边又流畅的动作组合。低鼓的击鼓一般都是右槌击前半拍,左槌击后半拍,右手每击一下,身体都有一次动作变化,可以是双硬槌,也可以是一硬一软。

高鼓:高鼓花鼓紧贴颌下,控制了花鼓上下的颠动,加上皮制软槌击鼓较灵活,脚下的动作常带有跳跃性,锣鼓节奏也较快,显得火爆热烈,紧凑活泼,富有青年人的朝气。

多鼓:一种是以高鼓为主的单人多鼓打法。打法基本同高鼓,动作的开始一般先打胸鼓或头鼓,脚下动作主要是“踏步半蹲”换脚跳,或“骑马蹲档步”。表演中因头或肩都系鼓,所以不做俯身动作,更不宜做跳跃动作。高鼓、多鼓还可在桌子上表演,可头上顶灯或顶碗表演,可绕长凳击鼓,也可以上杠击鼓,动作惊险复杂。

(三)花鼓队成员的组合与角色

花鼓队成员是由打花鼓者、手锣、伞头和小丑、大锣和钹伴奏。打花鼓者是整个花鼓队的核心,击鼓动作讲究以腰为轴的拧、含、裹等动律;手锣通常是“女苗子”扮相,头上戴着纸扇花,身穿红袄绿裙,随花鼓走出各种队形。如龙摆尾、十字花、剪子关花、倒推磨、穿八字、蚕蜕皮、倒插柳、跑圆场等队形。丑角有的花鼓队是伞头,有的是小丑,或兼有伞头和小丑两者。有伞头的花鼓队,在表演之前、之后和表演中间须由伞头出来唱些花鼓歌。伞头穿黑长袍,戴灰色礼帽,手持一把周围吊各色花编、彩带的花伞。通常伞头见多识广,能见景自编歌词还能自唱。伴奏大锣,当地群众称之为“苏锣”,直径约一尺三寸,质薄,发“匡”的音。伴奏钹,钹的大小约九寸,发“沙”的声音。

万荣花鼓可独舞,也可群舞。独舞主要是显示花鼓艺人的鼓舞技巧,展现其独门击鼓技艺,群舞的动作相对不太复杂,但要求整齐划一,以气势夺人。这些不同的表演形式与当地民众的审美价值取向相关。

二、万荣花鼓的展演时空及其文化价值

万荣花鼓展演场所一般分为庙宇和非庙宇两类。一般展演时间在初一到元宵节,但每个村都有自己固定的祭神上庙节日,有的还在正月以后,如三月三、五月初一、六月初六等。

旧时万荣每年正月从初一到元宵节,每个村都有自己固定的祭神上庙节日。每当节日期间,几乎整个村庄的村民都要迎神赛灶。通过花鼓酬神娱神,祈神保佑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万事如愿。

元宵夜,庙内一到子夜时分,里巷间有威望的十名老者(称‘十保人’)头戴礼帽,身穿长袍马褂,戴上花鼓队一路敲打到庙内为缺子嗣的新娘子求子拔花。来年若真的得子,元宵节时全家抱着孩子,携同拔花者和花鼓队赴庙内还愿。

在庙宇以外的地方,只要有人家喜事临门,也要约鼓乐队进行庆祝活动。如盖新房者,一定要在当年的元宵节时邀请花鼓队“踩院”。婚娶、开店做生意,定会请花鼓队到店前去表演。

民间艺术的展演时间和场所的选择,是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内涵的。

(一)和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万荣民众普遍认为“花鼓响三声,祛灾降福星”。而在什么时间和地方“响”的选择上,从古到今这一地域的民众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一年之始,万象更新,在这一特定时间选择庙宇这一特殊环境,实现“人与神”沟通,人们通过鼓乐舞祭祀,一方面总结过去岁月,感恩诸神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一方面展望未来,祈求神灵继续护佑,消灾避难。实际上表明了人与自然之间是平等、亲和、友善的关系。

(二)促进村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非庙宇的展演是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使村民之间关系紧密、和谐,共同抵御未知的灾变。如“踩院”祛疫祈福的闹花鼓活动,在打花鼓之前,伞头要见景生情自编歌词,唱一段吉祥的花鼓歌:“正月好热闹,花鼓敲开了;打个刘海洒金钱,金钱洒在这块地,荣华富贵万万年。”、“走过一家又一家,这家又是致富家;前院有赛虎骡子马,后院里藏的金银用车拉。”通过这些吉祥的花鼓歌和鼓声,祈愿美好生活能够实现,换来新年福运。村民们这种互相祝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感情交流的过程,是相互了解的一种形式。即使在平日因为某些事产生不和,通过这种活动也会得到化解。

(三)愉悦村民身心健康发展

舞蹈原本出自人类自身的需要,是某种情绪的宣泄。万荣花鼓娱乐活动,必然是对这种民间艺术的再创作,又是一种艺术的欣赏过程。万荣花鼓也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是一种娱乐性的艺术,民众在自娱自乐中传承文明。也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又能享受美丽的春光。

(四)鼓艺人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提高了花鼓技艺

万荣花鼓的击鼓手法丰富、表演精彩,得益于老艺人吸收借鉴各种击打技法。花鼓中的人物扮相大多是依照戏曲中的人物角色装扮的。老艺人们有时从当地戏曲中(如蒲剧)吸收舞蹈动作,加以变化以适合打鼓,不断丰富花鼓的舞姿造型。低鼓中的”秦琼背剑”、“朝天蹬”、右手于脑后击鼓:又如“珍珠倒卷帘”,就是将鼓夹于脚腕,边打边蹲,继而作“前滚翻“或”后滚翻”,这些需要花鼓艺人下功夫去练。除了增加多种花样的击鼓动作外,还增加了杠上打鼓、桌上打鼓、凳上打鼓等技艺。

文化价值是社会产物,人不仅是文化价值的需求者,而且是文化价值的承担者。文化价值是一种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存在着能够满足某种文化需要的客体。另一方面存在着某种具有文化需要的主体,当一定的主体发现了能够满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对象,并通过某种方式占有这种对象时,就出现了文化价值关系。万荣花鼓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内涵四个方面的价值关系,构成了生命存在的艺术动力。

三、万荣花鼓文化特征形成的动因

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艺术动力,是生存环境与人的主观能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万荣花鼓这种反映生命,表现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艺术行为,是居于河东一代农民世代以农为生的反映,是农耕文化对自然环境固有的依存性在人脑中的反应。人对这种依存性的反映就是通过娱神达到娱人的目的。这一核心因素在万荣花鼓文化形成过程中,构成了如下几种动因:

第一,自然有灵的观念与农耕文化对自然的依赖性是形成崇拜鬼神祭神上庙的直接动因。万物有灵是远古时期人对客观环境一种主动的理解,也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存在的能动反映。而这种能动反映的过程就是幻想,幻想的结果就是:万物都与人一样有感觉、有思想、有需要、有动机、有情感、有行动,并用人的道德与情感标准,把这种“灵”,划分为善恶两种力量。而神灵就是代表正义、公平、慈善,护佑人类的力量,所以人对于神灵的态度历来是祈求、祝祷、示好,并修筑庙宇供神居住,一方面让神能“安居乐业”,为人避灾、驱恶、镇邪;一方面可方便人有一个场所与神沟通,遇苦难时有地方诉求保护。对于鬼怪,人们把其划为邪恶的代表,对付的办法是多用规劝、禳解、训服和感化。人们对神灵的态度也决定了用于崇拜神灵活动的艺术创作,总是表现出友善、取悦和供献。那么,与农耕文化关系密切的风雨、雷电、土地、五谷、山川、河流,在人们看来都有神灵控制,因此,在一年之始祭神上庙求神保佑风调雨顺是所有村民的共识,也是用鼓乐娱神的真正动因。

第二,乡村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文化同质性是万荣花鼓文化得以传承的土壤。我们知道任何文化产生之后,如果失去传承,也就会消亡。万荣花鼓文化得以传承是由于乡村封闭式文化所致。这里所说的封闭,指的是乡村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文化具有较大的同质性,完全不同于城市那样多元所表现出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乡村文化的这种封闭性,使绝大多数村民还是在彼此不超过熟悉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乡村风俗、习惯、信念一经形成,往往会长久不衰,形成了乡村文化较高的趋同性。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他的邻居、他的乡里人的生活方式。正如同美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雷德菲尔德在他的《民俗社会》一书中所说:一个人学会的做事和思考的方式和另外一个人完全一样。换句话说,一个人所知道的并相信的东西就是一切人所知道和相信的东西。个人习惯也就是社会风俗。万荣民众认为“花鼓响三声,祛灾降福星”,这就是文化的同质性,这种认识必然构成万荣花鼓传承的土壤。

第三,乡村人际关系纽带式的紧密性是万荣花鼓得以发展的条件。我国的乡村,一般的村子大多属于一姓或几姓,邻居也是长期相处,具有较强的地缘、血缘和社会关系。由于居住稳定、邻里稳定、成员稳定,这便使得人们的交往特别密切。人们裹挟在浓重的人情网络中,形成了扯不断的人情线。一家办事,全村出动,这是乡村民众最为经常、规模最大的人际联络的形式。各家办事都要投资请花鼓助兴,这一方面使得花鼓艺人有了经常的收入,生活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吸引了新一代艺人的参与和学习,使得万荣花鼓技能技巧的发展有了人才的保障。

为了生存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往往是从幻想逐步走向科学。但我们不难发现,农耕文化所隐藏的世界,充满着对自然友好和善的渴望,以至于鼓乐友之,并年年如此,毫不倦怠,世代传承,这也正是民间文化艺术生命力旺盛的反映。

猜你喜欢
万荣花鼓文化
内外模台车滑移法在明挖隧道二衬施工中的应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淮岸花鼓情
年味里的“虎文化”
山西万荣:现代农业示范区闯新路
山西万荣 香菇首次出口东南亚国家
幸福花鼓
谁远谁近?
花鼓灯小唱
解放:万荣笑话的活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