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广州火车站新风系统与空气品质研究

2010-01-29 02:26郭旭晖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0年2期
关键词:静风新风量卫生标准

郭旭晖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63)

随着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要求的越来越高,暖通空调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空调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类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然而,空调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则可能会对室内空气品质造成极大的危害,进而成为污染物传播的通道和动力[1]。尤其是当建筑周围存在污染源时,新风取风口位置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取风口位置取在污染源下风向且污染物浓度较高,则污染物会通过新风系统进入室内,造成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相应的增加[2]。

铁路客站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为旅客提供足够的室外新风,保证候车区域的空气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新广州火车站候车层的新风系统从站台层顶部区域取风,为保证取得的新风质量不受站台层列车和人员等污染源的影响,本文通过与清华大学合作[3],采用CFD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分析了新风取风口位置对候车层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进而给出了适宜的新风取风口位置;同时考虑新风负荷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给出了最佳的人均新风量取值。

1 铁路客站污染物扩散建模

1.1 污染源的确定

铁路客站站台层为列车进出站和旅客上下车的交通枢纽地带,影响该区域空气品质的可能因素包括:站台和列车上人员释放的污染物、列车排放的尾气、餐车排放的气体等。

由于目前列车多为电力驱动,且餐车在停站期间使用率很低,两者对站台层的影响相对于整个空间基本可以忽略,因此模拟分析过程仅考虑人员对站台层空气品质的影响。在以人为主要污染源的场合中,CO2浓度指标可以作为衡量空气品质的评价指标。本模拟分析中采用 CO2浓度为指标,对新风口位置和人均新风量的选择做定量的分析,根据室内CO2浓度检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使CO2浓度始终维持在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在满足人员新风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做到节能运行。

1.2 CFD计算模型的建立

采用英国CHAM公司开发的国际通用商用软件PHOENICS 3.5.1对整个火车站进行 CFD模拟计算,参考建筑设计图纸建立CFD模型,铁路客站整体模型如图1、2所示。计算过程采用湍流k-ε模型,按照 SIMPLE算法,进行三维稳态模拟计算,分析气流速度和 CO2浓度的空间分布。网格划分经过无关性验证,如图3所示。

1.3 模型参数的设定

站台层通风温度参考《空气调节设计手册》[4],根据广州夏季气象参数,广州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占14%,静风几率为28%,平均风速为1.8 m/s,通风温度为31℃。考虑主导风向和静风对新风取风口浓度的影响,模拟过程分两种工况进行计算:

图1 总体模型图

图2 模型细部详图

图3 总体模型网格划分

工况1(夏季主导风):东南风,10 m高处风速为1.8 m/s;

工况2(静风):东南风,10 m高处风速为0.5 m/s(考虑列车进出站时引起气流流动的影响)。

站台人员密度根据高峰到达人数2.84万/h,每人平均在站台停留时间为10 min计算,则站台瞬时最高人数约为4 733人。根据参考文献[5],人们静坐时CO2的生成量为0.31 L/min,即人均CO2发生量为0.01 g/s。根据以上数据得模拟计算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站台空气品质模拟计算参数设置

2 模拟结果及分析

2.1 铁路客站周围CO2浓度分布

一般情况下,室外新风 CO2为 0.03% ~0.04%,但是站台区域存在一定的污染源,所以站台上部新风取风口附近的新风 CO2浓度会有所增加。在此首先分析考虑站台污染源后,站台区域18 m高处CO2浓度相对于室外新风浓度(取0.04%)的增加值。模拟计算得到的两个工况下18 m高度处风速分布和不同位置 CO2浓度增量分布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主导风工况下18 m高度处风速和CO2浓度增量分布

图5 静风工况下18m高度处风速和CO2浓度增量分布

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两种工况下站台北侧的CO2浓度增量大于其它地方,静风工况各处的CO2浓度增量都较主导风工况大。但总体来看站台污染源导致的CO2浓度增量较小,两种工况下CO2浓度增量都在0.002%以下,这主要是因为站台为室外开敞大空间,对污染物有较好的稀释作用。

将CO2浓度增量分布加上新风背景浓度0.04%,即可得到不同地点的新风取风浓度。候车室内CO2发生量的平衡式如公式1所示,其中CO2浓度用质量-体积浓度mg/m3表示,它与体积浓度%的换算关系如公式(2)所示。

式中:Gx1—新风量(m3/h);

Gx2—回风量(m3/h);

C1—新风中CO2浓度(mg/m3);

C2—候车室内CO2平均浓度(mg/m3);

C3—室内人员CO2散发量[mg/(h·人)];

n—候车室内人数。

式中:X—污染物以mg/m3表示的浓度值;

C—污染物以%表示的浓度值;

M—污染物的分子量,CO2的分子量为44。

2.2 候车层室内CO2平均浓度分布

根据新广州站候车层空调负荷计算的设定参数可知,整个候车层的最高聚集人数为14 495人,CO2发生量为0.01 g/(s·人)。参照《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226—2007)的规定[6],候车层的初始设计人均新风量为10 m3/h。利用以上各式并考虑新风取风浓度分布,可计算得到新风口设在不同位置时候车层室内CO2平均浓度,如图6和图7所示。

图6 静风工况人均新风量10 m3/h的室内CO2浓度

图7 主导风工况人均新风量10 m3/h的室内CO2浓度

由图6和图7可以看出,当将新风取风口设置在站台北部时,候车室内CO2浓度高于在其它地方取新风时的浓度。但总体来看,不同取风点的新风取风浓度差别较小,因此新风口在站台上部的具体设置地点对候车室内CO2浓度的影响较小,候车室内CO2浓度主要受人均新风量的影响。此外,由于目前新风系统人均新风量按10 m3/h设计,两工况条件下候车室内CO2浓度均达到了0.223%以上,根据《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 9672-1996)的要求[7](以下简称卫生标准),室内CO2浓度日平均值必须低于0.15%,因此新风量按10 m3/h设计不能满足室内卫生标准要求,需适当增大人均新风量。

2.3 人均新风量对室内CO2浓度的影响

为了保证候车层室内卫生要求,本节分析了增大人均新风量时,室内 CO2浓度的分布情况。当人均新风量为30 m3/h时,新风口位置和室内CO2浓度分布如图8和图9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此时主导风和静风工况都可保证新风口位置和候车室内CO2浓度在0.1%左右,满足卫生标准中关于室内CO2浓度日平均值低于0.15%的要求。

图8 静风工况人均新风量30 m3/h的室内CO2浓度

由于新风负荷是建筑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铁路客站的总负荷中,新风负荷常常占到候车区空调总负荷的20%以上[8]。因此控制和正确使用新风量是空调系统最有效的节能措施之一,在候车厅室内空气品质满足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新风量,以降低空调系统能耗,使得空气品质、舒适性和节能性三者兼顾[9]。在此将人均新风量由30 m3/h降低为17 m3/h,重新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如图10和图11所示。

由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只要新风口不设置在站台北侧,主导风和静风工况下都可保证候车室内CO2浓度刚好满足0.15%的卫生标准要求,因此候车层新风系统设计时人均新风量不得低于17 m3/h。

图9 主导风工况人均新风量30 m3/h的室内CO2浓度

图10 静风工况人均新风量17 m3/h的室内CO2浓度

图11 主导风工况人均新风量17 m3/h的室内CO2浓度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新广州火车站站台层和候车层CO2浓度分布进行CFD数值模拟得出:

(1)考虑站台层污染源后,站台上部新风取风浓度有所增加,北侧区域的CO2浓度增量大于其它区域,静风工况各处的CO2浓度增量都高于对应的主导风工况。但总体来看各处CO2浓度增量都较小,因此新风口位置对候车层室内 CO2浓度影响较小。尽管如此,仍建议新风口尽量避免设置在站台北侧,因为一旦出现较强的污染源,北侧受影响将更大。

(2)人均新风量对候车层室内CO2浓度分布影响显著,当人均新风量为10 m3/h时,候车室内CO2浓度不能满足卫生标准要求;为了满足卫生标准要求,又尽可能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建议人均新风量取17 m3/h。

[1] 刘帅,袁文华.HVAC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及改进措施[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24(3):92-95.

[2] Green N E,Etheridge D W,Riffat S B.Location of air intakes to avoid contamination of indoor air:a wind tunnel investigation[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1,36(1):1-14.

[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新广州火车站节能设计与建筑内热环境研究报告[R].2009.

[4] 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 GB50226—2007,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S].

[7] GB9672—1996,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S].

[8] 王鑫,柯莹.火车站新风需求控制的节能性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9,23(2):68-71.

[9] 耿世彬,李永,韩旭.室内空气品质与新风节能研究进展[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9,28(5):32-38.

猜你喜欢
静风新风量卫生标准
基于示踪气体法的车内新风量计算方法研究
斜风下大跨度悬索桥三维非线性静风稳定性研究
关于中美标准中卫生需求新风量计算的几点差异比较
试验研究地铁车运行状态新风量
夜间室内CO2浓度与新风量关系的实测研究
三线合一、三塔悬索桥两设计方案静风稳定性对比研究
惊叹号
2011年卫生标准工作剪影
2011年全国卫生标准宣传周将于9月举行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