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
美国最近研发出一种新型减肥胶囊,它进入胃后,通过吸收水分迅速膨胀,几分钟后扩张到自身原体积的100倍大小,从而给大脑释放信号——我的胃已满,不需要再往里塞东西了。
“不是吧,我怎么又胖了?!今天不吃饭了……”
小马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电子秤,时不时地站在上面“过磅”,稍有一点“超标”就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她报名参加了健身班、瑜伽班、游泳班,每天能少吃就少吃,还参加了各种加强培训,甚至不惜藥物减肥,差一点就要去做手术了。但还是不满意自己的体重:“为什么我喝口凉水都会长肉?!”
小马只是众多爱美女性的一个代表。难道减肥永无希望了?或许在某个角落,有那么一粒小药丸,可以让我轻松而无害地控制体重?!
现在,有个好消息终于从大洋彼岸传来,美国一家新技术公司研发出一种新型减肥胶囊,可以让人慢慢地告别肥胖,减肥原理倒也简单——一粒就饱,无需再吃。
一粒就饱
靠胶囊减肥?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吧?服用很麻烦吧?
答案是:no。这个名叫Attiva胶囊,服用方法非常简单:饭前服用一粒,喝上一到两杯水。据称,这种胶囊采用完全的食物成分制备,对身体也没有毒副作用。
就这么简单?据研发公司介绍,这种新胶囊发挥作用的原理是:在胃里,通过吸收水分,小小胶囊会迅速膨胀,几分钟后扩张到自身原体积的100倍大小,此时的它就像浆糊一样,粘粘的厚厚的,对胃壁形成一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给大脑释放了一种信号——我的胃已满满当当,不需要再往里塞东西了。当然,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此时你的胃里只是充满了一种水凝胶。这样一来,在小肠里,糖分和脂肪酸被吸收进入血管的时间也被大大延缓,有利于血糖控制。经过一段时间,小胶囊会在体内最终被完全降解,一些有用的物质会被身体再吸收利用,而其他的物质则会排出体外。不过,这个消化的过程比较缓慢,这就从另一个方面帮助你减肥。
这一最新减肥法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人们担心,这些小玩意会不会把胃撑破,或者会不会把胃撑大。实际的临床结果似乎可以打消这一顾虑。研发人员对95名志愿者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正常体重者、超重者以及极度肥胖者。实验过程采用了双盲随机试验,药物组的测试者在三餐前服用了2g Attiva,而对照组在同样时间服用安慰剂,当然,志愿者并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什么。
在每餐结束后的30分钟和60分钟时,通过问卷的方法迅速检测测试者的饱胀感。结果表明,药物组能显著增加饱胀感,而且看上去安全、耐受良好。在早餐和晚餐后的30分钟,午餐后的60分钟,药物相对于安慰剂,达到了最佳疗效。另外,志愿者感觉到,在午餐前服用药物比晚上服用药物效果更好,饥饿感非常少。在最新一届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第19届年会上,相关研究人员公布了他们的实验数据。
胖从口入
Attiva看起来很不错,既有强大的理论技术支持,又有事实的临床疗效,但它最终是否被广大“胖友”所接受,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毕竟“快速增长的研究领域”背后必然会是“快速增长的经济收益”,看看美国的减肥支出就知道,这一领域不仅具有科研价值,更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据最近出版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报道,在美国,34%的人群偏胖,美国的肥胖患者达到1.9亿,而应用于肥胖的经济支出更是巨大,每年达到122.9亿美元的支出。其中,64.1亿美元是直接的经济支出,58.8亿美元是间接支出。美国医疗支出中的9.1%用于肥胖和超重者的治疗。
不过,有一些“内幕”你不能不知道。事实上,有相当部分的“科研数据”大有水分,个中原因无疑与药厂或科研者自身利益相关。比如不少医学期刊乃厂商赞助,这些期刊就如同药企自家后院——药企可以直接在医学期刊上发表带有“真实数据”的有模有样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不仅可以帮助新药通过相关部门的核准,甚至还会左右医生在使用该药以及使用范围上的判断。而某些科研人员也会采用互相吹捧的方式来提高彼此的地位或者产品的价值。
因此,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减肥“需求”中,有时是被相当数量的“虚张声势”占据,有的则是被误导。对于总嚷嚷着要减肥的人来说,至少需要搞清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究竟什么才叫做肥胖。
从医学的角度看,所谓的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以BMI(Body mass index,体质指数)作为肥胖判定的标准,也就是通过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来计算。理想体重:妇女是BMI=22,男子BMI=24;一般体重:BMI在18.5到24.9之间;超重:BMI在25到29.9之间;严重超重:BMI在30到39.9之间;极度超重:BMI在40以上。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很多人其实并不肥胖,只不过是自我感觉不佳而已。
长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你被确定为肥胖,大多数可能属于单纯性肥胖,这在胖人一族中所占比例高达99%。单纯性肥胖也称为原发性肥胖,目前还很难找到确切的原因,可能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关。研究发现,有六分之一的人群拥有肥胖基因,他们肥胖概率比其他人高出70%,而且他们的平均体重比不具有这种基因者重3000克,身体脂肪含量也会高出15%。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两个人在拥有同样生活方式的情况下,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更容易变胖。
如果排除遗传因素,肥胖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吃,正所谓祸从口入,胖从嘴出。长胖并不在于你吃多少,而在于你怎样吃。饮食习惯的不正确会导致我们慢慢“长膘”。比如,免了早饭或午饭,并不会减少脂肪摄入,相反,饥一顿饱一顿会让身体形成储存食物的惯性,当你吃得越多,其他食物要么排出体外,要么就以脂肪的形式存储在体内。而且,饥不择食的快速进食也会导致你吃进去原本不需要的更多食物,因为当大脑向你发出信号警告你已经吃了足够的食物时,比起身体真正已经饱和的时刻有20分钟的延时。一日三餐之间的饮水不足恐怕也是一个引起肥胖的重要因素,爱美女士都知道每天要喝8杯水,这究竟有没有科学道理,我们不得而知,但喝够量的水可以帮助我们在新陈代谢时燃烧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