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乐天
课外练笔,一直是语文教学大纲倡导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不仅一些语文教师已将“课外练笔”指导列入写作教学的组成部分,而且编入教科书。这是语文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学生课外练笔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对此,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早在三四十年代就反复阐述过,叶老分析说,单靠教师出题每两周一作,就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因此,“要练笔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须课外作文”,他认为,“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动手写出来,这是生活上必要的习惯,迟至中学时代须得养成。”这里,叶老指出了课外练笔对培养写作习惯有重要意义。其次,他还要求中学生“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写自己的种种想要写的。这才可以使写作能力越来越强。”叶老把课外练笔提到培养写作能力的高度来认识,足以说明课外练笔在作文教学中的位置了,基于这种理解,叶老多次提出“应该随时动笔”,“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叶老关于课外练笔的这些重要见解和中肯的建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付诸实践。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尝试,中学生课外练笔,同课内作文比较,有它的一些特点,精略地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四性”:
1.实践性。课内作文一般都有理论指导,多为一讲一练,课外练笔主要是在一个“练”字,不多在写作知识和理论上做文章,通俗地说,课外习作就是课内作文指导的再实践。
2.自主性。所谓“自主性”有两层意思:一是课内作文是在老师的搀扶下“学步”,课外练笔则是在学会独立行走,是摸索着尝试“自能作文”(叶圣陶语);二是课内作文带有指令性,按要求课外练笔的情况就复杂了,也有少数来自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或家庭、朋友等方面的“要求”,有任务性,但时间往往宽裕些,而多数是自己的内在“要求”,是自觉地去做的,因此带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多样性。课内作文必须有严格的教学计划,而且全班统一要求,而课外练笔则明显地表现出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时期内练笔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同一个学生因主客观需要也可以灵活地采用多样的写作样式,不像作文规定某一写作样式。这种多样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4.实用性。课内作文自然也要贴近生活,把平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些记忆仓库中积存的生活素材挖出来,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事实上,课内作文常常使一部分学生绞尽脑汁,无病呻吟,越写越怕,产生“厌写”情绪,这是应当克服的;而课外练笔多来自生活的直接需要,自身又有一种写作欲,所以,它的实用性优于课内作文。当然,我们说课外练笔有这些优势,但它不能取代作文,况且,由于课外练笔缺乏必要的制约力,个人兴趣、感情因素起较大的作用,所以,不管什么人都要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课外练笔,但真正坚持下去,并肯下功夫的,不可能是全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内作文可以使全班都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课外练笔则由于数量和质量的不等,一个班级同学之间可以拉开相当大的差距,一部分写作爱好者往往从课外练笔中获得更多的训练机会而成为“写作尖子”正是这个道理,但我们这里讨论课外练笔不只是为了培养少数写作尖子,而是着眼于不同档次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
课外练笔的形式很多,目前尚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分类,这里想从较明显的共性作一个大致的分类:
(1)日记类。包括周记、随笔、笔记(札记)等,这一类文体一般定时或定期完成,内容广泛丰富,表达方式可灵活运用,练笔的动因有老师要求,也有自身的需要。写后可让老师批阅,也可自己修改。这类练笔形式的难点是坚持不懈。倘能坚持数年,效果必佳无疑。
(2)墙报稿类。包括发言稿、广播稿、演讲稿、文学社稿、手抄报稿等。这类文体多半来自学校、班级对学生的约稿(也有自愿写作的,如向文学社投稿),稿子有一定的时效性,也有内容或写法上的某些限制和规定,写完之后往往还需学生干部、编辑、班主任、学校负责人把关,帮助修改定稿,因为这类文稿的社会影响较大,必须讲究质量。
(3)书信类。包括贺卡等。这类文章表面看来似乎意图不在练笔,不像日记、周记有鲜明的练笔用意,但客观上也容易出好文章,因为书信、贺卡都是寄给自己尊敬的长辈、老师或知心朋友,有话可说,且笔端常带感情。常有这样的情况,作文写的干巴巴的,可是信写得不赖,有看头。遇到这样的写作需要,大可一吐为快,让对方欣赏欣赏你的文笔。
(4)诗歌类。包括小说(小小说)、散文、童话等故事、报告文学等,文学爱好者最喜欢在这些文学样式中涉足。有的同学写了也想请老师和同学帮着修改,也有的悄悄地写,悄悄地改。胆子大的还试着向校外的报纸、杂志投稿,中学时代只要精力允许,来一点小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对今后工作大有益处。
(5)征文类。有学校或老师组织的,也有报刊发起学生自愿参加的。写这类文体重要的是参与。每一次参赛都是一次提高,征文有若干具体要求,但写作时间是宽松的,不像课内作文要运用敏捷思维,有时不得不仓促完稿。这里不只是个语言文学技巧问题,还有思想观点、时代精神等问题。
(6)应用文类。包括个人计划、个人小结、申请报告、家庭日常应用文等。这类练笔最容易被人忽视,把它当做交差事应付一下,实际上认真写,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
当然,课外练笔还不限于上述六类。我们在选择练笔形式时要不拘一格,只要有益于提高写作水平。又由于不少练笔机会容易错过,如第二、三、五类,就要像叶圣陶所说的那样“决不放过”,那么,我们课内作文水平就不会因为回数多少而进步缓慢,特别是我们适应各种社会生活需要的真正写作本领就会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