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芹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俯下身来应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一起动手、动脑,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的因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信心和能力。在师生互动的同时,能更好地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自主探索;其乐无穷
小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兴趣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使用价值。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当代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数学活动的开始,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我们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一个游戏“猜猜看”。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号码的彩球并按蓝、红、黄顺序排列。“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同学们告诉我几号球,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每说出几号球,老师马上就能说出什么颜色)。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这样就能把学生导入“自主探索”的境地,使学生想做、想说、想探索。
二、调动参与意识,提供探究机会
苏霍母林斯基说:“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一种欢乐的喜爱,没有付出紧张的精神努力去发现真理,并在真理面前感到激动和惊奇,那么就淡不上热爱科学,热爱知识。”要使学生爱学数学,必须吸引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知材料,促使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老师指导学生用绕圆的方法量出圆的周长,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直径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圆形纸板,引导学生用滚圆的方法分别测量它们的周长,并记录到表格里。当量完前三个纸板时,教师提问:通过前面几个圆的周长的测量,猜猜,直径为4厘米的圆周长大约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算算看。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比率。这样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究中得出结论,使学生的对“身边的数学”有亲切、自然、真实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增强参与意识。
三、加强开放题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极高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潜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出示一道简单的开放题1/2=( )/( ),这是一道结论性开发题,每个学生都能填出一两个,应予鼓励;当学生提出了1万/2万,0.2/0.4等打破常规、较突出的数——不用说,要表扬;当学生说出这样的数有无数个——给予掌声。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我们要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答案才会呈现多样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为自主探索提供动力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鼓励性能让学生更大胆,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他们自主探索提供原动力。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说说“9+4”的计算方法时,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数法,有的想到了“凑十法”,甚至还有的学生想出用“10+4-1”的方法。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因此,当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长时间的探索,终于解决一个对他来说是新奇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与肯定,让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让他们勇于探索,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融洽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发展的家园
数学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的活动,而且也是情感活动。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严重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而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是朋友关系。所以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主动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心人,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情形下积极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恰如其分的相信学生学习的能力,做到学生能学习的东西,让他自己学,学生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使学生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把学生真正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地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