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 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因为有了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案例:
师:同学们买东西,不管你买什么,都需要用到——
生:(异口同声)钱!
师:关于钱,你了解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钱有硬币和纸币。
生2:我听说美国的钱叫美元。
……
师:大家知道得还真不少!刚才一位同学提到有古代的钱,也有现在的钱。谁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用的钱统一叫什么?
生:(异口同声)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教师板书:认识人民币)
师:关于人民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生1:人民币是怎么产生的?
生2:人民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
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想了解的知识真够多的!看看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
兴趣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学生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认识到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钱也有不少的认识和体验,于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创设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并且让自己提出“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情境创设要有目标性
案例:
一位教师在上《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特意在鞋底下沾上石灰。当走进教室时,地面上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学生感觉非常新奇,兴致立刻高涨起来。
老师抓住这一契机提问:“如果现在老师要退回到教室外,但地板上又不能留下新的脚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们想出一些办法,都被老师一一否决。
突然,有一名学生说:“就用你的脚尖踏着刚才脚印的脚尖,脚跟落在刚才脚印的脚跟上,退回去。”
老师又问:“那么谁能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同学的意思呢?”
学生想了想说:“可以用‘完全重合这个词语来概括刚才老师的新旧脚印。”
情境的创设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不能一味地强调情境的情趣而冲淡甚至忽视了教学目标,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情境的创设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案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完全重合”这一概念,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情境创设要有“生活味”
案例:《比较多少》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找找教室里的数,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比较,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或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我发现小黑板有6块,大黑板有4块,小黑板比大黑板多。
生2:门有2个,窗户有4个,门比窗户少。
生3:我们班有48个小朋友,但男同学比女同学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班前面都是一个女同学和一个男同学同桌的,而后面这些都是男同学和男同学同桌的。所以男同学比女同学多。
师:其他小朋友听明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前面都是一个男同学对一个女同学,是一个对一个地坐。而后面的男同学就没有女同学对应了,所以男同学比女同学多,有道理吗?
其余学生表示有道理。
师:不但有道理,而且这还是一种很好的比较大小的方法。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 ○……
| | | ||
△△△△ △……
在比较多少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比较多少”的“生活原型”比较容易找到,“数的大小比较”需要真实的生活情境,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体验。该教学案例让我们体会到“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它能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让学生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中,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感受学习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四、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
案例:
一位老师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多媒体显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想办法找来一个大西瓜,对师傅说:“师傅,你和沙僧各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很不高兴:“猴哥,你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教师抓住时机,提问:“悟空为什么笑八戒是呆子?”由于同学们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老师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
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创设情境是为了更好的教学,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否则情境就是一个花架子,失去了其意义。创设情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