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文谦
摘 要: 全面、正确地揭示人的本质是科学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的逻辑起点。 人的本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自然本质、人的社会本质和人的思维本质,相应地,人的全面发 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也应从这三个角度来理解。在建设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加快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只有深刻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才能找准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逻辑内涵;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3-0018-0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 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 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12-1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 从本质上 讲也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理解愈加深入 ,研究角度愈加开阔。但从人的本质角度出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实现途径做出全面 、详尽、深刻的理解和探究却鲜有论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一事 物的质总要通过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以及同人或主体的关系表现出来。”[2] 人的本 质归根到底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尤其是动物的内在规定性,并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以及人与自己思维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所以,人的本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自然本质、人的 社会本质和人的思维本质,相应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实现路径也应从这三个角度来理 解。
一、从人的自然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和素质的极大提高
人的自然本质是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人的本质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通过人的劳动而 体现出来的。劳动作为人的智力和体力的付出,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有目的地、自觉 地改造自然的活动。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 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3]96而“动物仅仅是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以 自己的存 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 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4] 518 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在体现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实现着人与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生产劳 动中,人的类存在才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才得以反映,人才成为人。所以,恩格斯把劳动称 作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 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4]509。从这个角度看,人的自然本质也就是 人的劳动本质。人的自然本质或劳动本质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多种劳动能力和素质的极大提高,是“ 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5]202。所谓“全面发展的个人, ……也就 是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只是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 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局部生产职能的痛苦的承担者”[6]。 可见,作为 劳动者个体的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劳动需求,二 是在满足以上要求的过程中自身的各种劳动能力和素质得到极大提高。而劳动者是生产力中 最为活跃的实体要素,他们为适应不同需求而培养起来的劳动能力尤其是其整体能力水平和 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他们生存和发展于其中的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新世 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只有尽快提高全体劳动 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才能紧紧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在加速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 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尽快提高农民的整体生产素质和生产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解决“三 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当前,我国仍然是一个拥有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 中之重”[1]19。为此,就必须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 民,发挥亿 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1]19。只有极大地提高农民的劳动能力和素 质,才能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农村社会养老等一系列问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 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 建设目标。其次,加大对各行各业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现有职工的劳动素质和能力,鼓励 下岗职工积极创业、实现再就业。职工教育培训是终身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职工教 育的普遍化和职工学习的社会化、终身化作为一种促进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 国际共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相对于企业的国际化要求而言,当前我国职工素质因其比 较低下而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要改变这一现状,国家、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诸多 组织和部门就要尽可能为在岗职工和下岗职工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包括技术的、社会的、 学校的以及非正规的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多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上的支持,把各 行业内部的各种培训学习机构纳入统一的社会管理系统,打破封闭型的职工培训和学习状态 ,让职工具有同时学习和选择几种以上技能的机会,培养他们适应各种劳动需求的复合能力 ,为其实现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再次,不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 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 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 能力和劳动素质。总之,只有全体人民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质提高了,才能极大丰富社会的 物质资料,才会“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的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 这样,生产劳动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变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 担变成一种快乐”[7]644。
二、从人的社会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和完善
人虽具有生命力和自然力等自然属性,但自然的生命机体只是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并不表现人的内在现实本质,表现人的内在现实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人即使不像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5]363。 人的 内在的全面丰富的本质只有在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表现和实现。因此,马克思认 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8]295人 具有什么样的现 实本质,完全是由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 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60
既然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的全面发展就应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极 大丰富和完善。全面发展的人在本质上就是一切社会关系极大丰富和完善的产物,二者之间 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社会关系即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精神关系及其他关系又是 通过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及其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即社会物质文 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体现出来,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这四大文明建 设共同推进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 供了较为充分的条件。“已经产生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 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3]126-127 。
首先,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社会生产,不仅 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 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7]757当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 到了小 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存在着“经济增长的资 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 度加大;……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1]4等 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 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 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 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尽快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 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水平上,“社会全体成员同样的,合乎人所应有的发展,才有可能 ”[10]。
其次,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最初的 ,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的每一个 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7]456。所以,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具有较高的科 学文 化水平和创新素质的人,应该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 想道德素质,本身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体现和内在要求。“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27,也越来越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须 具备的重要 条件。所以,新时期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吸引力 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让人民共享文 化发展成果”[1]27-28。
再次,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是在继承和吸收人类已有的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超越了资 本主义政治文明的狭隘性和阶级局限性,把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真正奠基在自由、民主、平 等、公正、和谐的历史平台上,真正确立了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地位,确保按人民 的意志配置和使用政治资源,实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最终将使公民的现代 主体性政治人格得到全面塑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1]22-23。所以,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 努力建设 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人民真正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切实做到当家有权 、做主有位;二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要加快行政 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四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来为 人民谋利益,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23。
第四,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越的社会条件。人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 的享受……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3]121-122 人的发展 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发 展也不可能独立于人的发展之外,“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8]20。同时,人的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归宿,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 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 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29 4。所 以,新时期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 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 和谐社会”[1]30。为此,一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 资源强国。 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促进教育和生产实践的结合,因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 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530 ;二要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 民收入;四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要建立基本医 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总之,民生建设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 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人类的潜能以及一切个人的能力在 一切方面和一切方向都可以得到发展和表现。”[11]59
三、从人的思维本质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思维在崇高理想和目标指引下的不断开拓和创 新
人的本质不仅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出来,还通过人与自身思维之间的关系体 现出来。马克思说:“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 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 存在物”[3]96。只有人才有意识,能思维,并在其支配下进行自觉的活动, 体现了人类 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 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12]477。正是这种“自觉的能动性”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从而实 现对客 观世界的改造。人的这种思维本质,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思维在崇高理想和目标指引 下的不断开拓和创新。
首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引 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不断获得新认识,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提供精神动力。当前,我们党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高扬解放思想的大旗,自觉地把思想认 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 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全面把握发展的新要求 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从新的历 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 崇高使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如果说动物不断地影响它 周围的环境,那么,这是无意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是偶然的事情。但是人离开动 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 标前进的特征。”[4]517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 想和 最高理想,而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立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都是实现共同理想和最高理 想的必经阶段,是现阶段的最低纲领。实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的过程就是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的过程。
再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必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创新 ”[13]。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创新史。“创新是一个民族 进步的 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4]。新时期,要建成和谐的全面的 小康 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 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5],也就更谈不上全面 发展目 标的实现了。当前,要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一要坚持“自主创新、重 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建设和形成强大的原始科学创新能力,培养造 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机并从容应对 ;二要形成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三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形成强大的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开放的 环境中有效吸纳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四要建设形成高效通畅的技术转移机制,高效的科学知 识传播机制,使科技创新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惠及全体人民;五要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机制,形成良好的创新 创业社会氛围,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批涌现,努力建成创新型社会和创新型国 家。
人的本质是以劳动本质为核心的社会本质以及思维本质的辩证统一体,与此相应,人的全面 发展也应是以人的劳动能力和素质的极大提高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完善和为崇高 理想目标而不断开拓创新的综合发展。忽视任何一个方面,或者只注重其中一个方面的发展 ,都会造成人的片面发展。但是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前提,两者共生共荣 。在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 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 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速度、结构 、质量和效 益的有机统一、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 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而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人与自然的关系越和谐,人的全面 发展的前景就越美好。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而奋斗(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18.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79.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71.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72.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5.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60.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5.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271.
[11] 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9.
[1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7.
[13] 刘昌明,赵传栋.创新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
[14]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307.
[15]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44.
[责任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