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党校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和水平的思考

2009-12-29 07:27陆平山
桂海论丛 2009年4期
关键词:基层党校结合点作用

陆平山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校如何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党校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基层党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凸显着教学培训优势、科研优势、理论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认真分析当前党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准确把握党校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党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基层党校;服务新农村建设;作用;结合点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9)04-0048-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校如何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党校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处于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基层党校更应当发挥党校自身的优势,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就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尽显党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主潜力的作用。同时,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必须认真分析基层党校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准确把握党校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党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一、基层党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党校的教学培训优势,为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党员干部队伍和新型农民发挥主渠道作用。农村党员干部、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甚至最终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培养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大力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成为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自然应成为基层党校教育培训的重要对象。党校是培训、轮训当地党政干部的主渠道,在提高党政干部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党校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充分运用好这一最大优势和努力发挥好党校的这一特长,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和培养新型农民的客观需要,抓住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训这个重点,义不容辞地在全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中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2.党校的科研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发挥主阵地作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科研工作具有“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的功能。在基层党校科研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当前尤其要强化“四个服务”中为理论创新服务和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功能。要充分发挥党校人才资源比较密集的优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理论及现实问题,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认真、细致、科学的调研工作。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争形成一大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努力做到在新农村建设的理论研讨中能听到党校的声音,在党委、政府决策中能看到党校的科研成果,使基层党校成为为当地党委和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的主阵地。

3.党校的理论优势,在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新观念新做法和激发农民建设热情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了很多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做法。要把这些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做法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关键是通过宣传教育。而党校恰恰具有理论宣传的优势,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任务,使党校成为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和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极大热情的主力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因循守旧,视野不够开阔,小农意识较强,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新农村建设中“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够。为此,基层党校应从农民党员和干部的特点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宣讲,通俗易懂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以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消除农民党员和干部思想中的一些疑虑,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明白新农村建设的深刻背景、长远意义、科学内涵、主要措施和方法步骤等重大问题,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更好地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4.党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工作效果发挥主潜力作用。党校的领导体制及其承担的基本任务,决定了基层党校在新农村建设中,拥有巨大的领导资源和学员资源优势。《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在长期的实践中,县级党校都由县委书记或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县政府副县长兼任一把手。党委、政府领导兼任校长,能帮助党校把握办学方向、启发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工作效果。党校学员来自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和各个行业,可以为党校教师提供间接的实践经验、鲜活的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学员培训毕业(结业)后,还能为党校的调研活动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给党校的工作提供方便。因此,基层党校拥有的领导资源和学员资源,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工作效果发挥主潜力作用。

二、当前基层党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在干部培养理念上缺乏足够的认识。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依然存在对干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干部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轻视抓干部学习,忽视干部素质的提高。认为只要抓好中心工作就万事大吉,干部学习可有可无,认为不经过培训一样能干好工作,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参训人员不是把精力放在钻研理论、运用理论,解决思想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上,而是用在交朋友、拉关系上,为以后办事开辟新的门路。

2.在培训内容设计上缺乏针对性。一是教学体系框架安排“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目前基层党校培训和轮训不同类别班次的任务分工不够明确,还不能很好地根据班次的不同类别、层次和需要,分类分级设计教学内容,培训和轮训目标的针对性不够强。二是教学专题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重宏观轻中观微观、重知识素质轻业务能力的倾向尚未扭转。一些教师习惯于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讲授,联系实际往往习惯于从宏观上分析全国性数据材料或事件,或热衷于国际经验借鉴和比较,而对于本地区或部门工作中的实践问题缺乏深入调查研究,从而不愿或不敢于涉及,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3.在培训管理上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参加培训,首先需要及时调整角色认识和转变身份。学校教师、教管人员和学员之间主要是教学相长、组织管理关系,而非业务工作关系或职务职级关系,绝不能把“以学员为本”简单地理解为“为学员服务”,过分注重在学习、生活、时间安排、外出考察等诸多方面为学员提供周到的服务,而忽视对参训学员进行科学管理。学籍、学时、班级组织管理尚未规范化,学习考试、学员表现评价与监督、培训档案登记、考评结果使用等尚未制度化。教与学分离、教与管分离、管与学分离、学与评分离、学与用分离等问题较为突出。

4.在培训教育工作机制上缺乏科学性。在干部教育、考核与提拔使用上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学与不学基本没什么区别,少数人未经培训或在培训期间表现较差,也照样被提拔重用。在学习管理制度上不健全,学习管理制度和考评制度缺乏力度,致使一些参训人员不能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把主要精力放在忙应酬,交朋友上,千方百计找借口躲避学习,忽视了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

5.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缺乏前瞻性。目前,干部教育主要依靠党校师资力量,存在教学资源、知识量来源狭窄、单一的问题,影响教育质量的快速提高。同时,党校存在老教师多,中青年骨干少,新老教师的交替处于过渡的时期,教师队伍出现断档现象,骨干教师后备力量储备不足。由于受地方经济的制约,教师很难选送到上一级党校、行政学院、重点院校参加培训或业务进修,完善和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有一定的难度。

三、提高基层党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准确把握党校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

在新农村建设中,作为培养干部“熔炉”和“阵地”的基层党校,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找准党校培训教育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致力于提高基层党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要坚持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为首要任务。农村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为农村党员干部施展才能、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农村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基层党校必须把抓好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作为重点,引导他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以及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领导水平;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做到了解政策、理解政策、熟悉政策,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业产业化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提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基层党建工作知识等,提高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学习先进典型、组织开展经验交流等,提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培训一个人、带动一批人、影响一方人。

2.要坚持以建好、建强村级党组织为基础。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福祉,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实。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村支部书记是主体中的“主心骨”,村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高低、作用发挥大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必须坚持抓关键,努力培养一批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作风上务实、工作上热情、在新农村建设中能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的村党支部书记。在党校教育培训中,突出抓好“四个引导和培养”,即把有致富能力的群众引导和培养、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引导和培养成致富标兵,把率先致富的党员引导和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的、善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干部引导和培养成村党支部干部。

3.要坚持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农村党员是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农村党员典型,从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一是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积极探索从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办法,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二是加强党员基本知识教育,积极探索适应农村在外流动党员各自特点和规律,建立在外党员动态学习和适度集中学习的有效方法;三是加强党员的先进示范教育,积极探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党员奉献日、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等活动,充分激励和调动广大农村党员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党校培训教育工作要坚持以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载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在教育目的上,不断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要引导农村党员干部一是坚持民主建村、依法治村,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民主管理方法和程序来解决矛盾和问题;二是坚持民主选举,把干部的选任权交给村,由村民自己选出“当家人”;三是实行民主决策,把重大事务的决策权交给村民;四是强化民主监督,把知情权交给村民,重大事项拿到党校村分校公开栏中,凡涉及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注的问题都属于公开内容。由此,既扩大党校村分校的影响力和聚合力,又体现了村党组织的民主管理良好形象,更好地解决基层农村管理体制中“大权”与“小权”、“宏观管理”与“微观放活”的矛盾。

5.党校培训教育工作要坚持以健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长效机制为保证。一是延伸村级党员教育和活动阵地。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建设,乡镇、村要根据党员教育培训需要,普遍建立基层党校分校,逐步建成独立的远程教育网,不断延伸村级党员教育和活动阵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基层党校网络体系。二是丰富村级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师资队伍是党校最大的教育培训资源。实行“小实体、大弹性”体制,一方面从市直部门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扎实理论功底的领导以及外地先进地区的企业家、专业人才、专家学者等作为基层党校的兼职教师,建立有偿授课、定期授课制度,带动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建立由基层干部、科技人员、致富能手、各协会负责人、先进党员典型等各方面人才组成的理论骨干队伍,以切身体会,宣讲理论,引导农民群众更好的投入新农村建设。三是深化基层党校事业发展机制。要进一步深化党校教育改革,建立精干、高效、公正,协调并充满竞争与活力的激励机制,改革教育体系,教育方式和管理制度,在一些重大问题如人事任免、职称晋升、评优创先上,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努力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为建设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6.要坚持以解决问题,注重实效为着力点。基层党校服务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要紧密围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围绕党员思想实际,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选内容、编教材,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如对务农党员进行“改变三农面貌,当好新农村建设排头兵”教育,对退休党员进行“发挥余热、奉献社会”教育等;另一方面,考虑到基层党校特别是农村分校党员年龄、文化、知识结构复杂的特点,教育形式要力求多样化,以增强实效性,满足党员干部渴求知识,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党校教育要根据农闲、农忙及农村党员的要求,灵活安排时间、方式。坚持开展“送党课到支部”活动,要求乡镇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到村支部上一堂党课,这样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密切了干群关系;开展“送党课到田头、车间”活动,根据村、企业党员的个体要求,实行集中备课,分散教学。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村党员群众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实质、目标、步骤和要求,提高他们应用党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实践者,成为农民群众的带头人。

7.要坚持以构建和谐新农村,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落脚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农民受惠。基层党校教育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新农村、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新农村建设成果这一根本,传授致富知识。充分发挥乡镇、村党校的主阵地作用,认真开展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送文明新风。积极开展思想道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尚;营造和谐氛围。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俭、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发挥优良乡风民俗,邻里和睦、敬老爱幼,做好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文明家庭创建等,逐步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动合作的农村和谐氛围。

猜你喜欢
基层党校结合点作用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基层党校初建智库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当前基层党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