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瑞莉
案例
小江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并不像大多数学生那样显得有些拘谨。还没等我开口,他就先对心理咨询室的布置评论了一番。我微笑着,听他评头论足,没有急于发问。终于,小江说出了自己的困扰。他正在读大二,平时除忙于学业外,还在一个学生社团担任社长,生活忙碌而充实,看起来似乎一切都很顺心,但有一件事困扰了他许久,就是跟同宿舍同学的关系不太和谐。在他看来,同宿舍的小B虽然头脑聪明,却显得相当自负,办事常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因此常常与小江产生摩擦,这让小江很是苦恼,觉得宿舍里的气氛十分压抑,他现在都有点怕回宿舍了。不得已,小江才到心理咨询室来求助:怎样才能让小B变得好相处一些,别总跟自己过不去呢?
我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让小江谈谈他自己。小江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从高考失利到艰苦的复读,以及自己进入大学后如何兼顾学业和社团活动。谈到对自己的评价,小江言语中的肯定大大多于否定,他认为自己比较有头脑,学习也十分刻苦,一直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只是有时由于太过“坦率直言”,不是很有人缘。不过,他又补充说,与那些“俗人”交往也没有多大意思,对自己并无帮助,只会白白浪费时间。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的咨询时间过去了,我建议他一周后再来,他答应了。
小江走后,我便开始思考该如何应对第二次咨询。从旁观者的角度不难看出,小江提出的问题至少有一半出在自己身上,关键是怎样让他意识到这一点。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在下一次交谈时给小江一面“镜子”,让他有机会“照一照”自己。
一周之后,小江按时赴约,我递给了他一张白纸和一支钢笔。“请你想一想,在寝室里你认为谁最不能让你接受和喜欢?”我说。
“恐怕是像小B了。”他回答。
“那么就请你在纸上写下他的优点和缺点。”
等他写完后,我又让他在另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小江把两张纸交上来后,我飞快地看了一眼,结果不出所料。但我不露声色,只是让他将两张纸上的内容仔细对照一下。“是不是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我提示他。
小江的悟性很好,马上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从本质上看,小江和小B竟是同一类型的人,只是在写优点和缺点时,小江把某一种个性特点用了两种色彩的词语来描述。比如,他认为小B是自负自傲的人,而自己则是自信自尊的人;小B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有点自私自利,而自己则是独立性强,办事有主见和原则。凡此种种,自己所谓的优点,到了别人那里就成了缺点。看着看着,小江不由得脸红起来。
为了使小江更深入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我向他详细地解释了人的自我防御机制中的投射作用。“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映在外界事物或者他人身上的一种心理作用。有时候我们会非常看不惯一个人,会猛烈地攻击他或者他的某些行为习惯、思想,这其实是我们把自己身上的人格特点投射到别人身上。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种心理作用正好相反,是把自己的不足投射到别人身上,对别人的不足很敏感,看得真真切切,而对自己的不足却很迟钝无知。因此,当自己不屑于他人的一些言行表现时,不妨看看是否能从自己身上发现同样的问题。
明白了这一层道理后,小江再也没提如何改变小B的事儿了,而是认真讨教如何更客观准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以及如何改变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方案,努力将他的认知模式引向更合理的方向。半个学期后,小江已经与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时大不同了,不仅容人之量比过去大得多,人缘越来越好,而且性格的改善也对他的社团工作帮助不小。
解析
心理咨询室几乎每天都会接待许多因人际交往困扰前来咨询的学生,其中不少人的情况跟小江类似。这一类学生通常都比较自信,成就动机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带着这样的心态与他人交往,难免碰壁。这主要是由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对自我认知的偏差造成的。
所谓自我认知偏差,就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过于悦纳自己,自我评价偏高,常表现为过于看高自己而导致自负,凡事只从自身的喜好出发,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不如己者不屑与之交往。这种做法很难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如本文案例中提到的小江。二是对自我认识和评价过低,常表现为缺乏积极性和竞争意识,看不到自身的价值,由自卑导致自轻自贱,最终走向自我否定。无论是哪一种认知偏差,都会给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带来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大学生如果长期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亢奋状态或一味否定自己的消极状态,就会产生情绪障碍,进而带来心理健康隐患,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首先必须调整交往中的自我认知偏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学生在交往中要学会全方位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既不能盲目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既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有正确地把握自己,确立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恰当位置,才能顺利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对策
一、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建立良好自我意识的基础,一个人若能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能不断完善自我。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内省法。内省是指通过反省自己、分析自己来进行自我认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大学生与人相处时要对自己的言行保持觉知,每天检查一下哪些做得比较好,值得鼓励,哪些做得不到位,需要改进,通过查漏补缺进行调整,促进自身的成长。
2.他人评价法。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可以帮助他们纠正自我认知偏差,克服自我认知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从而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改变。通常大学生会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评价者,这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比较法。“察人可以知己,察己可以知人。”自己和别人有时就像镜子,可以互相参照。通过比较,大学生可以看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到取长补短、缩小差距。发现自己在某方面具有优势时,不要因此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发现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时,也不要灰心丧气、自暴自弃,要认识到这正好可以让自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二、积极悦纳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表现为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并能用平和的心态去接受,不过多地抱怨和责备自己,同时又充分调动积极因素,追求自我完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学生在审视自己时,既要欣赏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又要客观接纳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对于某些已经无法改变的现实如相貌平平、身材矮小等,不要耿耿于怀、过于在意;对于性格孤僻、不善言谈等则要注意改进,不要使人际交往的劣势固化为自己的弱点。
三、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这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基础上,按照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做到知与行并重,主动调节自身行为,促使自我全面发展的一种过程。完善自我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理想自我往往因为过于完美而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大学生在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整理想自我,确定合适的抱负,分阶段制定小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提升。完善自我只是人生的一个片段,而超越自我则是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最高目标。大学生要从个体的“小我”不断走向社会的“大我”,把自我实现与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统一起来,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责编:一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