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实现招生、就业两旺
多年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探索实施了“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招生、培养、就业三者互为联动,有机融合为一体,根据企业需求,做到了招生跟着市场走、培养围着企业转、就业随着形势变。在招生方面,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围绕煤炭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就业职能部门的作用,及时收集人才需求信息,认真研究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安排招生计划,增强招生针对性,确定培养目标,确保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需。在培养方面,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开设课程,根据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岗位“零”距离对接,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就业方面,采取行业专业带社会专业的办法,拓展就业市场,形成了以河南煤炭企业和西部企业为主体、以南方和沿海为补充的“两主体、两补充”就业格局。同时,积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就业心态“归零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连续3年,学院煤炭主体专业毕业生实现100%就业,煤炭相关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校园是大职场,企业是大课堂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实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大跨越中,在人才培养方面非常注重校内、校外两个实训基地群的创建。一方面,开辟校内实验实训场地255亩,建成148个职业氛围浓厚的实训场馆,将校园形态与实训基地相融合,从而使校园成为大职场,营造出仿真的企业环境。即学生在校园即可受到职业技术、职业道德的熏陶,获得“工作”任务内容和过程,实现从学习到实践、从实训到生产、从学生到员工的人才培养过程。另一方面,依托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与510家企业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将实训基地建在工地上,使企业成为大课堂。即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实现生产育人、企业师徒传承指导学生、学生参与攻克生产技术问题等多种方式,将校内的模拟实训变为真实的工作,强化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这样,通过校内、校外两个实习基地群的建设,就形成了内外联动、双群互补的实训运行机制,从而使学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实训条件达到了一流水平。
把就业导向辐射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把就业导向辐射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一是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成功打造了高职教育“银领工程”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二是按照社会需求和职业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学院每年都组织开展就业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调查,为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按照岗位技能标准设置课程,把鉴定标准融入教材,用技术等级和技能大赛成绩来衡量教学效果,用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来检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三是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和奖惩机制,每年对教学系(部)的就业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心下移,营造就业工作“部门有指标、人人有任务”、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6%以上,学院连续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近年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以辅导员队伍为重点,以助理辅导员队伍为补充,以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系(院)、班级制度为抓手,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面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院领导打破传统的学生工作就是常规管理、就是学生工作部门职责的陈旧理念,牢固树立大教育意识,要求全院教职工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同自己的工作岗位相结合,形成了“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时时皆教育之机”的学生工作新局面。二是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重点,从辅导员的选聘到培养培训、考核评价、管理使用等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以助理辅导员队伍为补充,注重从优秀在校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选聘一批助理辅导员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实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系(院)、班级制度,增强了领导干部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加强了和学生的沟通,及时解决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难题,有效地将许多学生工作中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责编:晓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