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能力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09-12-28 05:15朱振光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岗位能力

摘要: 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文在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形成的基础上,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设计,提出了“E”型模式职业理论课程体系和“三层链式”实践课程体系。

关键词:岗位能力;“E”型模式职业理论课程体系;三层链式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法上应贴近职业实践,凸显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上,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把它看作是一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载体。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据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岗位能力素质进行分析,探讨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1.高职工商企业管理职业岗位群。

随着知识经济不断深化和发展,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越发显示出强劲的需求。经济师、营销师、采购师、会计师、项目经理等职位将成为未来企业人才竞争的焦点。通过跟踪调查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发现工商企业管理职业岗位大体分为两大块:一是专业管理,一是综合管理。专业管理反映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如生产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综合管理体现对企业总体事务的管理,如项目管理、文化管理等(见图1)。

2.岗位能力分析。

工商企业管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是由岗位工作任务决定的,笔者通过分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跟踪调查,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对上图各岗位所需的关键技能要求描述如下(见下表)。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以岗位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符合社会性。

高职教育直接面向职业岗位,面向社会需求,其目标是培养企业一线管理所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以岗位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课程体系,就必须体现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岗位群的能力素质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结构与课程体系的有效链接。

2.实现职业课程模块化,突出针对性。

针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形成岗位技能包,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整合课程内容,组织复合型课程,实现课程模块化设置,并使课程保持一种相对开放、动态的结构,以适应职业岗位不断变化对学生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发展。

3.改变实践教学体系,体现职业性。

根据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确定实践教学目标,按能力层次制定“分层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纵向与理论教学交替进行,横向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形成上下贯通、融合交叉的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实施的支撑条件

1.选用或组织编写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教材。

教材体现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主要工具。高职院校要针对各专业岗位关键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选用或组织编写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材,并在教学中融入先进理念,整合相关课程内容,突出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教学特点。

2.发挥“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能把知识、方法和技能较好地融会一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要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就需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如:组织开展教师专题培训,通过主题式和问题式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素质和课程开发能力;加强产教结合,鼓励教师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管理过程,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种项目研究,提高 “教”和“导”的能力。

3.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中心的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单纯依赖期末考试成绩,而要采取综合评价和阶段考核的方式进行总体测评。如:纯理论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进行;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课程采用理论部分笔试成绩和项目完成成绩综合考核的方法;实训课采用现场操作的方法进行考核;毕业设计采用答辩与论文质量综合评定;企业实习采用日常检查、企业评定和实习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等等。

四、基于岗位能力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高职课程可分为两大体系,即职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职业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职业基础课程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兼顾学生基本文化素质训练。职业技术课程以岗位关键技能培养为目的,使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而且能将职业岗位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职业拓展课程主要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改善知识结构和拓展素质能力等需要,开设相应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型素质和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可以选修。

2.“E”型模式职业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E”型模式职业理论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即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技术课程模块和职业拓展课程模块(见图2)。

3.“三层链式”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三层链式”实践课程体系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基础实践主要包括军训、社会调查、认知实习、素质拓展训练等,通过基础实践,使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专业实践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训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调查等,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综合实践要求学生在校外结合专业参加实际生产、管理和经营,完成生产实习、定岗实训和毕业设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见图3)。

(作者单位: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静波等.高职新学制中的专业课教学研究[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2]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朱振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市场论坛,2009,(2).

见习编辑赖俊辰

猜你喜欢
岗位能力
基于职业资格鉴定的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层常用法律文书》课程教学反思
基于建筑设备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物流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岗位能力调查分析研究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践教学探索
长三角地区应用韩语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探析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日语会话课教学改革
职中财会专业人才岗位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