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幸
摘要:社交指示语是指示语中的一项重要类型,社交指示语体现在谈话所使用的种种言语中,并在言语中表达各自的言语行为。本文首先说明了社交指示语的具体概念,进而又对其词汇形式、语法形式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例子指出了其语用功能。最后指出,社交指示语各有其社交指示信息和语用范围,应当注意其使用。
关键字:社交指示语;称呼语;谦辞敬语;语用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181-02
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Deixis(也叫indexical)这一术语来自希腊语,它的意思就是利用语言进行“指点”(pointing)或“标示”(indicating)①在言语活动中,对参与者所谈及的人物、事物、事件、过程和活动等做出确切的理解,必须把它们和语境因素(如时间、空间等)联系起来③。社交指示体现在谈话双方所使用的种种言语手段之中,意在适应社交现场的不同需要,在话语中恰当地表达各自的言语行为。Levinson 主张,社会指示应限于“语言结构的这样一些方面,这些方面反映了参与者的社会身份,或他们之间的关系;或其中一个参与者和所涉及到的人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一、社交指示语的词汇形式
(一)下对上及上对下的称呼语
等级型称呼语除了“您”—“你”和“诸位”为代词或代词短语,其余的均为名词或名词短语。在交际过程中,“您”经常伴随着其他尊称一起出现,如:
1.钱老,您好。春节就要到了,我今天特意来看看您,给您和全家拜个早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官方网站《胡锦涛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吴文俊》)
本例中,代词“您”和“钱老”是一并出现的。胡锦涛贵为国家主席,但在面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时候,使用了尊称表达出对老科学家的崇敬之情,这是符合语用要求的。古代汉语中的尊称数量众多。下面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用的几个尊称:
2.布朗说,尊敬的主席阁下。(中广新闻网《胡锦涛分别会见观摩北京奥运会出席闭幕式的外国领导人》)例2中的“阁下”多用于书信中,是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称呼,常作为汉语社交指示语用来作国外有地位的人的尊称的对译词。
3.得到足下的帮助,无比感激!例3中的“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
4.孟龙兄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次地震对中国新闻界也是一种思考。(胡同口网站《另一种人道》)长者为兄,敬称对方为“兄”表示对方比自己的社会地位高。
以上三例主要讨论了下对上的社交指示语,在下对上的称呼中,称呼语的选用是说话人被动选择的过程。说话人选择什么样的称呼语更多取决于受话人的偏爱,说话人要“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被受话人喜欢的、与语境相符的称呼语。
(二)自称
现代汉语中,自称都可以使用代词“我”,但却少了社交指示功能;古代汉语中,不同等级的人的自称方式相当丰富,是典型的社交指示语。这些社交指示语经常出现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电影等文本形式中;它们不仅再现了历史,还展示了丰厚的文化背景。
总的说来,古人不管是自称自己本人还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都遵循着谦虚的准则,以尽量贬低自己为原则。这是一种交际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谦虚谨慎的传统美德。
古代帝王自称为“孤”或“寡人”,意为“寡德之人”,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古代官臣的自称有“微臣”、“下官”等等;“弟子”、“愚生”则是学生的自称谦辞;老百姓自称的谦辞为“小民”、“草民”等;女性一般谦称自己为“贱妾”、“民妇”等。过去的古人大多有自己的名和字,自称时用名,称他人用字。如:
1.亦惟少垂察焉!读冒威尊,惶恐无己,愈再拜。(韩愈《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上例中,“愈”就是韩愈的名,是自称。
古人称自己的亲属一般是在名词前加“家”、“舍”、“小”、“拙”、“先”等。比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尊”、“家严”,称母亲为“家母”、“家慈”。但如果是称呼对方的父母,则要使用敬语,称“令堂”、“令尊”。 “舍”虽然也用于谦称自己的亲属,但有别于“家”的用法。“舍”只能用于谦称同辈亲属中的年幼者,如舍弟、舍妹。例如:
2.弟与家慈舍妹现暂居贵府。(《京华烟云》第十六章)上例出现在孔立夫写给姚府的一封信中。“弟”是孔立夫的自称,“家慈”指孔立夫的父亲,而“舍妹”指其妹妹,均是自称的谦辞。
(三)谦辞敬语
谦辞敬语相较而言有更为丰富的词汇形式,除了名、代词,更多的则是动词、副词、形容词等词汇形式。如:
3.区区小礼,聊表心意而已。(《傅雷书简》中1955年10月傅雷写给杰维茨基的一封信。)例7中的谦辞“区区”是形容词,“小礼”是名词短语,“聊表”是动词短语。
4.我正在拜读先生的大作。“拜读”是典型的敬语。
二、社交指示语的语法形式
Lyons (1977)明确指出,在许多语言中,社交指示语被语法化。汉语的社交指示语同样也可以从句类、句式来探讨其语用功能。
(一)句类
在现实生活中,祈使句、疑问句、反问句往往是社交指示信息的载体。上对下使用祈使句,往往传递命令、禁止、要求下级无条件服从等信息;下对上较少使用祈使句,使用时传递欢迎、请求、提示等信息。如:
1.把那份文件拿过来。例9是上对下使用的祈使句,反应了上级对下级的要求。反应了社交关系中的强势和弱势的对比。
2.您一路辛苦了,请喝水。例10则是下对上所使用的祈使句,是下级对上级的请求,表示对来客的欢迎和作为东道主的关心。
疑问句也多反映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的不同。一般而言,地位低的说话人在同地位高的受话人对话时多采用疑问句。
3.能不能请您审批一下这份文件呢?例11则为上对下使用疑问句。疑问句句类和“请”、“您”、“审批”同为社交信息的指示,共同传达了一份敬意。
4.不是告诉你们要穿制服了吗?此例为某老板教训下属时使用的反问句,表现出老板对下属不满的情绪。
(二)句式
虚拟句式④是指以“若”、“如果”、“的话”的句子为前提而提出的相对应措施的句子,也就是说虚拟句式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愿望、假设等,其愿望或假想是虚拟的,因此给对方留下了回旋的余地,是表示礼貌的一种手段。如:
1.汉语社交指示语的语用研究如若不妥,敬请指正。
2.若能给我一个机会,将不胜感激。
虚拟句式的选用,往往传递了说话人对受话人的敬意。
三、余论
(一)称呼语和社交指示语。称呼语是人们彼此间当面招呼所使用的名称。广义的社交指示语包括所有的称呼语,而狭义上的社交指示语只包括不对等的称呼语,即那些能传递交谈双方有差别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等信息的称呼语。称呼人应遵守“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的原则。
(二)言语功能和社交指示。从言语功能角度来研究社交需要的言语表现形式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内容。语用学研究重点在于言语功能的社会特征,它离不开言语在某种语境下的具体应用。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有许多种表达方法,如何对之取舍是由环境来决定的。同一个意思表达的不同的言语形式传达了不同的社交指示信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受制于不同的前提。
我们平常说“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即是说明了语境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自觉注意到表达方式的社交指示信息和语用范围,避免语用失误。但是也有例外:如果你想表达一定的情绪,使用不合乎语用规范的表达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
比如,你想买一个东西,但售货员在一旁聊天,这个时候你提高声音说“不好意思,麻烦您给我看看这个好吗?”相信会引起周围所有人的注意。但是这种使用方法应当慎用,虽然在大庭广众使用的效果屡试不爽,但是毕竟会伤及对方脸面,引起不好的社会关系发生发展;或也让大家感到说话者并不是一位心胸宽广的人,“挖苦”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形象有所损害。
(三)结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指示语的语用功能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成为人们研究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重要论题。但社交指示语决不是独立出来的一部分,而它与文化的关系可谓“水乳交融”,并且渗透了“礼貌原则”等实质内涵,使其系统更加丰富完整。可以这么说,文化包括了社交指示语,社交指示语是文化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对社交指示语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言语交际中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表达自己的意思,对社交指示理论的跨文化研究会丰富指示语理论,从而促进跨文化研究、语用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1.
[2]庞好农. 社交指示语的文化渗透[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0(13).
[3]Fillmore, J. Lectures on Deixis[M] .Stanford: CSLI Publication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information, 1997.
[4]刘晓露. 汉语社交指示语的语用研究[D] . 暨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