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的教学

2009-12-25 08:54刘方英
新一代 2009年9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刘方英 冯 磊

摘要:本文从注重预习,自主合作,适当点拨;强调诵读,这是文言文教学之根本;讲究情感,加强人文修养几个方面谈一下对文言文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教材;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33-01

新的高中教材,加大了中国古代优秀诗文的选取比例,文言文教学的深度广度难度随之有了较大的增加,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文言文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近年来文言文教学的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

一、注重预习自主合作适当点拨

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必须强调“预习”这一环节。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改变在古文教学过程中一贯的“替”“灌”做法,侧重培养学生使用有关工具书及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地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同时强调合作,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有的课文由于年代久远,今天的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字词(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语法习惯(主要是文言句式)、运用典故等都相当陌生,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课文的讲述中,共同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学习知识),最后由教师解决学生集体解决不了或认识并不十分到位的问题。

同时,这一过程也需要教师适当点拨。比如在教学《六国论》时,课本注释注明了文章的出处,介绍了作者苏洵并指明了作者写本文的意图。但注释只说明了文章选自《嘉祐集》里的《权书》。至于苏洵的文集为什么叫《嘉祐集》却不得而知,这一点恰好能说明苏洵的治学精神和文章的奇特。为了教育学生,可作以下简要补充:苏洵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由于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文章写得特别好。就在嘉祐年间,他来到京都,欧阳修把他的二十二篇文章(《几策》两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竟相模仿。因此他的文章汇集成集,名曰《嘉祐集》。

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为下一教学环节的开展做了很好的准备,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强调诵读这是文言文教学之根本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未必先疏通字词的障碍,字词的意义是从反复诵读乃至“倒背如流”中“悟”出。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传统的重要的方法。可前些年,我们总是先由教师疏通文意,扫清字词障碍,然后串讲,最后归纳中心与写作特点,课后才要求学生背诵或熟读。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学文言文教学不能丢掉传统:一是普遍重视学生诵读,强调整体阅读;二是文言文初学者最基本的实践是口诵;三是先读准字音和句读,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熟读到背诵。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归纳全文内容和特点也便水到渠成了。

因为诵读有助学生读准字、词的语音。只有读准语音,才能对语言产生语感。诵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意。学习语言必须要正确理解语言的含义、内涵,否则就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的真正内涵了。在文言教学中,要注意诵读的轻重音的不同,其意义也是不同的。

三、讲究情感加强人文修养

文言文教学如果仅仅让学生积累基本的字法、语法是远远不够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言文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积淀,对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它们都是非常难得的“教科书”,所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不能流于表面。拿《陈情表》的教学来说,我们绝不能忽视全文洋溢着的对祖母的至亲至爱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教学重心放在了李密对其祖母的至亲至爱之情上。这篇文章直抒真情至性,不假雕饰,情深理切,感人至深,是弘扬民族“孝”之美德的至极之文,并由此生发“孝顺父母”的命题。当下学生大兴铺张、浪费、攀比、浮夸之风,拿父母的血汗钱肆意挥霍。根据这一现实,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孝”字上大做文章。先让学生明白“孝”是美德,更是责任和义务,同时刚好结合年级活动的要求,举行主题班会《感恩的心》,经过深刻的反思之后,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倡议: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教育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此外,文言文教学也要注意几个误区:

其一、《课标》要求“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外,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心得要求,即“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但如果我们从过去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的教学误区中走出来,却只在“人文”上大做文章,就会矫枉过正,走入了另一个误区,即只讲人文性,忘记了工具性。

其二、过分依赖“多媒体”。以前教文言文,教师全靠一张嘴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使课堂气氛沉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变化。能否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日益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对多媒体技术的简单理解和过分依赖,将会造成教学中的另一个误区:课前,执教者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绞尽脑汁,想用声、光、色、图来刺激学生。结果教室成了录像厅,学生看不到教师的生动表情,听不到教师的精彩点拨,自始至终被眼花缭乱的画面和惊心动魄的声音所吸引,课堂陷入了另一种沉闷。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何为“言”,何为“文”——从“言、文并重”看文言文究竟应该教什么
文言文阅读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