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果 谭文峰 何 俐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高校强势学生群体” 的存在已经成为客观事实,它的出现将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产生或者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存在逐渐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既有研究为基础,通过细致的研究,总结了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这一群体产生的基本原因,在既有文献材料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支持上,本文提出应该根据高校强势学生群体本身的特征,合理引导规范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行为,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的“两个文明”建设。
关键词: 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特征;成因;思想政治工作;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087-02
强势群体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学术界对其的相关研究也并不多。与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弱势群体相同,强势群体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群体,而是一个分析现代社会的经济利益分配和社会权力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不断增强,教育改革的迅猛深入,加上高校连年扩招,高校学生的层次日益多样化、多元化,高校学生群体也日趋扩大,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存在逐渐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基本界定
对于“高校强势学生群体”,我们实际上没有多少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我们以“高校”和“强势学生群体”为关键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搜索,搜索的结果只有两篇:其一、汪才明撰写的《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研究初探》和江涛等人撰写的《关注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强势学生群体”,汪才明在其论文《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研究初探》中是这样描述的:“高校强势学生群体与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概念,都是由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概念引申出来的。我们认为,高校强势学生群体是指那些在经济、政治背景等方面较优越,从而在教育资源以及社会竞争力等方面都占有优势地位的学生群体。”[江涛等人撰写的《关注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强势学生群体”是这样描述的:“高校强势学生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相比较而言的。高校强势学生群体是指那些来自经济条件非常好或较好家庭的学生,他们在教育资源以及社会竞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
就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研究来说,这两篇论文无疑是开创性的,也正因为如此,上述的两个概念描述较为笼统和模糊,其并不能较为清晰的呈现“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具体所指及其基本特征。但是,其基本研究为我们研究“高校强势学生群体”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如:“江文认为高校强势学生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相比较而言的。”为了更好的明确“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内涵与外延,我们需要把目光投向更大范围的概念——“强势群体”及其相对概念“弱势群体”上去。
根据学术界对“弱势群体”的基本界定,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定义推演:所谓“社会强势群体”指的就是在社会中所处的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获取社会资源较好的社会机会和境遇的群体。而“强势群体”之“强”,同样也可以在经济基础、社会政治地位及各种公民权利和包括获得财富的能力和身体本身的力量的竞争力等三个方面得以体现。同样的道路,我们认为,所谓“高校强势学生群体”就是由他们在高等学校中所处的较好的地位和获取学校资源较为容易的学校发展机会和境遇所决定的,换句话说,“高校强势学生群体”之“强”,可以体现在其一、强势的经济基础(有钱);其二、强势的社会政治地位及各种公民权利(有权);其三、强势的竞争力(包括获得财富的能力和身体本身的力量)等三个方面。
二、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上述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基本界定,我们对高校强势学生群体可以做出这样的定义,所谓高校强势学生群体,具体指的是那些来自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高校学生,他们在教育资源以及社会竞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与其他高校学生群体相比,这个群体有如下几个具体的特征:其一、经济上的强势,经济比较宽裕是当前中国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主要表现,这也是与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相划分的最主要标志。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数量随着高校的扩招而不断增多,并且在经济实力上表现出加强之势。总体而言,强势学生群体的总数在增加,而且这些学生的攀比心理使得他们的消费趋高,有时甚至不太理性;其二、经济上的强势在某种程度上又早就了其地位上的强势。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这类学生从小就接受各种教育的熏陶,所以在班级、系里乃至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都能看到这些学生的身影,我们永远无法绝对的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简单的归结为经济的强势,但是,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厚实的学术或者说艺术底子与其家庭经济上的支持和父母行为的影响是绝对分不开的。除此以外,这类学生的父母为了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后代,还会有意无意的动用一些关系和资源,为自己的子女在方方面面疏通关系,“有心栽花”也好,“无心插柳”也罢,这些有意无意的付出让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班级和学校取得领导和支配地位的机率大大提高了。
然而,强势也不尽然表现为全面强势,如果单从上文我们界定的这个群体看,除了物质生活的优越及其与之充分相关的政治参与和艺术涵养优势之外,这个独特的群体也存在着一些相对“弱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生活中易产生挫折感,由于这类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虽说在心理上较之于贫困学生而言,他们拥有充分的自信,但“锐则易碎”,这类学生的耐挫力却远不如其他在经济和政治地位上处于相对“弱势”学生的学生群体。对于刚走出中学校园,又踏进大学校园的这类学生而言,进入高校学习的同时也进入了成长“断奶”期,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这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高校强势学生群体问题成因与对策分析
产生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综合的,概括起来,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其一、社会因素,如果我们从社会维度来分析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成因的话,可以肯定的说,目前中国高校强势学生群体和弱势群体问题的日益突出与外在的经济环境变化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这样认为:高校强势学生群体和弱势群体的两极分化是中国当前收入两极分化在高校中的表现或实现。当就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这一个维度看,目前中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之比已经接近6:1,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甚至包括与中国一样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国家,其城乡收入比率大约为1.5:1。由此我们便可管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之大在世界绝无仅有。
所以,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着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虽然强势群体不管从数量还是从规模上来说都不及弱势群体的数量和规模大,但强势群体的影响力还是比较明显的,且有逐年加强之势,当然也直接影响到高校强势学生群体数量的上升和实力的加强。
当然,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因素作为高校强势学生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不能全面说明问题,出社会因素,即社会大环境使之然之外,对于高校强势学生群体而言,家庭教育的错位和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也是中国高校强势学生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高校强势群体来说,家庭教育的导向性偏差通常会使得高校强势学生群体过着一种无忧无虑、丰衣足食的安逸生活,对于钱的来源从不考虑。花钱大手大脚,追逐名牌、高档甚至奢侈的贵重物品,盲目攀比、盲目消费可以说是部分强势学生群体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当前中国高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这方面关注的不够。也正是由于学校与家庭教育模式导向性的偏差,使得强势学生群体“后天”发育不全,主要体现在高分低能,而且心理耐挫力差。
众所周知,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能使高校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判断水平,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信仰和人生价值观,并能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势学生群体作为当代高校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关心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要关注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迷惑和困顿,给予他们真诚的帮助,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强势学生群体自身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高校学生。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出发:其一、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部门需要不断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把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为实现人的心理和谐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其二、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实施,因此,社会环境对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能促进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同时,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具有强烈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可以引导、约束个体的行为,推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
总而言之,针对高校强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对象都与人密切相关。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将人文关怀落实到政策制定和日常工作中,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四、结论与思考
高校的青年学生群体是中国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希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力军。对他们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未来走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千秋大业的兴衰。与此同时,一个人追求什么,受价值观念的支配。价值观念的形成,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高校强势学生群体,他们的所作所为会为其他高校学生群体乃至社会群体所效仿追求。他们的行为是体现“三个代表”,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还是个人至上,追求权势、金钱、地位;是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奉献社会,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救困、助残济弱,还是享乐至上、比富摆阔、奢侈浪费,仗势欺人;是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还是只讲目的、不择手段、见利忘义、有钱就是爷如此等等,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念有着很强的示范效应。
如此种种都能充分反映,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加强对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研究,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的高等教育文化,对完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制,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强势学生群体,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社会课题。
对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研究,使我们对处于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的认识和掌握又多了一个新的角度,使我们对当代高校学生的认识和掌握更全面、更深入。搞清楚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产生、特点、构成、追求、作用、演变、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其它群体的影响等,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战略;有利于处理好发生在高等教育内部甚至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使社会和谐运转;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保证社会主义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2,(3).
[2]汪才明.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研究初探[J].滁州学院学报.2007,(9).
[3]江涛.关注高校强势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4]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