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山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编演课本剧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采用恰当的策略,教给学生一些编演课本剧的技巧,鼓励人人参与课本剧编演,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关键词】课本剧 分组合作 激发潜能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内容体裁丰富多样,贴近生活,有一定的情节或意境。有不少故事性很强的童话、寓言或名人故事,很适合编排成课本剧。进行课本剧表演,将有利于学习积极情感的产生;更有利于在多学科的贯通融合中展示精彩个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应全面的认识课本剧的功效,科学地开展课本剧的编演活动,使课本剧能很好地为语文素质教育服务。一、正确认识课本剧的功效心理学家们也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学生学习的规律是:听过一遍就忘了,看过一遍就有印象了,做过一遍就学会了。编演课本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亲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的机会,让他们在切实的“做”中成为学习语文真正的主人。具体的说来,有如下的功效。(1)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爱好游戏,喜欢参与,课本剧的形式倍受欢迎,这也体现了 陶行知 先生提出的“六个解放”。课本剧在教学中开能创设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生动直观的语言情景,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编演课本剧表演可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读——思——编——演课本剧,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实现“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3)编演课本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语文实践能力。通过编演剧本,有力地促使学生研读文本,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对课文内容记忆,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能够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行课本剧表演,将有利于学习积极情感的产生;更有利于在多学科的贯通融合中展示精彩个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实践能力。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编演课本剧的策略(1)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基本上都喜欢以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语文的学习,但要他们进行课本剧的表演,部分学生就可能要打退堂鼓了。教师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降低编演剧本的要求或适时给予必要的帮助,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鼓励他们抓住机会来表现自己,“要自信,不自卑”,不用担心演不好,不论成功或失败同学们都会给你们加油助威。(2)从分角色对话入手,降低编演课本剧的难度。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作者感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教学中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顿时异常活跃起来,成功的分角色朗读训练还要求教师的指导要恰当、及时,要融于阅读之中。在评议的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演员”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动作等提出了一些要求,一点过渡性、提示性的点拨,学生就在表演中不知不觉走进了课文剧表演的情境。(3)分组合作,由演入境,在表演中激发对文本的兴趣。有了分角色朗读的基础,就可以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分小组表演文本。我把学生按前后相邻两桌分成四人小组,这样便于操作。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监督、检查、帮助本小组的成员完成任务。在表演前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示范。学生排练一定要到位,在排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选素质好的同学临时组成小组做示范。为学生的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评议的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演员”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动作等提出了一些要求,一点过渡性、提示性的点拨,学生就在表演中不知不觉走进了课文剧表演的情境。(4)深入理解课文是课本剧能否成功编演的关键。只有深入地理解了课文,才能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才能将人物演活。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去读。让他们自由地读而且要边读边问:哪些地方我读不懂?课堂上让学生畅所其言,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问了之后再读。对于低年级同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读懂人物的对话及说话人的语气,这些都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得到解决。人物读活了,在“演”这一过程当中就可以得心应手,唯妙唯肖地加以表现。三、编演课本剧的操作与实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有合适的题材。应该选择一些故事性强的、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和材料。既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既可以选择整个内容,也可以是选择某个片段。例如单元练习里的口语交际训练,针对某一问题,可以让在学生不同小组的演练中互相切磋,发展能力。(2)可以由学生自由寻找合作伙伴。这种方法的好处很多: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不会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秩序,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给了他们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机会,并能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创作的内容不容易忘记,也往往更适合孩子们的口味,表演地更加生动、更加真实,他们的语言、神态、举动也能更好的舒展开来。(3)建立评价体系,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演出结束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要与小组评比打分相结合。点评人的范围广泛,从导演到演员,从自身到他人;点评的方式可以多样,有自评、生评、师评、组内点评等,旨在共同提高;点评的侧重点可以要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努力创设教师、个体、小组、群体评价学习成果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既总结了经验,又知道了不足,为以后更加成功地编演课本剧提供了一面镜子。为了更好的达到激励效果,可以评出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奖项。 学生把书面文字转换成适合于舞台表演的面部表情、口头语言和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表演实践。学生能在表演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编演“课本剧”是综合艺术的实践,它的筹备演练过程不仅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充分挖掘师生的创造潜质,体现新课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