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彦霞 蒋 挺
摘要:生态语言学是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学科,给语言以及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视角。因此,生态语言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教学理念, 该理念强化外语教学互动发展,多元文化教育发展以及外语教学环境的健康发展。唤起教学者的外语教学生态观,实现外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教学理论 外语教学 可持续发展
一. 生态理论
范俊军(2005)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包含的基因和它们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多样化、变异性和复杂性的总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传播信仰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语言多样性的维持体现了语言生态的平衡。全世界多语种并存才使得人类的有多元化文化。因此语言的多样性是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生态语言学认为,世界上任何语言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社会、文化、人群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生态学观点看来,其产生与其它生态现象一样,是生态系统与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生态因素是其发展和消亡的重要原因。语言—环境—交际构成了语言生态的基本链条,当语言发挥交际功能时,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使交际中断或者形式发生改变。因此语言的相互或依附性是语言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豪根(Haugen :1972)进一步把语言生态学定义为研究一种语言与它生存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生态语言的发展是基于对生态学四个基本原则的认同: 生物的动态发展,即进化原则;多样性原则; 相互作用原则以及生物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语言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个因子,同样具有了生物的特征:发展性、多样性、相互性、和整体统一性。
二、 语言及语言教学
语言学中,语言是有音、词、词组、句子等组成。语言学理论分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以及功能语言学四种。这四种学派虽有不同语言观,但共同之处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成分是相同的。语言学内容确定了,如何教授语言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问题。由于语言具有发展性、多样性、相互性、和整体性特征。因此,外语教学应当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保持语言的生态特性。
“语言在运用中不断变化,语言的生命力就在于这种稳定中的变化。” 张普(1999)。语言的社会应用,是在稳态的基础上,不断动态更新,这是应用语言学的动态发展观。沈映梅(2008)认为语言的多样化决定了文化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外语教学的多元化教育。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语言相互性特点决定了外语教学的相互性。生态哲学认为,人、社会和自然构成有机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是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作为自然界因子的外语语言教学是一个统一的、能动的有机整体,健康,和谐和科学的外语教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辩证统一
3.1 语言的科学发展观
语言是应交际的需要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所以语言生来就和应用紧密相关,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应用的学科,最终服务于人类。应用语言学关注和研究语言的社会生态和生命科学,使得语言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3.2 语言教学观的互动性和整体性
外语教学中存在很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与教学文本的关系、师生与媒介技术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生态外语教学观就是把外语课堂看作一个统一的、可变的体系,教师与学生都被看作发展中的因素,教学活动正是这些关系之间有意识的互动。这些关系之间不断作用,形成多元的、多内容的、多维度的、多形式的互动整体。在交互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才能使学生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生态教学互动范围已经延伸到了与媒体网络的互动,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建立第二课堂,使师生之间实现了跨地域的经验交流,师生间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外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多种关系的对话过程,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这些关系,师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发展。
3.3语言教学的环境观
传统外语教学是正规的课本-课堂-练习的僵化模式的教学,学生缺乏直接使用外语的场所和机会。只有把语言的学习置于各种环境中,通过创建大量真实自然的多元环境,才能更好习得语言。
生态外语环境观强调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外语学习效果实际上是学生利用外界环境习得语言的结果。生态的外语教育环境对外语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整个外语教育生态系统的科学发展。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读书治学,陶冶情操。作为教育管理者或进行实际教学的人士, 充分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努力开发“准自然”的语言环境。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健康心态,使外语学习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最佳效果。
3.3语言教学中的教学观
语言观与语言教学观是教学系统中两个重要概念,任何一个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都体现一定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 教学观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人们对于教学内涵、教学模式和教学控制方式等的总体认识、理解与看法;是“对教学双边活动的基本认识和看法,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它随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更新”。(祖玉红:2000)。对外语教学中各因素的不同认识与理解,就构成了不同的教学观。语言观是语言教学观的基础,科学语言观的形成能够促进科学语言教学观的形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组织教学,反映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理解和认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教师对外语教学的理解不同,在实践中所持的观点、态度、方法、策略也大相径庭,其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有什么样的语言观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教学观。科学的语言观有助于科学的语言教学观的产生。科学的语言教学观直接作用于外语教学,能产生科学的教学效果,实现外语教学的科学发展。
四.结论
外语教学是以语言为中心进行的动态教学活动,语言的动态性决定了语言教学的动态发展。教学理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同;语言的发展决定知识的更新,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思想认识的发展。认识的提高都源自于教学观,良好的教学行为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外语教师是教学环节中的调节者,构建和谐外语教学生态环境的实施者:在多元化的外语教学中充分体现语言的动态性,语言教学的互动性以及整体性,实现外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09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HB09BYY017
参考文献:
[1] Haugen,E. The Ecology of Language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325-339.
[2] 范俊军.我国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3]祖玉红.传统教学观、现代教学观及成人教学[J].北京成人教育.2000(2):10~11
[4] 沈映梅,. 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外语教学[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5] 张普. 论语言的动态 [J].长江学术 2008(1)
(申彦霞,1967年,女,河北邯郸,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二语习得。河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