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良 焦 荣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正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战略转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主旋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体现于学生职业能力。文章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特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并且给出了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案例。
关键词:职业能力 培养 通信 方案
中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和形态布局方面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并取得巨大成绩后,发展重点开始由外延转向内涵,由硬形态转向软实力,这是世界教育科技发展趋势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须。新的发展思路就是重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质。
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对于企业来讲,其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对于这一使命完成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其培养的人才质量最终依据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来体现。
一、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的内涵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要务。一般说来,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是学科 (课程)、师资与办学体制、制度。内涵发展中,属于能力本位教育的高职教育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软肋。
人的职业能力结构有如人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有三个互相支持的层次:即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应的,人的职业能力结构也有三个互相支持的层次: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特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特定职业能力与专业相关,可统称为专业特定能力,属专业教育的范畴。就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而言,其专业特定能力的构成(见表1)。
职业核心能力是所有职业共有的,是支撑整个职业能力的基础,属素质教育的范畴,是职业能力结构中最深层次的一种行为表现,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社会能力,以及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自我学习、创新等职业方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特定能力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中职业能力的内涵。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变化,社会对劳动者职业能力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后两者在职业生涯中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也称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笔者注)。
二、立足能力本位,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人们已经发现,文凭和证书固然重要,但在职场上获得最大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文凭和证书最高最多的人,具备职业核心能力的人反而更易获得成功。高等职业教育在内涵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职业能力本位教育,坚持以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特定能力培养为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在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配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和项目教学法,将促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职业能力与社会发展同步。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实现通信技术专业培养通信行业生产、建设、营运和维护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需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突出专业特色,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扶持专业核心技能模块。结合专业实际工作岗位(群)设置4~5个核心技能课程(模块),每学期突破一个核心技能。核心技能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课时量大,并以实训为主。其他辅助课程以该核心技能课程(模块)为中心设置。
2. 体现专业特定能力的核心技能课程(模块)应尽可能的与国家(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统一起来,结束时直接参加对应工种(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
3.拓展学生素质,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法律基础》等传统必修课的基础上,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六大模块“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中选择2个模块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其余的4个模块作为选修课程开设,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4.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以行为活动的方式来引导教学全过程,必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与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活动息息相关,需全员动员全程实施能力本位教育。
基于职业能力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见表2)。
结语
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涉及未来学生的学习、就业和发展。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贯彻能力本位思想,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社会能力)、专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特定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03
[2] 谢仁业.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价值、问题及趋势.教育发展研究[J].2006.26.07
作者简介:陈 良(1969—),男,重庆人,工学硕士,副教授,从事IT领域及教学管理研究。焦 荣(1969—),女,重庆人,工程师。
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GJA08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