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朋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由早期的模拟通信,发展到现在的数字通信,是通信行业发生的一大转变,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通信行业的广泛应用,更为通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促进通信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通信 模拟通信 数字微波 通信技术
引言:
数字微波通信指的是借助于微波来实现数字信息的传送,微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能够实现将没有任何联系的信息进行互相传输,在此基础上实现再生中继,因此,数字微波通信是比较现代化的快速通信方式。本文将对数字微波通信的发展、特点以及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促进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微波通信技术的诞生,至今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微频波段,通过地面视距实现信息传播。微波通信系统发展初期采用的是模拟制式,它与当时普遍采用的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一样,都能够实现通信网的长途干线传输。例如:电视节目信号,在我国城市之间的传播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微波传输。调查得知,至1970年以后,我国研制出了容量较小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该项技术的诞生标志着通信技术开始由模拟向数字转变。1980年以后,通信传输系统中数字同步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随后出现了容量较大的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像IVX155Mbit/s的SDH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和光纤、卫星共同组成了现代通信传输技术的支柱。
二、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评价
第一,数字通信技术抗干扰能力较强,避免了线路所造成的累积影响。相比模拟通信技术,数字信号的再生,消除了数字微波通信中的噪声。即便是数字信号出现了误码,对信息传输影响也很小,不会影响到通信质量,原因在于误码不会逐站积累。
第二,数字通信技术保密性较好。数字信号加密技术成熟,原因在于原有的数字微波通信设备中有效运用了扰码技术,并且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加密电路进行自定义设置。
第三,能够方便构建数字通信网。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是数字信息,可以实现不同数字通信网之间的互联互通,此外,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控制不同种类数字信息的传递。
第四,数字微波通信设备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小,能够降低设备的能耗。
第五,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占用的频带较宽。相比模拟通信技术,数字微波通信数占用的频带较宽。比如:一般模拟电话占用的宽带为4 khz,但是数字电话占用的宽带则为32 khz。
三、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现阶段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弥补了干线光纤传输存在的不足。数字通信技术中的SDH微波、PDH微波,能够有效弥补干线光纤传输系统因天气环境因素所引发的问题,确保干线光纤传输系统得到及时修复,进行正常工作。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很难得到有效运用,但是数字微波通信依然可以灵活应用。
第二,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和海岛地区,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基本业务服务。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信息传输,这使得偏远农村和海岛地区的用户能够得到基本业务服务。
第三,城市之间的短距离支线信号传输,通常也运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城市的通信节点、基站控制器和基站之间能够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局域网实现无线联网,这能够有效降低频率宽带。
第四,应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实现了宽带无线接入。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目前得到了广泛使用,其是一种非常方便快捷的通信技术,当今社会数据高速传输竞争激烈,这使得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快速地占有了一席之地。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模拟通信技术相比,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具有多项优点,在通信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获取途径,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为通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不仅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为未来发展各种通信技术垫定基础,未来数字微波通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能够促进通信行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赵孟、卢山.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探析[J].数字通信,2012(04)
[2]吴峥.利用无线微波和有线SDH混合成环方案[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8年度学术论文集[C]. 2009
[3]Li Zhipeng;On the Automatic Equipments and Network Controls in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C]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Manufacturing, Modeling and Simulation(CDMMS 201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