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品安
【摘要】本文作者就自己高中执教的经验与做法,和多年来在传统模式与创新理念下的尝试与抉择,对如何摆正教师的位置、提高教师的素养、培养教师的情怀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也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行因材施教、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坚毅品质、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等方面介绍了一些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高中;复习备考;策略
Shallow talk Gao San to review the outside in the for
reference classroom ten greatest strategies
Yu Pin-an
【Abstract】This text author onesel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 of experience and way of doing, with many in the last years at tradition mode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ry with choice, rightness how put the position of archimandrite teacher, exaltation the teacher's cultivated manners, development the teacher's state of mind etc. carried on Jing to open up of elaborate;Also rightness how stir up the student's interest, practice t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open type teaching, development student's determination quality, exaltation review for reference efficiency etc. introduction some oneself of way of doing.
【Key words】Senior high school;Review for reference;Strategy
在高等教育还没有成为全民教育的时代,高考永远是选拔性的综合考试。二十年前,人们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当时高考的残酷性。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跨过了那个年代,高考录取率明显提高,但要逾越这道鸿沟不是易事,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长时期的巧干加苦干。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来高中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一些看法和策略。
1.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必须树立辩证思想,学会权衡取舍
策略一:教案和学案,取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学习经验,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学习的学习效果而编写的学习方案。简而言之,学案是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而设计的个案。与我们熟识的教案相比,学案更具有检测、导航、激趣、启智、对话等功能,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切忌把每一堂课都上成新课(时间上也不允许这么做),因而重教案不如重学案。我们要根据科学性、思想性、操作性、情感性、开放性等原则,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研究表时,学案在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从这个层面上而言,高三复习备考,教师是功在课外而不是课堂。
策略二:课堂与考场,重课堂
高三的复习备考,是教师以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搭建结构、提高认知、培养能力的过程。不容置疑,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应付高考。也正是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被考试背后的功利所包围,学校和教师也习惯以考试本身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让高三的复习备考只剩下考试,打得学生遍体鳞伤。他们没有想到,当教育教学只剩下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完全变成了学习甚至是考试的工具,教育变得那么狰狞可怕,完全背离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初衷。我认为适当的以考带练是可行的,适度的以赛促训也是可行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复习和训练的过程。
策略三:勤奋与“懒惰”,可“懒惰”
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奋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职业美德。但我前面说过,无论是哪一个课堂,学生都应该成为表演的主体,教师要讲勤奋,只能是课外而不是课内。与其做一个忙前忙后的不亦乐乎的“填鸭式”的勤奋教师,不如做一个有如置身事外的教练、裁判式的懒惰的教师;与其整个课堂内只有一个运动员而有无数个裁判,不如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运动员,而你成为教练或裁判。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生自己的知识而提高自身的本领。告诉你们:既辛苦了自己,又伤害了学生的事千万别去做。
策略四:控制与调控,多调控
传统观念认为,课堂是教师的课堂。虽然教育改革这么多年,但我们很多教师习惯于对课堂的绝对掌控,认为这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标杆。而实际情况是任何课堂都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拥有的只是三尺讲台。课堂上的教师和课堂外的教师其实没什么多大的差别,他们应该是学生的良师和益友,而不是权威的象征和绝对的统治者。谁让学生成为臣民,这个课堂一定死水一谭;谁让学生成为奴隶,这个课堂一定充满反感!我们一定要摆正自身作为学生的良师和益友的关系,让学生在你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身手,哪怕是他们调皮,哪怕他们捣蛋,你也不应该过多的指责,而应该想办法把意外转变成精彩。我认为,这才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标杆。
策略五、教材与信息,多信息
教材是供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学习的工具和材料,它包含了基础知识和相关的信息。复习的时候,教材上的知识和信息相对于学生而言都已经是旧的东西,如不妥善处理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以课本为依据蜻蜓点水式的复习方式。我们应该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结构上的优化,以板块的形式输送给学生,同时,多采用身边的、典型的信息来吸引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对知识和信息含量的要求远远高于授新课。为达到这一要求,可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的知识和信息含量,但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和坚持适度的原则,否则,“电灌”比“口灌”更可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坚强意志
策略六、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课堂气氛,说白了就是调节学生的整体情绪,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以便更快进入预设的学习轨道上来。因此,营造气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是做无用功,而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善于营造气氛应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在这个环节上,教师不但要充分展现人格和知识的魅力,也要讲究相应的技巧。常用的方法有故事的情节法、提问谈话法、平中见奇法、尺水兴波法等。总而言之,你可以大胆设计,在不违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只要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极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达到了你的目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好气氛,这个头就开好了,孔子说“不愤不启”,我看就是这个道理。
策略七:分层分组教学,实行因材施教
教师面前,学生人人平等,这是现代教育的一大准则,因为教育本身就要以人为本。但这种平等讲的是学生地位和人格上的平等,并不否认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上的差别,因此现代教育更提倡个性教育。从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上而言,学生是分等级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把相近的个体分在同一个群体),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所谓“好学生”引着走,“中等生”带着走,“差学生”扶着走,大致意思就是如此。我们可以在课前对不同的群体布置不同的预习或搜集任务,在课堂上予以反馈;也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不同的讨论课题,然后一同汇总,大家共进“营养餐”;更可以在课后布置不同的作业,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有兴趣完成自己的作业。分层分组教学,能使好的学生吃好,中等的学生吃饱,基础差的学生想吃,从而达到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策略八:瞄准一个主体,时刻不忘创新
就现代教育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演变成我的这条策略。我个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也是知识再生产和教育方法创新的过程。教育的创新,更多的时候源于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因此,我经常这样做:一堂课瞄准一个学生,在充分民主和学生开口的前提下,围绕着该生的知识构成和能力程度展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不但帮助该学生表现了自己,获得了知识和能力,也由于针对性强,极大地调动了其它同学的积极性,且有立意新颖、设计别致、意外性强、方法灵活的额外收益。换一个角度,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切切实实帮助好一个学生,则我们的教学善莫大焉。
策略九:树立两种典型,展现教育魅力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学生感知和锻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培养优秀的品质。我的课堂上从来不乏两典型:一种是“学高百斗”型的,几乎所有的知识无一不晓(需要我们平时多多雕琢);一种是“百折不挠”型的,无论怎样的困难都难不倒他。我培养前者,是为了体现学习的魅力,让孩子们尝试科学的崇高,知识的伟大,好学的可贵;我树立后者,是为了让孩子气接受一定程度的挫折教育,认识到挫折时刻在身边,挫折也就那么回事,从而开阔他们的胸怀,坚韧他们的意志,帮助他们获得对困难的正确认识。
策略十:善待每个学生,坚持快乐学习
课前的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课中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全程引导者;课后的教师,是反馈情况的掌握者和学生心灵的抚慰者。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什么时候,特别是课中,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头脑睿智而胸怀开阔的长者。我们的教育太累,高三的学生更苦,如果我们不心存怜悯和宽容,我们的学生几乎得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多年的高三执教,使我更懂得从“快乐学习”到“学习快乐”这种抉择的艰辛和转变的难得可贵。我们不妨让学生多开口,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展现自我并最终认识自我;也不妨让他们调调皮,捣捣蛋换取轻松一笑;甚至有时让他们犯点小错,宽容他们,等待他们自己改正……人们都说教育是个严肃的事情,这是就其性质而言,从过程上和技巧上来讲,灵活一点、轻松一点、缓解一下,从苦中找点乐子,该不会犯什么大错吧?
参考文献
[1]《江西教育》江西教育期刊社主编2009年1-6期
[2]《新教育之梦》作者: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陶行知文集》作者: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4]《教育社会学》作者:雷通群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9-07-24